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肛裂是指肛管齿状线以下皮肤全层纵向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肛裂绝大多数发生于肛管后正中,肛前裂多见于女性,不超过10%,而男性肛  相似文献   

2.
肛裂的现代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裂是肛管皮肤裂伤后而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常发生于肛管的前后正中线上,愈合较困难,临床表现为出血和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肛裂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肛裂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表现、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肛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 病因长期的便秘及机器性损伤是首要因素。肛管后壁承受压力大及肛管外括约肌浅部血供不良等解剖因素 ,手术损伤及化学性损伤的慢性溃疡等形成。2 病理生理急性肛裂边缘整齐、底浅有弹性无瘢痕形成 ,慢性肛裂底深不齐 ,肉芽陈旧苍白 ,上端肥大 ,下端有前哨痔。肛裂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升高 ,整个肛管内括约肌都呈持续的高张高压状态 ,而且不对称 ,由于肛管内括约肌压力的不对称 ,造成肛管内皮肤、粘膜受力不均形成肛裂。由于解剖因素的不同 ,男性易发生于肛管后部 ,女性易发生于肛管前正中线。正常人肛管内能测到超慢波 ,频率每分钟 2次 ,可…  相似文献   

4.
肛裂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0.5~1.0 cm,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青壮年,且男女发病无差别.目前流行的理论认为高括约肌张力诱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良是原发性慢性肛裂的病因,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1].急性肛裂表浅,往往可以自愈,病程超过1个月或6周时伤口仍不能愈合, 并且肛裂加深,暴露出深层的内括约肌后形成慢性肛裂.  相似文献   

5.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 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女性比男性多见,约有10%的女性在分娩后发生肛裂.肛裂常发生于肛门后部、前正中部,以肛门后部居多,在两侧的较少.  相似文献   

6.
刘海 《四川中医》2004,22(8):82-83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肛管压力测定对治疗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肛裂消痛液长强穴及内括约肌注射、肛裂创面清刮、中药舒痛冲剂坐浴三联疗法治疗肛裂86例,治疗前及创面愈合后分别做肛管测压检查。结果:治愈83例,显效2例,好转1例,治愈率96.51%,有效率100%。治疗后肛管压力降低,肛门收缩功能正常。结论:本疗法具有治愈率高、创伤轻、痛苦小、创面愈合快等优点,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肛裂的手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上皮过度伸展造成的肛门上皮纵行全层裂开,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溃疡,引起排便性周期性肛门剧烈疼痛。从广义上讲,肛门裂应是所有肛门处有裂口疾患的统称,包括肛裂、肛门皲裂、结核性裂口、梅毒、克隆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裂口等,但临床上所谓的肛门裂则是指发生在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处的破溃。现将近年来有关肛裂分期及手术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闭式肛管减压术配合麝香痔疮栓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光耀  张志君  沙喜 《河北中医》2011,33(9):1294-1296
目的观察闭式肛管减压术配合麝香痔疮栓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按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6例予闭式肛管减压术配合麝香痔疮栓治疗,闭式肛管减压术组56例单纯予闭式肛管减压术治疗,肛裂切除术组56例予肛裂切除术治疗。术后第3 d观察3组肛门疼痛、创缘水肿、伤口出血或渗血及创面渗出物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检测3组肛管静息压(APP)值;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后第3 d,治疗组肛门疼痛、创缘水肿、伤口出血或渗血及创面渗出物发生率均低于闭式肛管减压术组和肛裂切除术组(P〈0.05);闭式肛管减压术组肛门疼痛、伤口出血或渗血发生率低于肛裂切除术组(P〈0.05)。3组治疗后AP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APP低于闭式肛管减压术组和肛裂切除术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闭式肛管减压术组和肛裂切除术组(P〈0.05);闭式肛管减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肛裂切除术组(P〈0.05)。结论闭式肛管减压术配合麝香痔疮栓治疗陈旧性肛裂并发症少,恢复迅速,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普济痔疮栓加用肛泰软膏治疗单纯肛裂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洋  白克运 《光明中医》2009,24(12):2274-2274
肛裂是一种常见肛管疾患,为肛管上皮和皮下纵行撕裂后形成的炎性溃疡,好发于肛管后、前正中,以周期性肛门疼痛,直肠型便秘及间歇性便血为特征,临床将肛裂分为单纯肛裂、溃疡性肛裂、陈旧性肛裂、继发性肛裂4型,前者采用保守疗法可使临床症状消失进而治愈,后3种一般需手术治疗才有可能痊愈.笔者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应用普济痔疮栓和肛泰软膏治疗单纯肛裂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溃疡的炎症性疾病,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肛裂,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肛裂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肛管疾病。表现为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及瘙痒等 ,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等。我们通过对 5年来应用中药肛裂Ⅰ号 (自拟方 )薰洗治疗陈旧性肛裂1 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认为中药薰洗治疗陈旧性肛裂有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探讨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肛裂70例,术前术后均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量肛管收缩反射(ACR)、肛管舒张反射(AD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R、ADR均为阳性,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压力降低,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肛门血流灌注,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忍便不排是导致大便干结进而导致肛裂的重要原因,因为大便滞留在肠道,水分会被吸收,大便会越来越干燥。而肛裂初发时,患者如果能及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让大便的性状改变,那么一般一周左右肛裂症状就会消失。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肛裂愈合困难,好发于青壮年,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儿童也可发生,男性比女性多见,但10%的女性在分娩后发生肛裂。肛裂好发于肛管后中处,  相似文献   

14.
<正>肛裂(anal fissure)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成索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的排便时机械性创伤是大多数肛裂的直接原因[1]。肛裂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肛管溃疡裂口纤维化,又称陈旧性肛裂,也有因长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急性肛裂,经非手术治疗部分可痊愈,如局部温水坐浴,便  相似文献   

15.
肛裂的发生与肛管的解剖缺陷、饮食、大便干结和排便时过度用力等因素相关。慢性肝裂是由于肛管的扩张和约束力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肛管皮肤裂伤,并在此基础上局部继发感染而逐步形成。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  相似文献   

16.
肛裂是肛管上皮非特异性放射状纵行溃疡,呈菱形或椭圆形。它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肛肠病中占20%,临床主要表现是肛门间歇性疼痛和便血。笔者运用妙方煎剂坐浴治疗肛裂,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全层撕裂,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和血便,肛裂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疮,早期的肛裂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陈旧性肛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临床上常建议手术治疗。因肛门直肠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肛裂术后创面多不缝合,为开放性创面,因此术后患者会出现创面愈合较慢的情况以及疼痛、水肿、便秘等并发症。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肛裂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总结中医药运用于肛裂术后的临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有用肛裂切开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385例,结果治愈383例(占99.48%),好转2例(0.52%),并对陈旧性肛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肛管直径比正常人小,肛管静息压比正常人高,术后均接近正常者,同时从力学角度阐述排便时的肛管扩张力与约束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肛裂切开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385例,结果治愈383例(占99.48%),好转2例(0.52%)。并对陈旧性肛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肛管直径比正常人小,肛管静息压比正常人高,术后均接近正常者。同时从力学角度阐述排便时的肛管扩张力与约束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7-1038
肛裂,又称肛管溃疡,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齿状线以下肛管移行上皮的梭形或椭圆形破裂,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0.5~1cm,主要表现为便秘、疼痛、便血三大症状,症状虽单纯但痛苦异常,属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陈旧性肛裂又称慢性肛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