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观察了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 56例前后的左心室肥厚及血压水平变化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高血压并LVH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 1 993年美国联合委员会 (JVC -V)诊断标准[1 ]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其中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60 .5± 8.7)岁 ;高血压病程 1~ 2 0年 ;体质量指数(2 4 .79± 3 .0 5)kg/m2 。健康对照组 30例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38~ 68岁 ,平均 (58.1±6 .4)岁 ;体质量指数 (2 3.80±2 .61 )kg/m2 。1 2 研究方法 已服降压药…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血压病 ( EH)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 ,大量证据表明 ,心肌肥厚与重构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 [1]。笔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应用培哚普利对 EH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变。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轻、中度 EH患者 62例 ,男 4 0例 ,女 2 2例 ,年龄 ( 52± 7.4 )岁。 EH病史 ( 10 .2± 4 .3)年 ,诊断符合 WHO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肝肾功能正常 ,无其它内科病。1.2 方法 :患者停用降压药物 2周后测量基础收缩压( SBP)、舒张压 ( DBP)及心率 ( HR)。采用日立 EUB-52 5超声心动图 ,探头频率 2 .5~ 3.5MHz…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心电图上ST—T变化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ECG上ST-T及心肌酶谱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肌缺血用培哚普利治疗可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吲哒帕胺联合非洛地平与吲哒帕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 88例老年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分为吲哒帕胺与非洛地平联合用药组和吲哒帕胺与培哚普利联合用药组 ,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 (P <0 .0 5 ) ,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仅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均不需停药。结论 吲哒帕胺分别与非洛地平及培哚普利联合都是治疗老年高血压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将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d~8 mg/d常规剂量,对照组用钙拮抗剂治疗,疗程为6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H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LDL-C水平稍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显著降压作用,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局,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及其它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变化。同时,老年人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并存,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发生变化,抗病能力、各器官储备功能均显著下降,因此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治较困难。我院于1995年4月~1998年4月在30例老年CHF治疗中应用培哚普利,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老年CHF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60~82岁,平均68±11岁,病程3个月~9年,原发病:高血压心脏病12例,冠心病14例,肺心病2例,风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吲哒帕胺组)30例,观察组(培哚普利加吲哒帕组)30例,观察12 w,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钾、血UA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O1),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UA浓度明显升高(P〈0.O1),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钾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UA及血、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P〈0.O1)。结论:吲哒帕胺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较单独用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血UA及减少低血钾的发生,减轻炎性反应状态,保护靶器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及喹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有左室肥原(LVH)患者38例作为A组,高血压无LVH患者27例作为B组,均给予喹那普利干预24周,在干预前后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室间隔厚度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及E/A比值。结果A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B组(P<0.05),喹那普利可降低A组瘦素水平,瘦素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LVH有关,血清瘦素是促进LVH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24h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各指标。结果:LVH组动态血压各参数、血压变异性、LVMI均高于无LVH组(P<0.01)。结论:EH病人LVH与2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应用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培哚普利片,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测定血尿酸(U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及UA、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控制效果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UA、hs-CRP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UA,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8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8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2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左室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结果左室肥厚(LVH)组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俳LVH)组(P〈0.01);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易发生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提示在积极降压的同时,应逆转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舒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观察培哚普利在1×10^-9mol/L,1×10^-8mol/L,1×10^-7mol/L,1×10^-6mol/L,1×10^-5mol/L,1×10^-4mol/L浓度时,对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L)诱发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观察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4mol/L)、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acin,10mol/L)、乌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10^-6mol/L)对培哚普利舒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培哚普利对NE(1×10^-6 m0l/L)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去内皮、L—NAME、Indo及MB可显著减弱培哚普利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或P〈0.01)。结论培哚普利对NE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舒张反应有内皮依赖性,可能与内皮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有关,可能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sGC)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规律及其与左室肥厚及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治疗及预防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提供更多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计算平均压夜间下降百分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同一周期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研究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阴虚阳亢型患者以收缩压变异性增高为主,其收缩压标准差均高于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肝火亢盛组以舒张压变异性增高为主,而且夜间舒张压变异性高于白天。阴虚阳亢组左室肥厚所占比例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左室肥厚组患者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及中医证型间具有相关性,血压变异越大,左室肥厚越明显,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指标可作为中医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心脑血管病最重要危险因素。以往,关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和猝死危险性的报道较多,但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与心率变异的关系的论述较少,本研究对64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揭示了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效果。方法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口服贝那普利10~40 mg/d,观察组87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d,2组疗程均为18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新发房颤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2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发房颤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是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控制患者的血压,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新发房颤发生率较低,替米沙坦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观察螺内酯对苯那普利长期使用的降压疗效及改善左室肥厚作用的影响。方法:13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先予苯那普利10 mg·d-1口服治疗1个月(A组),未达显效者再随机分为B组和C组,单盲法分别加服氯沙坦50 mg·d-1和螺内酯40 mg·d-1,治疗一个月。3组中显效病人(A组57例,B组20例,C组21例)均继续原方案治疗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末观察:(1)诊室血压;(2)超声心动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EF值及A/E比值,并计算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3)测血钾、肾功、血糖、血脂。结果:苯那普利小剂量单用,近期显效率41.9%,长期使用仍能维持降压疗效,但需增加剂量。未显效者加用氯沙坦和螺内酯后,近期显效率分别为57.14%和61.76%,长期用药血压维持正常率分别为91.43%和94.12%。3组均有显著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治疗后LVDD、IVST、LVPWT、LVMW及LVMI及A/E均明显降低,EF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6个月末3组无差异P<0.05;12个月末B、C两组接近P>0.05,但均优于A组,P<0.05。治疗前后对血钾、肾功、血糖、血脂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螺内酯在加强苯那普利长期降压及改善左室肥厚作用方面,与氯沙坦一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更少,价廉,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军  张印明 《中医药研究》2010,(12):1413-1414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赖诺普利治疗组(对照组)与赖诺普利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治疗组),观察6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数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尿微量白蛋白和IgG排泄率、清除率明显降低,对血钾、钠代谢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两药联用肾功能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老年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血管顺应性的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比例也愈来愈多,临床上对于ISH患者的治疗重视仍显不足,为此笔者对ISH患者的左室改变及动态心电图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