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离体照射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分析数百个细胞就可以检查出染色体损伤的显著水平。例如,发现未经照射的对照血细胞的双着丝点和环的畸变率是1/1000,离体照射30拉德X线后大约增加20倍,在0~50拉德范围内,畸变发生率呈线性增加,没有阈剂量水平迹象。在较高照射水平,剂量平方项的贡献变得更明显,因此在较高的剂量范围,这些畸变产额可近似于剂量的平方数。相反,离体血细胞受高线性能量转移辐射如0.7~0.9百万电子伏特裂变中子照射后,畸变率在一个宽的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增加,这样的辐射比起X线更为有效,在整个剂量水平范围(低于几百拉德)每单位吸收剂量产生的畸变要少于每个细胞单个双着丝点畸变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人及食蟹猴受γ线急性(49.6拉德/分)和慢性(17.1拉德/小时)照射后 G_0期淋巴细胞双着丝粒体产额的种属差异。把所观察到的双着丝粒体产额拟以直线-平方模式 Y=αD+βD~2估算得的α及β值如下:急性照射人的α=4.40、β=4.29,猴的α=2.74、β=4.33;慢性照射人的α=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人及食蟹猴受γ线急性(49.6拉德/分)和慢性(17.1拉德/小时)照射后G0期淋巴细胞双着丝粒体产额的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BUdR/Giemsa标记技术测定人体白细胞经X线照射后,在确定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有丝分裂中部分染色体提前凝集(PCC)和双着丝点的频率。本文作者在实验中使用的是标准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检查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方法,对下半身(HBI)和全淋巴区照射(TLI)患者的全身血液平均受照剂量,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共观察了19名接受60Co γ线治疗的患者,萁中HBI10名,TLI 9名,病人的受照剂量均为8 Gy.放疗前采每位患者的静脉血样,将染色体畸变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值.放疗后24小时再做一次检查,计算照射诱发的双着丝粒(dic)产额,代入经过剂量率影响校正的回归方程,反堆出HBI和TLI患者的全身血液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155cGy和40cGy.本研究推算出的剂量与患者照射后的临床表现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3-环戊醚雌二醇对人染色体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染色体畸变为观察指标,对人口服3-环戊醚雌二醇(CE_2)24h后的抗放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21名正常人服药24h后,照射其离体血的实验说明,该药对血液系统在服药后24h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20名放疗病人的观察说明,服药组的双着丝粒(dic)产额(5.2%)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根据dic产额推算出对照组病人全身血液的平均受照剂量是1.55Gy,而CE_2服药组只有0.75Gy。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CE_2有降低0.8Gy生物效应的防护作用。文中对所得结果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届国际环境致突变因素会议上,我们曾报告过40例钚工作者和对照者之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初步观察结果(Mutation Res 21∶211,1973)。现已将此项研究增加到超过200例钚工作者和对照者(>30000细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规记数双着丝点体+环状染色体,对这类慢性受照群休并非良好的生物学反应指标。在我们所观察的群体中,双着丝点体+环状染色体+倒位+易位染色体畸变存在生物学的剂量-效应关系,而且在估算低的物理剂量时看来是敏感的。这种体细胞的细  相似文献   

8.
天然高本底辐射能够导致居民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率(如双着丝点)升高,尤其是对老年人,其差异具有显著性[1]。双着丝点畸变是公认的生物剂量计,已广泛地用于估算急性照射情况下的辐射剂量。但是,带有这种畸变的细胞每分裂一次,大约丢失一半。染色体易位属...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方向60Coγ线黑射狗体内平均吸收剂量的差异,用狗的组织当量模体进行了14种不周方向的照射实验,并成功地建立了体内平均吸收剂量D(Gy)与主要参数(d、L、0、Ф,R及X)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其中d及L分别表示照射狗的扁宽及从顶骨到坐骨的长度(cm);θ及Ф令为射线的照射角(度),R是照射源到狗重心的距离(cm)X为狗照射对躯干所在位置空气中当狗体不存在时的平均照射量(c/kg)。实验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照射角θ、Ф击钓变化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检查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方法,对下半身(HBI)和全淋巴区照射(TLI)患者的全身血液平均受照剂量,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共观察了19名接受60Co γ线治疗的患者,萁中HBI10名,TLI 9名,病人的受照剂量均为8 Gy.放疗前采每位患者的静脉血样,将染色体畸变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值.放疗后24小时再做一次检查,计算照射诱发的双着丝粒(dic)产额,代入经过剂量率影响校正的回归方程,反堆出HBI和TLI患者的全身血液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155cGy和40cGy.本研究推算出的剂量与患者照射后的临床表现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的淋巴细胞早熟凝集染色体环(PCC-R)的产额,建立不同剂量率的人外周血早熟凝集染色体环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别用吸收剂量率为0.5和1.0Gy/min的 60Co γ 射线照射,吸收剂量为 0、 1、 2、 5、 10、 15、 20和25Gy。培养48h,终止培养前1h加入冈田酸(okadaic acid)诱导早熟凝集染色体,观察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CC-R产额与照射剂量的关系。结果 在20 Gy剂量范围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CC-R产额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5 Gy剂量范围内,在相同剂量情况下,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的PCC-R产额都要高于0.5 Gy/min的产额,且在20和25 Gy剂量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C-R作为大剂量受照情况下的生物剂量指示剂,基于不同剂量率建立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所估算剂量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血DNA损伤。结果B的外周血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4.47个/细胞;A的外周血培养无分裂细胞,骨髓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9.15个/细胞。用6—22Gy剂量效应方程估算全身平均受照剂量,B为9.4Gy,A为19.5Gy。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见2例受照者的多数彗星细胞呈小头大尾形状。结论用新建立的6~22Gy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估算2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已分别达到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水平。  相似文献   

13.
1、前言应用生物学方法而不是物理学方法可能测定个体接受吸收的放射剂量甚为重要,特别对那些发生意外照射的病例。有些研究人员着重诱发染色体畸变作为吸收剂量的指标,并获得了双着丝点的染色体畸变量与放射剂量一致的标准曲线,这些标准曲线由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检查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方法,对下半身(HBI)和全淋巴区照射(TLI)患者的全身血液平均受照剂量,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共观察了19名接受60Co γ线治疗的患者,萁中HBI10名,TLI 9名,病人的受照剂量均为8 Gy.放疗前采每位患者的静脉血样,将染色体畸变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值.放疗后24小时再做一次检查,计算照射诱发的双着丝粒(dic)产额,代入经过剂量率影响校正的回归方程,反堆出HBI和TLI患者的全身血液平均受照剂量,分别为155cGy和40cGy.本研究推算出的剂量与患者照射后的临床表现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重离子和高剂量率^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建立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重离子^12C照射与^60Coγ射线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相对生物效能。方法 重离子^12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吸收剂量率为3Gy/min,吸收剂量为1.0~8.0Gy。主要记录染色体型畸变的非稳定性畸变,对双着丝粒体和着丝粒环做曲线拟合,并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曲线的拟合度。结果 重离子^12C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双 环),在0—8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一效应关系。^12C离子诱发染色体畸变的RBE值是不恒定的,它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减少,在0.3—8.0Gy范围内,RBE值(Dr/Dc)从2.62到1.00,平均1.58。结论 ^12C离子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在照射剂量较低时,有较高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中子和~(60)Co γ线照射后狗骨髓的损伤和恢复。结果表明,中子1.17Gy照射后第4,10,18和28天,骨髓有核细胞数都比相似剂量γ线照射后少,骨髓细胞分裂抑制也更严重。中子在大动物体内剂量分布特点应引起注意。中子单侧照射后,狗体两侧造血组织的效应差别甚大,靠近放射源一侧损伤明显比远侧重,恢复也较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直接X线成像(DR)图像DICOM头文件中的剂量信息实现对DR受检者照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实时监控的可行性.方法 TO.16模体进行曝光,管电流从0.5 mAs开始逐渐增加至125 mAs,分别记录TO.16模体中模拟病变A(直径11.1 mm)、D(直径4.0 mm)、J(直径0.7 mm)的显示个数,计算检测系数(H_T).设计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实时管理系统软件,DR摄片完成后,实时发送到工作站,实时读出每幅图像DICOM头文件中的剂量面积值(DAP)信息作为照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控制指标,设立上限值、下限值与75%分点值,当超过该部位设定的限值时,系统发出提示,及时查找原因作相应处理.结果 TO.16模体A点在低于10 mAs时、D与J在低于16 mAs,H_T随mAs增加而增加;A点在10-100 mAs、D、J点在16~100 mAs时HT没有增加.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实时管理系统软件共计实时监测曝光5120次,发现DAP值超过设定限值引起的提示66次,提示率为1.3%.其中超过上限值21次,包括7次为技师手动设置曝光量过高;4次自动曝光控制(AEC)点选择错误引起的剂量超标;9次为技师人为增大照射野;1次原因未明,推测可能与AEC短时不稳定有关.45次低于下限值,图像质量下降,主要是摄影部位偏离AEC探测点所致.结论 DR具有较高的曝光宽容度.此方法能及时发现人为或设备问题导致的不适当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受损,实现DR受检者照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自动实时管理.  相似文献   

18.
辐射所致臭氧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所致臭氧的估算与分析王时进,娄云空气在射线照射下可以产生臭氧(Os)和氮氧化物(NO。)等有寄气体,其中以0。的危害较大、作者估算了不同辐射源照射空气的O。产额、空气中O。的浓皮和分布,也讨论了通风等实际问题。It羹的产额1.1使用的物理量理想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观察38名健康男性成年受试者,其外周血经γ线离体照射后T、B淋巴细胞的改变。使用的照射剂量分别为2及4Gy,研究结果指出,γ线离体照射后12小时(37℃保温情况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B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明显下降。此外,还就照射后人外嗣血T、B淋巴细胞改变的不同报道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微小RNA(miRNA)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受照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产生的外泌体miRNA组分的变化,为揭示血管组织放射损伤及其旁效应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超高速离心法收集对照组和4 Gy剂量照射组的HUVEC外泌体,运用电镜及Western印迹技术对外泌体进行鉴定,miRNA芯片技术分析细胞内和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qRT-PCR法验证部分差异miRNA,通过miRDB和TargetScan预测差异miRNA的靶基因,DAVID、KEGG等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HUVEC经4 Gy照射后外泌体miRNA与对照组相比,照后0.5 h共鉴定到18个发生表达变化的miRNA分子,5个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照后2 h鉴定出16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miRNA分子;细胞内miRNA与对照组相比,照射后0.5、2 h分别有38个和85个差异表达miRN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可能通过参与调控MAPK、Ras、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影响细胞辐射旁效应.结论 电离辐射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外泌体miRNA分子组分和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这些miRNA的靶基因组产物在细胞放射损伤反应的信号通路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