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TedralSA治疗老年重度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 方法观察1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4.6岁,病人静息时心率在40~50次/分,伴头晕、胸闷、乏力。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后,口服TedralSA每日0.5~1片分2次服。服药一个月后重复Holter检查。 结果服药后病人静息时心率调整在50~70次/分。治疗前后Holter检查,最快心率为84.14±3.99次/分和116.50±10.08次/分,P<0.001;最慢心率为34.93±2.79次/分和44.21±2.91次/分,P<0.001;平均心率为51.93±1.44次/分和63.29±2.27次/分,P<0.001;病人症状消失,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TedralSA是一种治疗老年重度窦性心动过缓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表现。 方法选择心室率控制满意的122例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级。回顾性分析其Holter,观察心室率及长RR间期的动态表现,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Holter检查结果示日平均心室率为78.53±8.12(65~90)次/分。平均最快心率143.79±28.85(90~183)次/分,平均最慢心率51.04±7.52(34~71)次/分。62/122例(50.82%)出现<50次/分的心动过缓。32/122例(26.23%)出现<45次/分的心动过缓。95/122例(77.87%)出现>1.5秒的长RR间期,平均最长RR间期为2.38±0.55(4.64~1.60)秒。14/122例(11.48%)出现>3.0秒的长RR间期。随访结果表明,长RR间期未见进一步加重。 结论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房颤患者,休息及睡眠时出现长RR间期及心动过缓是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3.
将经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证实的33例病窦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和心律变化与文献报道的100例正常人资料作对照,结果表明病窦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有下列改变:1.心率减慢:(1)24小时总心率<87164.15±2146.40次,(2)醒时最高心率<109.78±2.94次/分,(3)睡时最高心率<61.15±2.89次/分,(4)睡时最低心率<41.90±1.06次/分,(5)24小时平均心率<62.00±1.55次/分。2.心律失常:(1)窦性停顿>2秒,(2)Ⅱ°窦房传导阻滞;(3)持续性室上性异位心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中成年健康人群心率分布,评估不同心率时死亡和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度,对传统成人正常心率范围(60~100次/分)提出评议。方法采用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合作研究对广州工农人群的调查。基线调查1983~1984年,1987~1988年复查,1991年开始每2年1次终点事件随访,平均随访16.2年。心率以体检时心电图记录明尼苏达编码测定。终点事件包括全死因死亡或首次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事件。用SAS软件作统计分析,分析基线调查人群除外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各种慢性病者。用Cox比例风险(proportionalhazards)分析评估心率对死亡和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调查广州城乡35岁以上自然人群共4570名,纳入分析的“健康者”3493名(男1694名,女1799名),心率(68±11)次/分,其中男性(66±11)次/分,女性(69±10)次/分;心率的第5分位数百分数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次/分和54次/分;95百分位数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5次/分和88次/分。年龄与心率的单相关分析表明心率与年龄有轻度负相关,但仅在女性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较高的心率有较高的总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病事件风险。以心率60~89次/分为基准组,心率在50~59次/分减少总死亡率[优势比(oddsradio,OR)0.90]和心脑血管病事件(OR0.63),而心率90~99次/分和大于100次/分增加总死亡率(OR1.85和1.12)和心脑血管病事件(OR2.12和1.02)。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偏慢较心动过速或心率偏快好,死亡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左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来评价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5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M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患者术前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分别为151±41次/分,47±5次/分,70±9次/分,126±26ms,111±24ms,27±7ms,6±5ms,98±66ms2,86±119ms2,2.4±3.5;术后各指标分别为136±37次/分,66±8次/分,84±9次/分,57±17ms,53±17ms,16±7ms,2±3ms,18±19ms2,16±19ms2,1.2±1.6;手术前后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左房线性消融术后HRV降低,此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电刺激法产生室早之动物模型并观察了其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在狗心率平均为169.25±21.71次/分的情况下,插入21.33±2.64次/分的早搏刺激,心输出量(CO)在15、30分钟时与对照相比无差异,2小时时较对照下降13%(P<0.01)。而在狗心率平均为171.98±22.54次/分的情况下,插入42.91±7.16次/分的早搏刺激,CO在30分钟时即较对照下降9%(P<0.05),2小时时较对照下降25%(P<0.01)。提示室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室早发生的频数与时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患者运动负荷试验后3 min内的心率恢复(HRR)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3例LVDD患者及37例正常对照,均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记录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及运动后3 min内的心率,计算运动后第1,2,3 min的HRR(HRR1,HRR2,HRR3)及HRR的校正值(HRR1%,HRR2%,HRR3%),比较两组间HRR指标的关系。结果两组间静息心率、预测储备心率、HRR1、HRR1%、HRR2%及反应运动能力的代谢当量(METs)、运动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峰值心率(127±16次/分vs 140±14次/分)、心率储备(43±17次/分vs 53±14次/分)、HRR2(34±8次/分vs 42±14次/分)、HRR3(39±12 vs 49±13)及HRR3%(30±8 vs 35±8),LVD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VDD患者HRR较正常人减低,推测此类患者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异常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8.
与消化道内镜检查有关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机械性损伤引起的胃肠道穿孔或出血。有报告,在胃镜检查期间发生心搏停止致命的例子。为进一步研究内镜检查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作者在内镜检查期间用动态心电图监护了心脏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54名体检受试者,均为中老年。内镜插入前至少20分钟开始对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护,并连续监护至内镜退出后20分钟。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1例)内镜插入前10分钟肌注抗胆碱能药溴化布托品(butropium bromide)4mg。另一组(43例)不使用此类药物。结果:1.心率:使用抗胆碱能药组的心率,内镜插入前为77.12±4.16次/分(Ⅰ),插入时116.55±7.15次/分(Ⅱ),检查期间121.73±5.52次/分(Ⅲ),内镜即将退出前116.82±7.33次/分(Ⅳ),检查结束后20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门诊就诊(2013年4月-2014年1月)的24例SA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各1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及最大运动量时心率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1.盐酸伊伐布雷定组的静息心率治疗前后分别为75.4±2.5次/分和63.7±3.3次/分(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治疗前122.8±4.6次/分降低至105.4±5.1次/分(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由74.8±3.6次/分降低至64.5±4.1次/分(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127.5±5.3次/分降低至114.8±6.4次/分(P<0.05)。静息心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盐酸伊伐布雷定降低最大运动量时心率优于阿替洛尔组(P<0.05)。2.盐酸伊伐布雷定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3.45±1.24次/周减少至1.87±1.31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7.55±3.88min缩短为2.13±4.11min(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 3.61±1.41次/周减少至2.11±1.53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8.01±3.24min缩短为2.75±3.37min(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耐量方面,盐酸伊伐布雷定组从服药前的368.65±122.32s增加至服药12周后的501.39±131.63s(P<0.05);阿替洛尔组从服药前的371.35±113.45s增加至服药12周后的467.49±142.54s(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同阿替洛尔一样可显著降低SAP患者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们试用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62例慢性心衰病例 ,男性 3 6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5 3~ 76岁 ,平均 68± 8.6岁。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或收缩压偏低及哮喘。其中冠心病 3 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8例 ,心肌病 7例 ,风湿性心脏病 4例。心功能 (NYHA)Ⅱ级 3 5例 ,Ⅲ级 2 0例 ,Ⅳ级 7例 ( 3例有轻度水肿 ) ,平均心率 95± 6.5次 /分 (静息时 ) ,左室射血分数≤ 0 .4者 45例 ,≤ 0 .3 5者 17例 ,病程 1~ 3年不等。1.2 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性别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心率和射频导管消融的相关参数。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女性心率(176.5±28.2次/min)比男性快(170.3±25.4次/min ),放电消融次数女性(3.0±1.2次)比男性(3.7±1.8次)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男女性年龄、消融成功率性别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女性较男性快,消融放电次数女性较男性少。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分析60例急性哮喘患者在急诊室所拍的90次胸片资料。男性12例、女性48例,平均39(17~74)岁。住入急诊室时肺活量为1.58±0.12L,第一秒最大呼气量为0.94±0.08L。19例次(21%)终于住院治疗。胸部 X 线表现为:①正常50例(55%),②肺过度充气33例(37%),但对临床诊断和处理帮助不大,③轻度间质病变6例(7%),但同以往胸片相比,无明显改变。另1例临床上有发热伴咯脓痰者,胸片表现为新出现的肺泡浸润,以后证明为过敏性肺曲菌病。本组胸片未见无症状的气胸和纵隔积气 X 线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386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91次,占缺血总数75%。SMI发作时心率平均65±14.5次/分,有症状性心肌缺血(MI)发作时心率79.2±5.6次/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MI发作频率以上午6~9时最高,占24小时发作总数的30%,而夜间10时~凌晨1时发作频率最低,占24小时发作总数的7%。提示动态心电图为诊断冠心病S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13例长QT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发作时血钾偏低(3.3±0.3mmol/L),经治疗后血钾正常(4.4±0.3mmol/L)。Tdp发作时的心电图有明显的异常U波,QTU明显延长(0.65±0.01s),频率为233.8±15.1次/分。在补钾、补镁的基础上,7例心率明显缓慢者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6例有效,1例无效者和另6例使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0岁,因头晕胸闷三天入院。血压18/80kpa,两肺(一),心界不大,心率50次/分,心电图提示图一)Ⅱ°Ⅰ型窦房阻滞,疑为病窦综合症。按常规静脉注射阿托品2mg。2分钟后见窦性心律加速,平均心率仅达67次/分(见图二),4分时出现短阵交界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终止时出现长达3.5秒的窦性停搏(见图三),患者面色苍白,短暂意识丧失,无抽搐。如此反复发作数次。立即给予异丙肾素0.5mg加入10%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入选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高血压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2±9.4岁(24~67岁).结果服药4周后卡维地洛总有效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治疗前168.8±21.1mmHg,109.3±14.0mmHg降至治疗后137.9±11.2mmHg,89.8±8.7mmHg,心率从治疗前77.5±14.8次/分降至66.7±7.2次/分;服药8周后卡维地洛总有效率91.7%,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至治疗后134.1±10.5mmHg,85.3±7.6mmHg,心率平均为65.4±6.9次/分.有效病例继续服药至2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使收缩和舒张负荷均有下降,与用药前有显著的差别;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机治疗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名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非侵入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潮气量(Vt)、血PaO2、PaCO2、SaO2、pH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窘迫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在24h的鼻(面)罩BiPAP治疗中,呼吸频率从25±3次/分降低到16±3次/分(P<0.01),潮气量(Vt)从0.32±0.05升增加到0 56±0.06升(P<0.01),PaO2从54±5 mmHg提高到 96±11 mmHg(P<0.01),PaCO2从68±8mmHg降低到47±6 mmHg(P<0.01),pH从7.28±0.05升高到7.34±0.03(P<0.01),呼吸窘迫明显改善(P<0.01),心率从108±11下降到93±12(P<0.05)、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非侵入性口鼻面罩BiPA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49例健康男性及130例健康女性(年龄17—83岁,平均49.0 16.0岁)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取下午1—5时患者处于非剧烈体力活动及睡眠状态下其中三个小时的心率,计算平均心率,结果示平均心率为74.811.0次/min,95%可信限为53.2~96.4次/min,男女性别及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年龄与心率之间无相关性(P>0.05),认为心率55~95次/min接受为正常心率范围,有助于提高心动过速诊断的敏感性及心动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对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适的心房颤动 (AF)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AVB)的诊断标准。 方法 记录 6 7例AF病人的 2 4小时心电图。 结果  (1) 5 8例病人发生 >1 5秒的长R -R间歇 ,平均最长R -R为 2 30秒± 0 5 3秒 ,多数发生在夜间 (占 84 91% ) ;(2 )平均心室率为 80 95次 分± 15 17次 分 ,发生长间歇病人的平均心室率为76 2 5次 分± 5 32次 分 ;(3) 1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无一例存在Ⅱ°AVB ,仅 1例P -R延长至 0 2 2秒 ;(4)分别以长间歇≥ 1 5秒、平均心室率≤ 6 0次 分、逸搏占总心跳百分比≥ 0 1%作为诊断标准 ,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86 75 %、2 99%、2 98%。 结论 AF时发生 1 5秒以上的长间歇很常见 ,单以长间歇≥ 1 5秒诊断AF合并Ⅱ°AVB易造成误诊 ,应结合平均心室率、逸搏占总心跳百分比等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男性约在50~60岁,女性则在60~70岁达到峰值。女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仅在绝经后才略高于男性。 379名健康老人(年龄65~79岁),男性199、女180名。男、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01±1.00和6.51±1.30mmol/L(p<0.001),HDL胆固醇分别为1.03±0.26和1.39±0.38mmol/L(p<0.001),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比值分别为5.99±1.60和5.08±1.54(p<0.025),体重分别为7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