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颖君  范英华  乔羽 《护理研究》2012,26(16):1489-1490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倒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口服加入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乳剂(TPF-T)对病人肝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某院肝胆外科肝癌需行肝切除的42例病人,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围术期口服加入益生菌的TPF-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结论]围术期病人口服加入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乳剂是肝癌肝切除病人有效、经济的营养方式,可改善病人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准肝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精准肝癌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期间,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肝切除患者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肝切除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研究组NRS评分≥3分者,给予个体化肠内外营养支持,NRS评分<3分者,不行特殊营养支持。检测2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比25.58%,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CRP、PCT及AST明显低于对照组,ALB及P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拟行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术期行NRS2002筛查,评分≥3分有营养风险者术后联合肠外肠内个体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营养支持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肝切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12月的肝癌行肝切除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79例,观察组2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成立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营养风险指数(NRI)、舒适度改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术后1周NRI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Kolcaba的舒适状况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开展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14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围术期疼痛缓解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围术期疼痛缓解有效率、生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晚期肝癌TACE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围术期疼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个体化优质护理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0例胆结石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当天、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TCH、AD水平均升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Q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个体化优质护理可以促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伴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稳定血糖水平,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心理及生理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以及体质量均有所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影响状况,预防胰瘘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联合大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的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并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大黄,至肠鸣音恢复。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联合大黄肠内营养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加快患者康复,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免疫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同意进行实验74例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ONT组)、普通肠内免疫营养组(NEN组)、添加益生菌肠内免疫营养组(EEN组)。观察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并监测手术前后血浆蛋白、肝功能、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改变。结果术后排气时间EEN组及NEN组均早于CONT组(P〈0.05),而EEN组早于NEN组(P〈0.05);第1次排便后细菌计数结果示EEN组及NEN组均明显低于CONT组(P〈0.05),而EEN组低于NEN组(P〈0.05)。三组营养后EEN组和NEN组较CONT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营养后EEN组较NEN组和CONT组T细胞水平、IgA水平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感染率显著性降低,NEN组和CONT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含益生菌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方法可以有效防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温江区人民医院入住ICU的创伤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NEN组),EEN组在进入ICU 24 h时进行肠内营养,NEN组在48 h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结果完成研究终点指标采集者78例,最终EEN纳入37例,NEN纳入41例。入ICU第7天时EEN组患者淋巴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自然杀伤细胞及前白蛋白水平等均高于NEN组(P〈0.05);EEN组腹泻和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和2.7%,NEN组分别为26.8%和1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ICU住院时间为(7.94±3.72)d,NEN组为(10.62±3.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ICU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保护肠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肠道手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取60例胃肠道大手术患者,其中30例术后第3~5天起应用肠内营养(EN)粉剂作实验组,另外30例术后第3天起2周内应用全肠外营养(TPN)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等氮、等热卡营养支持。术后3d、7d和14d分别给予肠通透性测试液(内含乳果糖2g,甘露醇1g),留取6h尿液,并且于手术前1d、手术后4d和8d晨分别抽取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浓度,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和EKT-5Mset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1)肠通透性(L/M)对比:术后8d两组L/M比值较术后3d均升高,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4dL/M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术后3d和8d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2)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后4d较术前1d两组血浆内毒素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别;术后7d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升高趋势,实验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创伤应激早期肠粘膜通透会有明显升高,肠内营养有较好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早期EN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结构和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降低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胰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胃肠道、胰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胰腺手术后患者共计 68例 ,分成 2组 ,A组为肠内营养组 (EN) ,B组为对照组。A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在手术后 6h开始均匀输注瑞素 ,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的临床表现 ,并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体液免疫指标和营养指标 ,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A组比B组早 (P <0 0 1) ;A组应用瑞素后 4例出现恶心、呕吐 ,经减慢输注速度后得以缓解 ,3例出现腹痛 ,经调整温度后缓解 ,3例出现腹泻 ,无机械性肠梗阻、肠瘘和代谢性并发症发生。A组应用瑞素后 ,前蛋白比B组升高 (P <0 0 5 ) ,术后第 11天 2组测血IgA、IgG、IgM ,与术前相比 ,B组下降非常明显 (P <0 0 1) ,而EN组略高于术前。结论 胃肠道、胰腺术后通过鼻肠管、空肠造口管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也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肝移植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保护肠道功能,保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对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目的:对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八一医院.对象:选择20(13-04/2006-06解放军八一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肝脏移植患者86例,男57例,女29例,年龄21~68岁,平均4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7例,肝炎后肝硬化49例;Child A级8例(均为肝癌患者),Child B级34例,Child C级44例.其中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5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治疗知情同意,移植手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方法:患者手术方式主要采取腔静脉成形的原位肝移植术80例,4例行非转流原位经典手术;2例行背驮式.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4.8±2.4)min,冷缺血时间平均(8.6±3.2)h.无肝期(84±28)min.术后常规三联免疫抗排斥治疗:他克莫司(Fujisawa产品) 吗替麦考酚酸酯(美国罗氏产品) 强的松(Pred).根据术中有无放置鼻饲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及早期肠内营养组(n=3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中置入鼻肠营养管建立肠道喂养的通道,术后24 h开始使用短肽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素.用量从63~126 g/d开始,逐渐增加至372 g/d.两组患者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5 d可酌进流质饮食.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及并发症情况.②术后1,3,5 d检测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臼蛋白水平等肝功能恢复指标及c反应蛋白水平.③术后7 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纳入患者8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症状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早期肠内营养组10例患者术后并发腹胀,5例患者表现为腹泻,3例患者喂养导管堵塞或滑脱,未见呕吐、返流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照组胆漏2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无胆漏发生.②肝功能恢复指标检测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3,5 d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7 d 血IgA,IB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减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中,分析评价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至06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选取2021年07月至12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33例为实验组,该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即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肠内营养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其干预措施表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以便早期发现、分析并干预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从而避免或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加速患者的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验证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随机将入院ICU的危重患者 77例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4 2例 )和延迟肠内营养组 (35例 ) ,分别监测每例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胃液及粪便的隐血情况 ,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延迟肠内营养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分别为 4 / 4 2和 15 / 35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在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选取近18个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0cu)的病例192例,均给予APACHEⅡ评分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并对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第三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营养供给量[25kcal/(kg·d)】的6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15分、15~25分和〉25分3个亚组。结果192例危重症患者中有62例早期肠内营养达标。APACHEⅡ评分〈15分达标组患者总住院时间(P=0.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15-25分的达标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00)、医疗费用(P=0.000)及死亡率(P=0.038)明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25分达标组患者医疗费用(P=O.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APACHEⅡ评分不但能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医疗措施效果、估计疾病预后,还可作为指导早期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4  
目的 :验证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并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 :对 77例进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42例 )和延迟肠内营养组 (35例 ) ,分别对每例患者的胃液及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 ,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延迟肠内营养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分别为 4 / 4 2和 15 / 35例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2例患者通过鼻肠营养管在术后 2 4h给予肠内营养素“能全力” ,观察临床表现和监测营养支持 7d前后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浆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体重。结果 所有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减慢输注速度或调节输注液温度没有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并发症。各项生化指标及体重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 ,防止感染性并发症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