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经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阻力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胸科手术需单肺通气的COP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电针经穴组(EA组)取穴选择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电针非经穴组(EN组)选择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2组均于术前3天开始行双侧经穴电针刺激,每次持续时间15 min,选择当天9:00和17:00,每天2次;对照组(C组)不行任何预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60 min、90 min时(T2~T4)、术毕(T5)时取桡动脉血样2 mL,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记录各项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及动态肺顺应性(Cd)。结果:与C组比较,EA组T2~T4时点OI升高、RI降低,Ppeak、Pplat及Raw降低,Cd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各时点OI、P(A-a)O2、RI、Ppeak、Pplat、Raw及Cd,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EN组比较,EA组T2~T4时点OI升高,P(A-a)O2、RI降低,Ppeak、Pplat及Raw降低,Cd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经穴可降低COPD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阻力,提高氧合功能,提示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复合麻醉组及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方法;针刺复合麻醉组在常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穴,手术前30 min予2~100 Hz的疏密波进行电针刺激,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30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抽取混合静脉血(本研究采用右心房血作为混合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结果 1双肺通气(T0)与单肺通气(T_1、T_2、T_3)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HR、CVP、Paw以及p H、Pa CO_2、Pv O_2、Sa O_2、Sv O_2、Hb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相同时点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双肺通气时(T0)比较,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Pa O_2明显下降(P0.05)。其中全身麻醉组在单肺通气30 min时(T_2)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而针刺复合麻醉组直到60 min时(T_3)才达到最低值;针刺复合麻醉组Pa O_2值在T_1、T_2、T_3时点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Sa O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前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单肺通气后,Qs/Qt值明显增加(P0.05)。针刺复合麻醉组Qs/Qt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15 min(T_1),而全身麻醉组肺内分流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30 min(T_2);针刺复合麻醉组在T_1、T_2、T_3时点的Qs/Qt值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以降低肺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改善肺的氧合作用,对围手术期的肺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创伤病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创伤评分(ISS)13~15分病人50例,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H组)和林格组(R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ug/kg、阿曲库铵0.5mg/kg、丙泊酚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微量泵持续灌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h-1、丙泊酚2.5~5 mg?kg-1?h-1.H组:术前输入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250ml,输注速度10ml/h。R组:仅常规输入林格氏液。于给药前和停药后30min检测血气,观察并记录Na+Hct,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的SBP、DBP、MAP、HR。术前放空尿袋,观察并记录停药后30min两组尿量。结果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H组SBP、DBP、MAP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HR均低于给药前。H组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SBP、DBP、MAP均高于R组(P〈0.05),HR明显低于R组。停药后30min,H组Hct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H组Hct明显低于R组(P〈0.05),H组尿量明显高于R组(P〈0.05)。使用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血压升高明显,未发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结论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可以有效安全地用于创伤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灌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肺外源性ARDS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并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宣白承气汤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 H)、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 Lat)、呼气末正压(PEEP)、吸氧浓度(Fi O2)、肺顺应性(CL)变化,并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28天病死率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p H、Pa O2、Pa CO2以及Ppeak、Pp Lat、PEEP、Fi O2、CL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较之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28天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预后更佳。结论宣白承气汤灌肠能够有效改善肺外源性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助于降低28天病死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氨溴索预处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部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95例拟择期行胸部手术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8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联合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氨溴索预处理,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开始时(t1)、单肺通气30 min时(t2)、单肺通气60 min时(t3)、单肺通气结束时(t4)、术毕(t5)呼吸力学指标、氧合指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临床结局。结果2组在t1时肺顺应性(Cdyn)逐渐降低,而气道压峰值(Pmax)、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逐渐升高,联合组在t1—t5时的Cdy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而Pmax、Pplat、Ra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在t1时动脉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逐渐降低,在t3时逐步恢复,联合组在t1~t5时p(O2)、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于t1时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逐渐降低,联合组上述指标在t1—t5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联合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肺泡灌洗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麻醉诱导前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氨溴索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COPD胸部手术单肺通气期间的肺损伤,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康复,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7)
目的探讨红景天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红景天组,每组25例。红景天组在手术前3 d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 L,每天滴注1次;生理盐水组滴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麻醉前(T1)、单肺通气开始前(T2)、单肺通气100 min(T3)、术后24 h(T4)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氧合指数,并在T2、T3时进行肺泡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与T1相比较,两组患者T2时的Pa O2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红景天组患者T3时Pa O2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且T3时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8含有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可有效减轻因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肺内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行远端缺血预处理,观察组行远端缺血预处理,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单肺通气后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抽取患者静脉血、动脉血,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结果 t2时,2组p(O2)、PA-a(DO2)、Qs/Qt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OI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2组p(O2)、PA-a(DO2)、Qs/Qt均明显低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OI均明显高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2组Cdyn均明显低于t1时(P均0.05),pplat、ppeak明显高于t1时(P均0.05),2组间Cdyn、pplat、p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2组TNF-α、IL-6、IL-1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3、t4时,2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2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IL-6、IL-1水平继续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IL-6、IL-1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恢复至t1水平。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时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降低肺损伤程度,改善及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手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在手术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手术治疗的食管中段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2组其余麻醉方法相同,分别记录诱导前10 min(t1)、诱导时(t2)、诱导插管后(t3)、单肺通气(OLV)30 min时(t4)、OLV60 min时(t5)、OLV结束(t6)及出室前(t7)时间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t3、t4、t5、t6、t7点各取静脉血5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IL-8血清浓度。结果 2组各时点MAP、Sp(O2)、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HR于t2~t7时均低于t1时(P均0.05);且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2组TNF-α、IL-6、IL-8血清浓度均于t4~t7时均明显高于t3时(P均0.01),C组于t5~t7时均显著高于D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损伤程度,减慢心率,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患者心、肺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以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C、D 4组,各12例,其中A、B、C 3组在麻醉诱导前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泵注,剂量分别分0.2,0.4,0.6μg/(kg·h),并分别以0.2,0.4,0.6μg/(kg·h)维持到手术结束,术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5 mL/kg 30 min内输注,D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输注;观察比较4组在诱导前10 min(t0)、插管时(t_1)、单肺通气30 min后(t_2)、单肺通气1 h后(t_3)、拔管时(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氧合指数p(O_2)/Fi(O_2)及麻醉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C 2组t_1、t_4时点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D组(P均<0.05);B组t_2、t3时点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C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结论在成人单肺通气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联合参附注射液泵注,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及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灌肠,疗程7d。于治疗第2日观察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dyn);治疗第7日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脱机例数;治疗结束后观察最终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OI、Cdyn、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脱机例数、最终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Cdyn、肺氧合功能,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并最终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开颅手术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组采用TAES干预,对照组仅在相应穴位贴附电极,不做电刺激。两组分别在穴位电刺激诱导前(T0)、麻醉前(T1)、切皮前(T2)、颅内操作60 min(T3)、切口缝合完毕后(T4)、拔除气管导管约10 min(T5)6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测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并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总输液量、失血量、尿量。结果 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两组T2时间点HR、MAP、COR、E降低(P〈0.05),对照组T2时间点β-EP降低(P〈0.05),T3时间点HR、MAP、COR升高(P〈0.05),T4、T5时间点HR、MAP、E、Glu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间点β-EP升高(P〈0.05),T4、T5时间点HR、COR、E、Glu、β-EP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2时间点MAP、COR、E较T0变化幅度小(P〈0.05),T3时间点HR、MAP、COR较T0变化幅度小, T4、T5时间点HR、MAP、COR、E、Glu较T0变化幅度小(P〈0.05),T1、T3、T4、T5各时间点β-EP较T0变化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开颅手术可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静脉全麻行腔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学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双侧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AES联合静脉全麻组)和对照组(全凭静脉全麻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恒速输注瑞芬太尼的方法维持麻醉,治疗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 至术毕持续TAES,刺激部位为双侧合谷和内关穴。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前5 min (T3)、切皮后5 min(T4)、充气30 min(T5)、术毕(T6)、拔管前5 min(T7)、拔管即刻(T8)、拔管后5 min (T9)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T0、T3、T5、T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记录T3、T4、T5异丙酚靶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比较,治疗组T3-4HR降低,T8-9HR升高,T7-9MAP升高;对照组T3 HR降低,T7-9HR升高,T1、5、7-9 MAP升高,T2-3MAP降低;两组T5-6 IL-6均升高,T6 TNF-α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T6-9 HR降低,T1、4、5、7-9MAP降低,T3 MAP升高,T5-6 IL-6 降低(P〈0.05);各时间点异丙酚靶浓度及总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TAES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适当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各12只: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啶10nmol/L组(DⅠ组)、右美托咪啶100nmol/L组(DⅡ组),离体心脏经K-H液平衡灌注20min后,除C组外均采用全心停灌4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Ⅰ组和DⅡ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灌注含10nmol/L右美托咪啶和100 nmol/L右美托咪啶的K-H液20 min,然后继续用K-H液再灌注120 min.用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分别记录各个时刻的冠脉流出量(CF)、心率(HR)和左心室发展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再灌注结束即刻取心尖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 Bax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DⅠ组和DⅡ组在t3、t4、t5时LVDP和±dp/dtmax均升高(P均<0.05),CF在t4、t5升高(P均<0.05);Bcl-2蛋白表达增高,Bax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DⅠ组和DⅡ组凋亡细胞比I/R 组明显减少.结论 右美托咪啶后处理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左心室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啶可上调心肌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5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L组、H组和C组,每组15例。L组术前1天及入手术室后滴注川芎嗪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 mg/kg;H组同时间给予一倍量的川芎嗪(6 mg/kg);C组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在CBP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4 h(T2)检测CK-MB、c Tn I、SOD、MDA。记录上述时间点的Pa O2、HR、MAP。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多巴胺用量、24 h出血引流量、24 h输血浆量、住院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CK-MB、c Tn I、MDA在T1、T2均明显增加(P<0.01),SOD则明显下降(P<0.01);L组、H组的CK-MB、c Tn I、MDA在T1、T2增加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H组的SOD在T1、T2下降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c Tn I、MDA在T1高于H组(P<0.05),L组的c Tn I在T2也高于H组(P<0.05),而L组的SOD在T1低于H组(P<0.05)。L组、H组的Pa O2在T1高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Pa O2在T1低于H组(P<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L组、H组的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川芎嗪3 mg/kg对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有心肌保护效果,高剂量6 mg/kg效果更佳,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时比观察乳酸钠林格氏液和勃脉力A在老年患者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前后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I-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肾功能障碍病史。随机分为勃脉力A(BML)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L)组,患者入室开放静脉后分别给予2组液体15mL/kg,30min输注完毕,分别于输液前(T0)、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抽血查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结果2组扩容前后钠离子、钾离子、血气无明显变化;血糖:RL组、BML组入室后都升高,且T3与T0比明显升高,P〈0.01。2组间各时点血糖值却无显著性差异;钙离子:BML组输液后明显降低,T1,T2,T3与T0相比P〈0.01。RL组各时点间无显著性差异。T1,T2,T3时点BML组钙离子显著低于RL组P〈0.01。红细胞体积比压力(HCT)、血红蛋白(Hb):2组患者输液后均明显下降,T1,T2,T3与T0相比P〈0.01。但2组间各时点值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勃脉力A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时稳定机体生理内环境安全、有效,但可致血钙离子降低,注意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肺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原发疾,器官功能支持,保护性机械通气、甲强龙40mg,1次/d,镇静镇痛、限制液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各15g,桂枝、芒硝、甘草各lOg),水煎lOOmL,3次/d,口服或胃注。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l例,有效2例,无效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肺损伤评分均有改善(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西药能有效提高PaO2/FiO2降低LIS及炎症指标,对挽救和延续患者生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拟施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体重12—47kg,年龄2-18岁,ASA II—III级,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后静脉恒速注射乌司他丁8000U/kg,CPB开始前输完,然后以4000u/(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CPB结束,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于CPB前5min(T1)、CPB开始后10min(T2)、CPB结束后30min(T3)、60min(T4)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u组CPB期间和CPB结束后血浆IL-6、IL8和TNF-a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2.3时两组血浆IL-6、IL-8、IL-10、TNF—a的浓度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CPB期间促炎.抗炎反应失衡,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