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杉杉  余琪  沈蕾  陈友玲  赵洁  童瑾  冯丽娟 《全科护理》2021,19(24):3383-338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婴儿下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1岁以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取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24 h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和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儿下肢PICC置管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 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8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塞丁格技术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静脉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 PICC 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对31例不合作但需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彩超引导联合静脉全身麻醉下置管,其中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96.8%,1例不成功患儿及时中转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4.
观察改良衣袖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取患者的贴身衣袖,将PICC置管侧衣袖缝纫隐形拉链,进行进静脉输液和换药操作时,脱去外衣,拉开拉链即可实施相关操作。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改良衣袖充分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可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同时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PICC置管的增多,我院PICC输液门诊导管维护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患者穿衣偏多偏厚重,尤其是穿刺点在肘上部位时,每次换药或门诊输液非常不方便,影响量管及换药依从性.我科将上衣改良术应用到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由患者选择一件或多件自己秋冬天要穿的毛衣或保暖内衣;(2)质地较好的塑料拉链.1.2方法选择患者置管侧袖管,将袖管的缝合线拆开,根据置管的高低确定拆开开口的长度,直到完全暴露穿刺维护部位.将大小适宜的拉链缝合在拆线处.注意拉链头要缝在袖口侧,使患者穿脱衣及维护时直接将拉链上拉便可暴露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恰当的呼吸配合对减少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50例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对照组1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操作,观察组将常规置管操作中的患者侧头配合改为呼吸配合,术后统计PICC异位部位及对应例数,对比组间异位发生率。结果共发生16例导管异位,观察组2例,发生率1.57%;对照组14例,发生率11.38%;两组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3,P<0.01),其中两组颈内静脉异位、腋静脉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4.197,P均<0.05),两组胸廓内静脉异位、奇静脉异位、锁骨下静脉返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中,患者恰当的呼吸配合可显著降低术中导管异位发生率,对降低颈内静脉异位、腋静脉异位的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9.
袁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95-7695
我科于2010—06-09为一女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PICC管置管术后,经胸部X线片证实,PICC管末端位于颈内静脉,经反复调整后仍未能到达上腔静脉,最后拔管。不仅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且引起了患者的不满。在反复沟通交流下,最终未引起纠纷。事后经过反思,现将失败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74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时机、部位、置管静脉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174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96.0%,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渗液。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右侧肘上贵要静脉、熟练技术及良好的维护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普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知识,提高置管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采用3日培训法、问卷调查和随访咨询对256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试验组采用PICC健康教育画册,对照组采用普通PICC文字宣传材料。比较2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置管期PICC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72%,较对照组的24.22%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导管使用寿命比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画册培训PICC置管期患者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3种敷贴在儿科中心静脉维护中的效果及医疗成本消耗.方法 将61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随机分入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透明敷贴、含碘敷贴及高通透敷贴进行敷贴更换.在7d的观察期内,3组采用不同的敷贴、使用标准流程进行敷贴更换.每天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留置后第7天留取穿刺点皮肤表面细菌培养;记录研究周期内各组敷贴更换次数及相关医疗费用.结果 3组均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组局部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心静脉导管局部皮肤细菌定植率为15.0%,低于A组(63.6%)和C组(52.6%),3组皮肤细菌定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P=0.004).B组敷贴更换次数及相关医疗费用高于A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碘敷贴抑制中心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的细菌定植效果良好;高通透敷贴抑制细菌定植的效果差些,但具有很好的粘贴力;透明敷贴抑制细菌定植效果最差,且粘贴力差,不推荐在儿科中心静脉维护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血栓的转归情况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各科室上报静脉治疗小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21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肢体肿胀、大腿和(或)小腿周长增加、患肢疼痛或活动减少是血栓形成主要的临床表现;血栓发生时间为导管置入后1~10d,平均4.76d;本组17例接受了规范的静脉内溶栓治疗,16例在溶栓开始1~7d后成功溶栓,其中2例PICC患儿均溶栓成功并保留了导管,本组平均溶栓时间为3.32d,1例溶栓无效4例未进行溶栓的患儿,1例血栓自行消失,3例血栓未溶解.结论 通过临床仔细观察并结合超声多普勒检查可及时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一旦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除有明确溶栓禁忌证的患儿以外,应尽早进行规范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选择在医院行临时性血液透析,采用中心静脉直头导管置管患者310例,用自制静脉直头导管外固定袋,并对临时导管的稳定性、活动性及导管置入口处皮肤的局部反应进行观察。外固定袋的稳定性及活动性高、导管置入口处皮肤的局部反应明显减少。外固定袋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直头导管的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局部皮肤有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行PICC置管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7~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0例,根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外周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每组各30例。导管尖端位置和方向的确定依据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记录置管到位率及长度。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ECG引导的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的置入长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ECGⅡ导联P波的变化可以引导PICC尖端位置的定位,指导术中置管方向,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且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时,可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床旁高频超声及X线检查在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NICU经上腔静脉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96例,置管后分别采用床旁超声及X线检查对PICC尖端进行定位,计算两种检查方式PICC的显示率,探讨两者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价值.结果:96例置管患儿中,超声显示PICC尖端位置者93例,...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9名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51.37±18.55)分,62.2%处于较好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居住地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自我管理能力总变异量32.8%。结论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较好,但在导管日常观察、信息获取方面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来自农村的患者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提高其PICC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系统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常规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系统化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实验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一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培训教学模式优于常规培训教学模式,其能明显提高学员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技术及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