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军  曹涌  成红兵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7,27(3):185-186,188
目的:评价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27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随访2年以上,对其并发症、脊柱矫形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植入椎弓根螺钉108钉,术中并发症4钉(3.7%),分别为置钉位置不当3钉(2.78%),椎弓根骨折1钉(0.92%)。术后矫形矢状位指数(SI)平均矫正约18.7°。随访24~38个月,平均29.3个月,SI在拆除内固定物之前有轻度丢失,之后有中等程度丢失。发生断钉、断杆2例(7.41%),发生松动5例(18.5%),不全瘫者22例至少提高Frankel一级者17例(77.3%),括约肌功能恢复2例。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有椎间盘严重损伤、椎管侵占明显的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25例随访12个月~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比术前、术后l周伤椎前缘高度的比值、cobbs角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对比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的比值、cobbs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经皮椎弓跟螺钉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经皮组和开放组,各48例,观察二组患者术后1、3、7和10d肌肉受损指标肌酸激酶变化、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和二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从术后3d开始,二组患者肌酸激酶水平均较术后1d显著下降,且经皮组术后3、7、10d肌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二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运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AF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2002年采用椎弓根螺钉AF系统治疗的148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后压缩椎体前高平均恢复38.4%,Cobb角平均改善17.4°,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有一个级以上恢复。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不干扰邻近正常椎间节段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刘涛 《西部医学》2011,23(8):1476-147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17个月(6~72个月)。其中23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3级(平均2级);A级6例有1例恢复到B级,其余患者部分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3例,1例螺钉断裂,1年后取出。无一例发生感染。随访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7°(13°~32°)矫正到术后11°(0°~17°),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术前28°(13°~49°),恢复到术后83°(70°~100°)。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和固定可靠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包括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周、6个月的VAS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后路椎管减压,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得到随访78例,随访2~50个月,平均(16.96±6.88)个月.其中38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2级(平均1.08±0.35级).13例术前无神经症状者术后无迟发神经损伤.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6例, 2例螺钉松动,无感染.后凸角由术前10°~39° (平均27.43°±6.67°),矫正到术后0°~11° ,平均(4.40°±0.82°) (P<0.01),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2%~49%,平均(30.55±6.20)%,恢复至术后78%~100%,平均(94.12±9.45)% (P<0.01).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比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提升情况、脊柱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3例、C级1例。术后A级9例患者有2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术前B级3例患者有1例恢复至C级。脊柱凸角从术前的平均28°(13~38°)矫正到经手术后的9°(1~16°);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由术前的平均35°(20~50°)恢复到术后的90°(70~1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PSSF)治疗腰腰椎不稳定性骨折50例。结果较好复位26例、复位15例、复位欠佳9例。随访3例,按Denis分级,P1级7例,P2级13例,P3级10例。dick内固定器可调性大,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复位。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6例伤后1周内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Altas A、B、C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椎弓根行伤椎植骨。手术前、后通过X线片及CT扫描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并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复查X线片和CT扫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分别为(95.1±4.7)%、(3.2±2.3)°及(89.7±6.5)%,与术前的(57.5±11.9)%、(14.7±5.9)°及(67.8±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分别为(94.7±4.4)%、(4.0±3.1)°,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32.2±10.3)%降至术后的(10.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骨折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Cobb角改善率及椎管矢状径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Altas A、B、C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Z  Zhao JQ  Fu JW  Yang XM  Chen 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491-1493
目的 对比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技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骨科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作棘突旁微创皮肤切口骶脊肌剥离,置入GSSⅡ型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并与同期收治20例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就嗣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68.0±6.4 min)比(76.0±9.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切口长度[(8.1±2.0)cm比(14.2±2.5)cm]、手术出血量[(70.0±8.6)ml比(350.0±30.2)ml]、术中骶脊肌剥离长度[(5.4±0.8)cm比(16.5±2.1)cm]、术后引流量[0 ml比(110.0±20.5)ml]、术后住院时间[(5.6±1.2)d比(10.4±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慢性腰痛发生率微创组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 微创椎弓根钉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后路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学文  李俊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77-79,81
目的综合评价36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AF椎弓根系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科自2002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6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高处坠伤31例,车祸5例,损伤椎体T126例,L117例,L25例,L43例,T11-T12两椎体1例,L12、L1双椎体3例,L3-L4双椎体1例。结果36例随访3~38个月,平均1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49.8%恢复至95.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0.5%恢复~98.4%,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5.70恢复到术后的6.30,其中神经症状有31例,治疗后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3级。结论后路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5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4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手术组和"C"形臂透视下徒手组,2组各20例.记录每台手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根据术后X线和三维C...  相似文献   

14.
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南翔  刘清毅  林宏  冯刚 《西部医学》2011,23(8):1448-1449,145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5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徐杰  陈建伟  黄立新 《海南医学》2012,23(21):35-3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5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24例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为观察组,29例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的矫正情况等。结果①治疗前后行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升高均较显著(P<0.05),两组手术前后Cobb’s角减少均较显著(P<0.05)。②治疗后与随访期行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s角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率随访期间较术后显著降低(P<0.05),Cobb’s角则显著增加(P<0.05);③随访期间观察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的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爆裂型骨折患者中复位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后及长期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泽权 《海南医学》2014,(10):1504-1505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33例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8.5±10.6) min、术中出血量(85.4±10.5) ml及住院天数(10.8±2.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中位时间2年6个月。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明显得到纠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Frankel分级A、E级病例无神经功能改变,其余病例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等级以上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2例患者随访18—46个月,平均22.5个月,发现术后受伤胸腰椎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亦获得较大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严重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通过复位、固定和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79%~93%)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 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钉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型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87例。测量手术前后,术后,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38例,B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比和 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出血量, 疼痛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