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吴孟章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50-195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D-二聚体及CAT积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生素、解痉、化痰、平喘及对症处理、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从患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的能力方面评定CAT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及CAT积分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CAT积分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肝素可有效降低AE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及CAT积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过检测不同临床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进一步来研究其鉴别诊断的意义和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检测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来检测样本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A、B、C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非出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HBsAg阳性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HBsAg阴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病情及肝功能损害越重,血浆D-二聚体含量越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在肝硬化各临床分级的患者血浆中明显增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肝脏功能越差则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何恩萍  吴家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F0002-F000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50岁急性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测定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患者损伤后24h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损伤程度相关。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早期、快速判断伤情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im-2)、纤维蛋白原量(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血凝分析仪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Dim-2)、纤维蛋白原量(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各组肿瘤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肿瘤早期组(Ⅰ Ⅱ期)和晚期组(Ⅲ Ⅳ期)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较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中药 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有所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Fib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可考虑作为判断患者转移、恶化及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可作为一种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治疗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速碧林治疗,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A、B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1天与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清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辱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38例)和并发症组(22例),并与健康对照组(36例)进行比较.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HCy测定采用循环酶法.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D-二聚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DD与HCy测定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发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监测DD与HCy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进展期肺癌患者57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8例分为一组,小细胞肺癌19例分为二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统计25例健康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对照组。结果: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健康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且一组患者显著高于二组。一组患者化疗后有效(pw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为1024.81±577.08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进展期肺癌患者预后、观察疴隋、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逐痰通络汤对脑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逐痰通络汤治疗组(2g/mL);利用脑立体定位仪,于脑一侧尾状核注射胶原酶制作模型;分别于出血后1、2、3和7天分别进行前肢放置和角落转向试验;测定大鼠脑内血肿容积;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t-PA、PAI-1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与ICH模型组相比,逐痰通络汤治疗组第3、7天显著降低脑血肿容积(P〈0.05或P〈0.001);从第2天开始,显著性升高ICH大鼠血浆t-PA和D-二聚体含量(P〈0.01或P〈0.001),同时降低血浆PAI-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逐痰通络汤通过激活内源性纤溶系统的活性,减轻脑血肿,达到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确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2例,其中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微创术组)145例,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hs-CRP及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2周患者意识状态,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以同期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3 d、2周及6个月,患者hs-CRP、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术组hs-CRP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t=2.023,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意识障碍状况、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传统开颅术,且患者意识恢复较早,远期植物生存和病死率降低,在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方证相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辨证施治,每日1剂。对照组19例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化痰通络汤颗粒剂,每日1剂。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3.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证相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的影响。方法:肺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支持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和P(A-a)O2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D-二聚体水平和不同P(A-a)O2水平发生肺栓塞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500μg·L^-1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500μg·L^-1者(P〈0.05);P(A-a)O2〉50 mmHg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P(A-a)O2〈50 mmHg者(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肺泡血氧合状态,D-二聚体联合P(A-a)O2诊断肺栓塞能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D-二聚体超过500μg·L^-1,同时P(A-a)O2高于50 mmHg者,要提高临床重视,早期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17.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D-二聚体水平。研究发生转移的结肠癌和未发生转移结肠癌患者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和临床分期与D-二聚体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52.00%,而对照组检出率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结肠癌患者(P0.05)。结肠癌Ⅱ、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依次递增,各分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病情相关,病情越严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各20例)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由于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 IC发生。因此,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