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M120方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Ml20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原先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治疗组给予DMl20方,对照组给予糖脉康;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肽、体重指数(BMI)、腰围(wc)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lc、FINS、空腹C肽、HOMA2一IR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WC改善(P〈0.05);组问治疗后比较2hPG、FIN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l20方对降低T2DM患者的餐后向糖、减郫睛岛素柢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以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职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用诺和龙(瑞格列奈)与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分为诺和龙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60例和单用二甲双胍组(对照组)60例,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2纽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比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但体重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餐后2h血糖(8.55±2.1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48±3.12)mmol/L(P〈0.05),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表明,患者对诺和龙有较好的耐受性,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诺和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T2DM者6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5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脂联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量双侧颈总动脉IMT。结果:T2DM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酣、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脂联素和双侧颈总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脂联素与双侧颈总动脉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随着脂联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诺和灵30R与甘舒霖30R治疗2型糖尿病(他DM)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灵30R组和甘舒霖30R组,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两组降血糖效果。结果:两组血糖较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甘舒霖30R治疗T2DM的疗效确切,经济性强。  相似文献   

6.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农村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33例农村初诊老年T2DM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TG、TC、HDL—C、LDL—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FBG、2hP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TG、TC、LDL—C明显下降(P均〈0.05),HDL—C、BMI及体质量变化不明显。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农村初诊老年T2DM患者血糖、HbAlC及血脂水平,体质量增加无显著变化,无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其在2型糖尿病(T2DM)初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442例明确DM诊断而就诊患者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HbAlc,己糖激酶法试剂测定葡萄糖,测定HbAlc、FPG、2hPG与OGTT。结果T2DM组、IFG+IGT、NGT组的HbAlc、FPG、2hPG相比,P〈O.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根据HbAlc≥6.5%对T2DM进行判断,其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95.4%,HbAlc≥6.5%检出2hPG≥11.1mm01/L77例(77.78%),HbAlc〈6.4%22例(22.22%)。结论胶乳凝集法测定HbAlc,其稳定性好、准确性高,在临床DM筛查与初诊中明显优于PFG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l)及血脂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方法: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仪对10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8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患者及80例健康成人进行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及用SYSMEX公司糖化血红蛋白仪(HPLC-723GT)对HbAlcl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组HbAlc、FPG、TC、TG、L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H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DM有微血管病变组HbAlc、TC、TG、LDL—C水平DM无微血管病变组升高,HDL-C水平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DM有微血管病变组与DM无微血管病变组的FP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l与血脂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南京大学医院收治的52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2次/d,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于三餐前口服阿卡波糖片,50mg/次,3次/d,诺和锐30注射液的用法同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变化情况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天七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三餐后2h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秦佳佳  李瑞满  顾家樑 《新中医》2006,38(12):24-25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基础治疗一致。治疗组46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尽量推迟妊娠到胎儿成熟、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C肽等指标及2组并发症、母儿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P2BG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C肽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治疗组TG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TC值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无围产儿死亡,妊娠结局良好。结论: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2型糖尿病对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尿酸症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180例T2DM患者中高尿酸血症52例,发生率28.9%(52/180),两组患者FBS、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52例观察组合并冠心痛26例、高血压34例及急性脑血管意外11例;128例对照组分别为31例、38例、1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及时给予相关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测定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健康人群100例,均未进行治疗,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比两种检测诊断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同空腹血糖伴随血糖的升高同糖尿病病变呈正相关,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固精法治疗阴阳两虚证JV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脱落7例)予补肾固精法汤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脱落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积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E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糖、HbAl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精法能减轻肾脏损害程度,对lV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预混双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4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为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组为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FBG、2hFP、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组2hFP、HbAlc均低于诺和灵30R组(P〈O.0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诺和锐30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控制餐后血糖更具优势,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3例,进口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空暖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及不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瑞格列奈是一种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3例,进口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瑞格列奈是一种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阿卡波糖(拜唐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每餐口服阿卡波糖,同时每晚22点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质指数(BMI)。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O)、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体质指数(BMI)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2.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对体重影响较小,具有安全、方便、依从性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PG).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准确反映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患者以HbA1c<7%、7%≤HbA1c<10%、HbA1c≥10%分组,每组50例。采集信息,使用同一台血糖仪检测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记录和计算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Lp-PLA2、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测量CIMT。数据采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HbA1c<7%组相比,7%≤HbA1c<10%组、HbA1c≥10%组的FBG、2hPG、LAGE、SDBG、Lp-PLA2、CI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发现,HbA1c、SDBG、Lp-PLA2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高糖化血红蛋白组血糖水平、Lp-PLA2、CIMT增厚比例均较低糖化血红蛋白组升高,HbA1c、SDBG、Lp-PLA2为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