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侧支循环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病人(病例组),发病7d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且于入院第1天及发病后90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TCD检查结果表明:70例病人存在大脑前动脉(ACA)代偿,42例病人存在大脑后动脉(PCA)代偿,30例病人同时存在ACA代偿和PCA代偿。病例组两侧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AC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O.01);MCA主干脑梗死和皮层支脑梗死病人的两侧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显著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O.01或〈O.05)。结论:MCA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主要途径,侧支循环状况好的病人病情较侧支循环差的病人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不同部位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入院前后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的66例患者,于发病后第3天、第10天进行2次TCD检查.结果 ①MCA主干梗死后患侧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侧(P<0.01),患侧大脑前动脉(ACA)的Vm高于对照组(P<0.01),患侧MCAVm>ACAVm的生理关系消失.②深穿支梗死组和皮层支梗死组患侧MCAVm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P>0.05).③TCD动态观察揭示MCAVm随有效治疗而增加,42%(11/26)的患者闭塞血管可再通.结论 MCA区不同部位脑梗死其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部位、临床治疗选择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RI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梗死灶分布与卒中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住院的13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伴供血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检查(包括T_1WI、T_2WI、DWI、MRA)。依据DWI上高信号病灶的分布部位将梗死灶分为皮层梗死、深穿支梗死和交界区梗死;依据DWI上高信号病灶数目分为单发梗死(MCA供血区的单一梗死灶)、多发梗死(MCA供血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不连续病灶);依据MRA将MCA主干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之间病灶的数目与梗死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 138例图像用于分析,其中单发梗死者61例、多发梗死者77例;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组54例、重度狭窄组58例、闭塞组26例。中度狭窄组以单发的深穿支梗死为最常见的分布类型(χ~2=13.197;P0.001)。重度狭窄组以多发的皮层梗死+深穿支梗死+交界区梗死多见(χ~2=5.561;P=0.018)。闭塞组病灶分布在单发与多发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842),但大面积梗死较其他组多(χ~2=24.745;P0.001)。结论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病灶分布与梗死机制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脑分水岭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分水岭梗死(CWI)多发生在脑内相邻的大动脉供血交界区或边缘带,或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与深穿支供血的交界区,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CWI发病率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现将我院收治的68例CWI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我院2002年1月~200  相似文献   

5.
许璇 《广州医药》2016,(2):93-9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的T2DM并急性脑梗死组与非DM脑梗死组各110例,对比两组的生化检查、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 梗塞灶及狭窄血管等.结果 两组在年龄、 性别、 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T2DM并急性脑梗死组在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 糖化血红蛋白、 尿素氮、 肌酐、NIISS评分显著高于非DM脑梗死组.T2DM并急性脑梗死组以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联合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多发性脑梗死多见,狭窄血管见于大血管合并小血管.结论 T2DM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为多发性,狭窄血管更广泛,病情较严重,预后差,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儿童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结合文献总结32例经CT证实的儿童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儿童外伤后脑梗死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临床表现和CT扫描结果与腔隙性脑梗死相似,但有明确的外伤史,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个月94%痊愈。儿童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儿童基底节区供血的大脑前、中动脉的穿支动脉直角从主干分出,细长迂曲,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在外伤产生脑组织相对运动时,出现血管牵拉、变形、移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脑梗死。局部缺血水肿的脑组织又加重了血管压迫,迅速建立大脑侧支循环,恢复梗死区供血,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范围较小,且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不易发生脑梗死(小的分支例外);但其梗死后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现将近6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例大脑前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狭窄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MRI DWI序列检查,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根据患者血管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病变为A组,大脑中动脉病变为B组,两者都有病变者为C组,血管检查阴性者为D组。分析梗死部位的形态与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占47.3%。不同脑梗死类型与同侧血管病变关系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的血管病变导致的梗死类型有显著差异(P<0.01)。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软脑膜动脉供血区梗死(CI)+分水岭梗死(BI)类梗死占68.4%(13/19),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CI+BI类梗死占31.6%(6/19)。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多发CI占64.0%(16/25),非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多发CI占36.0%(9/25)。结论供血动脉狭窄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具有相关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容易导致CI+BI类型,大脑中动脉狭窄容易导致多发CI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脑梗死部位数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支以上脑大动脉闭塞。利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比较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病变部位数量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5支血管闭塞(多支血管闭塞15例)中,前循环闭塞血管23支,后循环闭塞血管22支。本研究Willis动脉环开放17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3例,多部位脑梗死4例;Willis动脉环未开放28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1例,多部位脑梗死17例。结论: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尤其是Willis动脉环的完整性,对于改善血液供应、减少梗死数量及体积是有利的,表明Willis动脉环的开放可减少梗死数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解剖特点,并探讨Ⅰ级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症状性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组)及闭塞患者22例(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Ⅰ级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PCoA开放患者明显多于闭塞组,ACoA+PCoA开放患者明显少于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均以多发性梗死为主,组间单发性脑梗死与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仅多发性梗死类型中重度狭窄组BZI+PI梗死患者显著多于闭塞组(P<0.01);仅ACoA开放患者EBZ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AcoA未开放患者(P<0.05),其余梗死类型均与侧支开放情况无关(P >0.05).结论 多发性不连续梗死是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主要梗死类型;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减少外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但与其它梗死类型无关;其它侧支开放形式亦与梗死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认知功能良好,观察组存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分析对比两组梗死部位变化情况以及特征。结果两组内囊梗死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皮层下、皮层、左侧颞叶和额叶等部位梗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率高于对照组且其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和梗死部位存在一定关联,临床早期需要提前对额叶、皮层、侧颞叶以及中动脉供血区等部位发生梗死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以此便于早期诊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分析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ICAO的27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结果。结果:8例(29.6%)为单发梗死,19例(70.4%)为多发性梗死。皮层区域梗死6例(22.2%),皮质下梗死10例(37.0%),弥散性梗死7例(25.9%),交界区梗死8例(29.6%)。侧支循环途径包括经前交通动脉代偿14例,经后交通动脉代偿10例,经眼动脉代偿6例,经软膜吻合8例。8例单发梗死中,6例有2种代偿方式,2例有1种代偿方式,而19例多发梗死中,仅5例有2种代偿方式,14例有1种代偿方式。结论: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有多种表现,以皮质下梗死和交界区梗死多见,且ICAO发生后有多种侧支循环途径代偿颅内供血,其中,单发梗死的代偿途径可能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MCA区采用TCD检查了解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探讨其代偿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TCD检查,分别测双侧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侧支循环分级评估。结果:三组侧支循环分级显示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主要为I级,ACA+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Ⅱ级为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梗死区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针对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2例颈动脉彩超发现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根据临床有无前循环脑缺血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定位体征分为无症状组(38例)和有症状组(44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82例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无症状组均出现侧支循环开放(100%),无症状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有症状组(80%),以2个或3个侧支联合开放为主。无症状组的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中ACOA开放率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PCOA),眼动脉(OA)侧支开放(P<0.05)。无症状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代偿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供血的代偿与临床预后至关重要,ACOA的开放是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最主要的代偿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IR序列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高信号征,10例可见远段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3D-TOF MRA均可见责任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的闭塞、远侧侧支循环稀疏或缺乏。随访中脑梗死呈进展型12例,其中5例伴恶性脑水肿。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可早期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梗死,MRA可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影像学随访可评价疾病进展与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性,分析 TCD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 MCA 区 ACI患者122例,分别行 TCD、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MRA)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比较TCD与MRA检测MCA的结果。根据MRI将122例患者分为大面积CI组、小面积梗死组及腔隙性CI组,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患者MCA异常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TCD诊断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是82.8%,与MRA的符合率是81.8%;TCD检测不同面积CI患者的MCA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别;122例MCA区梗死患者和34例MCA狭窄性患者的梗死类型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为最常见类型。结论① TCD检测MCA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MRA的相符性较好;② MCA狭窄性梗死多引起腔隙性、分水岭区或深穿支供血区梗死,较少引起MCA供血区完全性梗死。③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低灌注可能是MCA狭窄性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基底动脉各段狭窄程度≥70%的患者中,8例梗死组中2例有侧支循环,占25%,6例无侧支循环,占75%?12例无梗死组中9例有侧支循环,占66.7%,3例无侧支循环,占33.3%?前循环的侧支循环有1例参与血供,6例通过软脑膜支吻合代偿?结论:MSCTA评估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以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rousseau综合征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Trousseau综合征致多发性脑梗死病例,全面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以肺癌常见,D-二聚体平均水平明显升高。MRI表现均累及多支动脉供血区的多发脑梗死,双侧前循环加后循环16例,双侧前循环1例;病灶累及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大脑深部及小脑半球13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小脑半球3例,大脑深部1例。梗死灶≥30个12例,梗死灶>10个、<30个4例,梗死灶<10个1例,其中小梗死灶5例,小、中梗死灶共存9例,小、中、大梗死灶共存3例。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低信号和等信号共存12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低信号4例(急性期脑梗死),等信号1例(亚急性期脑梗死)。增强扫描8例,其中6例梗死灶出现强化,点片状均匀强化4例,线状强化1例,斑片状强化1例。16例脑动脉未见有意义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Trousseau综合征致多发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二聚体指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这些患者是否有症状分为观察组(无症状,52例)与对照组(有症状,28例),对患者实施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侧枝循环开发类型、大脑动脉血流平均速度(MVMCA)等情况,深入分析侧支循环类型与其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前交通动脉、眼动脉侧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侧MVMCA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侧支开发情况与临床表现存在密切联系,侧支循环开发了因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脑梗死灶周围有半暗带组织(IP)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对临床83例超急性期(<6h)脑梗死进行数据采集,其中11例因义齿、病人烦躁等产生较大的伪影,数据不可靠而未能成功。成功72例,动脉性脑梗死50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6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1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9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1例;基底节区梗死22例。结果:在动脉性脑梗死中病灶周围存在半暗带区,在基底节区梗死中没有半暗带区。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序列能显示动脉性脑梗死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即半暗带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