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和死亡相关因素,以利于进一步降低PPHN的病死率。方法分析40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儿中死亡17例,病死率42.5%。羊水污染、酸中毒、肺动脉收缩压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PPHN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PHN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v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新生儿肺循环压力和阻力持续增高,导致在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水平出现右向左分流,表现为全身发绀,吸入高浓度氧后发绀不易缓解的循环性疾病。引起PPHN的常见原发病有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膈疝及新生儿湿肺等。作者观察了PPHN患儿分别行常频机械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后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PPHN)又称持续性胎儿循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由胎儿型循环过度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右向左分流,新生儿持续缺氧和发绀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等[1]。PPHN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的生命。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PPHN患儿27例,研究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轻中度PPHN的疗效及疗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高危因素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确诊80例PPHN患儿的住院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同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A组(33例)用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并机械通气,B组(47例)在A组基础上使用P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围产期窒息、肺部病变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临床治疗上使用PS的患儿临床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与不联合使用PS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PHN多发生于男性足月儿,肺部病变和围生期窒息缺氧为最常见原因,湿肺、吸人性肺炎并PPHN预后较好,而窒息、RDS、新生儿败血症及感染等导致的PPHN预后较差;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夏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HN患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60例设置为PPHN组,无PPHN的66例设置为对照组。整理、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准确记录Apgar评分、抢救措施、床头超声心动图、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体温、血糖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入院时PPHN组的血糖、平均动脉压、体温水平及动脉血p 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N组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窒息49例和重度窒息11例,患儿均经过院外复苏治疗,其血气分析各项以及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酸中毒、低体温、低血压、低血糖为PPHN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其低体温、低血压的发生均会诱发PPHN。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影响NO(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方法 对2014年8月—2018年10月入住安庆市立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NO吸入治疗的42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治疗成功组(27例)和失败组(15例)。收集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羊水有无污染、出生时有无窒息、有无宫内窘迫、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入院时血气分析结果(pH值、BE值、PaO2、PaCO2)、血糖、血钙浓度、母亲年龄、肺动脉压力值、有无并发症、NO吸入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模式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早产、围产期异常、出生体重、应用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时间、NO吸入时间、有无并发症这些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应用PS、NO吸入时间、并发症是影响NO吸入治疗PPHN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产、NO吸入时间短及出现并发症是影响NO吸入治疗PPHN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PS可改善NO吸入治疗PPHN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9年9月本院确诊PPHN患儿的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原发病资料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24例患儿,早产儿组73例、足月儿组51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生长受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组PPHN原发病主要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足月儿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PHN的原发病为RDS,更多合并肺出血,足月儿PPHN的原发病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更多合并气胸;对合并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加强临床管理,预防P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使用NO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取32例PPHN患儿不使用NO治疗作为对照组,监测计算46例观察组患儿吸入前、吸入后30 min、吸入后12~24 h、吸入后36~72 h及停用后12h的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及肺动脉压力(PAP)等相关指标,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进行NO吸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均显著升高,吸入后30 min与吸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均气道压(MAP)与及肺动脉压力(PAP)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获得改善,直至停用后12 h,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中痊愈28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患儿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疗法在治疗PPHN中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PPHN的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 PPHN)患儿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 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08/2023-05月作者医院收治并给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院时临床转归结局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03)。比较两组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8、CXCL12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水平升高、血清CXCL12水平升高、早产、出生时Ap...  相似文献   

11.
姜春萍  李培文 《中国医疗前沿》2012,(11):51+10-51,10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系新生儿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青紫及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严重的PPHN多需NO吸入、新型机械通气或ECMO等治疗,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新生儿监护室多无此设备及技术能力,且尚无完善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故重度PPHN死亡率仍极高。  相似文献   

12.
马娟 《重庆医学》2016,(30):4288-4290
氦氧混合气(helium oxygen mixture ,Heliox)具有降低气道压、促进氧气向肺泡弥散及二氧化碳排除的优点,可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并缩短呼吸机上机时间。近年,H elio x 逐渐被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针对临床上治疗部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疾病。这些疾病病情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而 H elio x的引入可能为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相信具有潜在而巨大的临床价值。现对 He‐lio x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予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 1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结果 两组PAMP、PaO2、PaO2、Fi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M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FiO2下调更快.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其死亡率和发病率仍较高。目前,针对PPHN患儿的治疗方法包括改进通气策略以优化肺泡募集,尽量减少氧气毒性,并同时使用肺表面活性剂和一氧化氮吸入。这些改进导致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PPHN患儿大幅度减少。PPHN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或局部吸入给予血管扩张药,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类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进一步降低PPHN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硝普钠联合小剂量硫酸镁静脉泵入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126例患儿给予雾化吸入硝普钠,症状改善后改为小剂量硫酸镁静脉泵入.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h及治疗结束后监测体循环血压、肺动脉压、血气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而体循环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雾化吸入硝普钠联合硫酸镁静脉泵入是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参考组患儿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力(SPAP)、体循环收缩压(SBP)变化。结果:2组患儿治疗1~2小时、24~48小时及治疗后的PaO2、SPAP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SBP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参考组患儿SBP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药效发挥快,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又称持续胎儿循环,为新生儿重症临护中较难处理及病死率高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特殊性,本院新生儿科自1997年5月~2002年12月共运用呼吸机治疗PPHN2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2例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予以观察组患儿西地那非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体循环血压(SBP)、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氧分压(Pa O2)、肺动脉压力(SPA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西地那非治疗PPHN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体循环血压,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对其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美燕  陈波  谷强  张丽 《农垦医学》2013,(5):405-408
目的:探讨足月与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 yndrome,NRDS)的临床特点,加强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NRDS共112人,其中足月与近足月新生儿NRDS60例,均出现呼吸困难、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或联合肺表面活性药物(PS)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Ⅱ型呼衰患儿,给予呼吸机或联合PS治疗,18人治愈,2人放弃;40例I型呼衰患儿,给予鼻塞正压通气或联合PS治疗,27例治愈,另13例改为有创呼吸机,治愈8例,放弃5例。60例中同时并发肺动脉高压12例。结论: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NRDS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选择性剖富产儿。起病较晚,更易出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治疗原发病及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加强防治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无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母亲妊娠高血压以及孕周>42周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孕周>42周、孕母妊娠高血压及剖宫产均是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针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早期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