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09 例确诊的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进行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发放哮喘知识手册,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系统的哮喘相关知识教育,院外随访,1次/月,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等;对照组仅在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内容同干预组),发放哮喘常识手册,1 年后随访1 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1 年内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结果1年内两组患儿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比较,t=5.71、6.86、6.9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哮喘患儿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记录单,对比其描述与奥马哈系统概念(包括问题分类表、干预方案及导向)之间的吻合程度。结果 96例护理记录中共提取426条描述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症状和体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条目,其中342条(80.28%)与奥马哈系统之间概念完全吻合,65条(15.26%)部分吻合,19条(4.46%)不吻合。结论奥马哈系统的条目可用来描述哮喘患儿临床大部分健康问题、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护理干预措施,能对临床评估和干预提供有效的指引,适合作为哮喘患儿护理的标准化语言。  相似文献   

3.
王黎黎 《中国科学美容》2011,(8):134-134,143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9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用药观察及病情观察等多方面护理工作。结果 79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出现,治愈率100。结论合理治疗的同时加以综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儿痊愈;向患儿家长讲解哮喘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可以减少小儿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4.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1],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其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3].哮喘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4].目前主治疗方法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炎,并提倡联合用药,即吸人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5].该疗法大大减少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病的副作用[6].糖皮质激素(GCS)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抗炎药物中,特别是吸人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抗炎首选药[7-8].它可使微小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降低支气管痉挛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9-10].常用的有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氟替卡松(FP).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支气管哮喘病情易反复、激素治疗费用贵、疗程长、吸入有一定的技术、担心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往往存在广泛的心理问题.因些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激素治疗的患儿加强护理,既保证用药的疗效,也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维持病情稳定.现将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 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 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相似文献   

6.
戚虹  杨焕之 《护理学杂志》2007,22(15):43-44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最高,4岁~组次之,1岁~组最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的影响,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频率,减少小儿住院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于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不制定健康教育处方.观察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1年.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住院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时哮喘的相关知识、雾化吸入及平喘药物的使用,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哮喘发作频率及年平均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惠儿家长对哮喘的认知水平,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率,可明显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急诊病房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成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病房分级护理成本,对比现行分级护理成本与实际分级护理收费的相符度,为合理制定护理收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2名护士长及资深护理专家进行调查,确定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内容,用项目成本核算公式对急诊病房分级护理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结果急诊病房分级护理实际成本一级护理为(93.64±27.21)元/d、二级护理为(35.21±15.65)元/d、三级护理为(19.12±10.74)元/d,分别为现行分级护理收费标准的7.80倍、4.40倍、6.37倍(均P0.01)。各护理级别成本中人力成本所占比例最高,平均为51.95%。结论现行的急诊病房分级护理收费标准不能完全反映分级护理过程中实际成本消耗。需完善护理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合理制定护理收费标准,以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分级护理对策。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按照Wagner分级标准制订分级护理计划,予以宣传教育,心理支持,控制血糖,足部护理指导,分级强化管理等护理措施,评估分级越级的危险度,随时调整分级预防措施。结果:好转率89%,治疗后的的分级分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分级护理模式,由专人管理,重点强化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缓解期哮喘患儿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缓解期哮喘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9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按2:1的对照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酮替芬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2年、3年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哮喘患儿于缓解期采用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能有效减少哮喘复发.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安全、方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患儿采用时间前后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教育组在常规组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同时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详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诱因及预防,先兆症状、按时用药、正确使用吸入器、体格锻炼、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结果:教育组在患儿复发情况、复诊率、护理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防治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及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减少疾症的复发,提高了患儿家长复诊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8例1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及家属对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定期参加知识讲座的完全遵医率为3.8%~12.8%,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知识缺乏、信心不足、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哮喘患儿合作性差等.结论 哮喘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较低,需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为患儿自动精确匹配最佳穿刺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建立患儿血管分级及护士穿刺能级标准,并构建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包括血管分级数据模块、护士穿刺能级数据模块及输液室决策支持模块,通过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和HIS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传输,系统自动生成每例患儿的推荐穿刺护士。统计并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护士每班平均穿刺例次、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相关护理投诉、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士日均每班穿刺例数、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的建立,能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外周静脉管理质量,并最终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推拿对降低小儿哮喘复发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 14 7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推拿法 (5 1例 )、药物治疗组 (5 0例 )和体能锻炼组 (4 6例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推拿法和斯奇康药物治疗法对降低哮喘复发率均有效 ,推拿组与体能锻炼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6 4 ,P <0 .0 5。提示小儿推拿法对降低哮喘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效果。是门诊患儿和居家继续治疗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制订ICPP延续护理方案,将92例ICP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接受延续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于确诊当日和接受治疗1年后比较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ICPP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8例1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及家属对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定期参加知识讲座的完全遵医率为3.8%~12.8%,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知识缺乏、信心不足、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哮喘患儿合作性差等。结论哮喘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较低,需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儿科门诊诊治的 6 8例哮喘患儿分成两组 ,研究组 (32例 )按个体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指导 ,对照组 (36例 )按常规方法进行指导。结果研究组各阶段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1)。研究组家长文化程度不同 ,其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提示开展长期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陈凤英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463-464
目的:简述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方法:参照2011年9月份卫生部公布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经验我科于2012年2月份起率先制定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实行Ⅳ级分级管理。结果:对21695名急诊就诊患儿进行分级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就诊过程无医疗纠纷及过激行为发生。结论: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充分保证了危重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了患儿就诊的安全性,减少或降低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瓦登伯革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例伴WS的重度或极重度先天性感音性聋患儿(观察组)和30例不伴WS的重度或极重度先天性感音性聋患儿(对照组)分别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按时开机、言语康复,术后6、12个月进行听力、言语方面的评估,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WS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与不伴WS患儿基本相当,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的整体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实施光疗(蓝光照射)配合水疗、抚触期间,开展环境、病情观察、喂养、皮肤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 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黄疸持续下降,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黄疸指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85±1.20) d,住院时间为(5.45±1.42) d。未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皮疹等其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加强各项针对性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