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并随访。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恢复正常;术后回访有2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余无复发。结论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术后胃食管反流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2月起,经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病人3例。术前常规食管钡餐检查和食管测压。结果本组3例手术时间110~120min,术中出血量40~50ml,住院6~7天。术后1个月食管静息压和残余压基本正常,松弛率升高,自发性蠕动和逆蠕动消失,症状无反复,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结论腹腔镜Heller-Dor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1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前180°胃底折叠缝合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黏膜穿孔行一期缝合修复,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治疗效果以及折叠术对术后返流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患者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总结临床体会。结果:1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并加做胃底折叠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2±4.1)d,术后住院天数(7.1±2.6)d,术中出血(5.2±1.9)mL,手术时间(78.5±26.8)min;术后无1人死亡,随访患者1例6个月时出现反酸症状,1例1年后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应作为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经腹贲门肌层切开 (Heller)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 48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腹Heller手术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 ,吞咽困难症状缓解 ,无手术并发症。 3 8例进行了食管动力学监测 ,术前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为 ( 2 1 4 8±5 3 6)mmHg ,术后LESP为 ( 16 4 5± 4 12 )mmHg ,两者经统计学处理 (t检验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5例进行了术后 2 4hpH值监测 ,DeMeester记分均在正常范围。近期手术优良率 10 0 %。 3 1例进行了 13~ 15 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75个月。随访病人均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3例有反流症状 ,其中 1例 2 4hpH值监测反流次数超过 5 0次。远期手术优良率 90 3 2 %。结论 经腹Heller手术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腹Heller手术附加Dor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不同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2月-2010年1月间经腹Heller手术附加部分胃底折卺术治疗的5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胃壁肌层的切开长度分为A组(胃壁肌层切开长度〈2cm组)和B组(胃壁肌层长度≥2cm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胃食管返流情况及食管末端直径变化。结果56例随访6个月~5年,无同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6~18个月评分优良者53例,症状改善者3例。术后5例m现反流症状。两组的疗效评分和胃食管返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Heller手术附加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时,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可以〉2cm。减少经腹Heller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关键在于附加合适的抗反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我科手术治疗食管失弛缓症56例体会。56例中贲门肌层切开加膈肌瓣成形10例;贲门成形加胃底折叠28例;贲门肌层切开加部分胃底折叠18例。术后并发肌层切开部粘膜下积血1例,食管裂孔疝2例。全组无术后死亡及因复发而需再次手术病例。手术的总优良率96%(54/56)。文中还就治疗中的几个争论问题及疗效评价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失驰缓症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贲门失驰缓症患者48倒,行Heller手术15例,Neller氏术加贲门成形术12例,Heller手术加食管胃底固定术21例。术后从症状学、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食管胸膜瘘死亡1例(208%),39例经6mo~8a随访,术后狭窄再手术2例,痊愈30例(7692%),好转9例(23.08%).而Heller手术加食管胃底固定术21例中,17例经6mo~3a随访体重增加,进食顺利,无反酸及烧心症状。结论Heller氏术加食管胃底固定术在预防胃食管反流方面优于其它术式。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方法 外科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2例,其中改良Helle,手术12例,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4例,Heller手术加转移膈肌瓣手术4例,胸腔镜手术1例,食管胃弓上吻合1例。结果 随访1个月至8年,疗效满意,5例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结论 附加抗反流术式疗效确切,转移膈肌瓣手术优于胃底折叠术。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荐,但远期疗效有待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7月对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加胃底折叠术。结果:7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min,无出血和食管贲门口瘘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滕寅  张舰  刘文  林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1):96-97,10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有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均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故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健  常栋  龚民 《北京医学》2016,38(1):20-23
目的 总结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经计算机选取2000-2012年本院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49例,其中5例为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观察症状持续时间;钡餐下食管形态学改变,包括食管最大宽度及狭窄长度变化;胃镜下贲门黏膜改变;食管下段压力变化,CT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继发性贲门失驰缓症平均年龄(54.0±23.7)岁,症状持续时间平均(4.6±0.7)个月,检查显示食管贲门狭窄长度平均(3.80±0.26)cm,食管最大径平均(4.32±0.64)cm,食管下端括约肌测压(LES)检查平均(40.50±0.70)cmH2O,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贲门及纵隔占位,手术探查病理证实胃黏液腺癌1例,贲门腺癌2例,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1例,纵隔型肺腺癌1例.结论 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少见,临床诊断中多存在误诊,延误治疗,应根据患者资料全面认真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1],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腹贲门肌层切开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前、后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无并发症.13例术前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为(36.25±12.91)mm Hg(1mm Hg=0.133kPa),术后为(19.05±5.04)mm Hg,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24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对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2例加做胃底270.部分包裹折叠术(Toupet术),18例加做胃底360.折叠包裹术(Nissen术).结果 20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2h,失血10~150ml;术后24~36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采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胸腔镜Heller术组、腹腔镜Heller术组和腹腔镜Heller-Dor术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和手术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Heller-Dor术组长于胸腔镜Heller术组,腹腔镜Heller术组和胸腔镜Heller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Heller术组和腹腔镜Heller-Dor术组均少于胸腔镜Heller术组(P<0.05)。在并发症率和手术满意率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和腹腔镜Heller手术均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在保证手术效果和手术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何种术式可根据术者的经验、操作习惯及患者的情况而定。是否附加抗返流手术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必强求均加行抗返流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6年4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28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4例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3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术后24~72h即可开始进食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6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适合用于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病变。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贲门失弛缓症32例。全部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治疗,23例附加Nissen手术治疗。③结果 术后随访l~2年无复发者,生长发育正常。单纯行Heller手术者有2例在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轻度泛酸、嗳气等症状;23例附加Nissen手术者无胃食管反流症状。④结论 经腹改良Heller手术附加Nissen手术,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可大大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我科设计的贲门成形加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失弛缓症20例的体会。通过临床观察,食管X线吞钡检查,食管动力学研究及酸性灌注试验等证实这种手术方法既可消除进食梗阻又可防止返流,操作也不复杂。文中结合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讨论了胃底折叠的松紧度和这种手术抗返流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