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氨基酸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氨基酸输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分为(1)营养用;(2)肝病用;(3)肾病用;(4)代血浆用;(5)止血用;(6)小儿用等6类。内科治疗常用的为肝病用的支链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4种稳定性核素标记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对正常人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示踪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重型肝炎患者苯丙氨酸的血浆代谢库增大,而3种支链氯基酸的血浆库则减少。因此为了有效地纠正肝病时血浆氨基酸的不平衡,一方面需采用氨基酸制剂滴注疗法,另一方面还需采取措施减少支链氨基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血氨定量测定是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对肝昏迷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性脑病患者与血氨增高,血浆氨基酸模式异常或游离色氨酸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正常人的色氨酸与白蛋白相结合,约10%以游离态存在。肝昏迷患者的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色氨酸含量增高,进入脑部的色氨酸量亦增加而导致5-羟色胺及其降解产物5-羟吲哚醋酸(5-HJAA)浓度增高。肝昏迷患者血浆总色氨酸较正常人高150%,游离态色氨酸则高4~7倍;而其它疾病所致的昏迷患者的色氨酸通常低于肝昏迷患  相似文献   

4.
肝昏迷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难治性合并症。在治疗中为了避免血氨增高,经常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致加重了低蛋白血症,导致顽固性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等更严重的合并症。1971年Fischer等对于肝昏迷的产生提出了“假性介质学说”,1975年发现肝昏迷病人血浆氨基酸平衡失调,并于1976年首先报道了静脉输注特制的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溶液(FO80)治疗肝昏迷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我校军队卫生学教研室和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研制的复方氨基酸(肝氨要素)冲剂是一种新型治疗肝病的氨基酸制剂。该制剂是根据肝功能不全时代谢的特点,以高支低芳氨基酸混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为原料研制而成。经模拟肝纤维化和急性肝衰动物实验表明,该制剂能防止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明显升高;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克分子的比值;纠正血清氨基酸谱紊乱;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和纤维增生程度,并能预防肝昏迷和改善肝昏迷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输液制剂发展及临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氨基酸输液制剂的发展,由杂质含量高的蛋白水解物,发展到平衡性氨基酸、肝病、肾病、烧伤以及小儿用氨基酸等多样化的氨基酸输液制剂.分别介绍了营养性氨基酸、肝病、肾病、伤病、癌症以及小儿用氨基酸输液制剂的配方原理、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及氨基酸输液制剂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豆高支低芳氨基酸混合物是一种特殊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共支链氨基酸含量高,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低,支/芳比大。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这种氨基酸混合物能纠正肝衰和肝硬化失代偿时血浆氨基酸谱系乱,减轻肝性脑病症状,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促进肝腹水消退,对肝功不全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级肝硬化患者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数值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三级肝硬化患者氨基酸数值。结果:随肝病加重,支/芳比值逐渐减低,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支/芳比值可作为了解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强化大豆高支链氨基酸混合物(Ⅰ)是采用特殊工艺水解大豆蛋白后,添加少量个别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组成的特点是,支链氨基酸含量高,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低,氨基酸模式类似HEP-Ⅱ肝病氨基酸组成。动物实验表明,该种氨基酸混合物能改善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性脑病症状,使血清支/芳比正常化,减少动物死亡数等。这些结果提示,强化大豆高支链氨基酸混合物(Ⅰ)对肝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肝病效果较好。肝病是全身性疾病,但病变主要在肝。人体肝脏系重要的物质代谢器官。肝内氨基酸代谢的酶类含量极为丰富,肝病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重症肝炎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也发生改变。一贯煎是清代名方,有滋阴疏肝之功,统治胁痛,吞酸吐苦,症瘕等一切肝病,疗效显著,为进一步揭示一贯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我们对一贯煎煎剂及加味方(肝胃乐)进行氨基酸分析,作为临床用  相似文献   

11.
枫糖尿症(M SUD)是一种因遗传性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活性缺陷而影响了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典型的M SUD可导致包括昏迷和以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内的严重新生儿脑病,早期开始饮食治疗和仔细的代谢调控可以改善典型M SUD患儿的转归。本研究旨在调查在典型M SUD患儿根据血浆亮氨酸水平评价的长期代谢调控对认知转归的影响。作者回顾性地获得24例患儿出生后6年内的血浆亮氨酸水平,并计算平均血浆亮氨酸水平的年中位值。在患儿6岁时,进行IQ测试。血浆亮氨酸含量的年中位值分为3组(低、中、高)。与血浆亮氨酸…  相似文献   

12.
1965年以来,国外学者对肝脏疾病患者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恶化时,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下降,而芳香族氨基酸上升,特别是甲硫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天门冬酰胺、谷酰胺及丙氨酸比正常人要高2~4倍。急性肝机能不全的患者,除支链氨基酸保持正常或轻度下降外,其他氨基酸均见升高。1976年,Fischer在对血浆氨基酸浓度变化规律与产生肝性脑病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介质学说。迄今为止,氨基酸代谢紊乱在肝脏疾患及肝性脑病发病学上的机理还不十分清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血清氨基酸浓度,尤其是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的比值(下称支/芳比值),对肝病与肝昏迷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27名正常成人空腹血清各种氨基酸浓度及支/芳比值的测定结果。材料和方法一、对象:27名均为本院健康职工,其中男7名,女20名;年龄22~62岁。无明显肝病史,也无与肝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HBsAg、抗-HBs 和抗-HBc 均为阴性。二、血清游离氨基酸测定: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取800微升,加20毫克磺基水杨酸,振荡10余次,于4℃冰箱放置1小时。用冷冻离心机离  相似文献   

14.
感染时机体氨基酸代谢发生改变,现有的常用氨基酸溶液不适合这种状态.本文根据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和感染患者使用平衡氨基酸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特征,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感染时使用的氨基酸—新方-17S 氨基酸液.其特点是;1.增加支链氨基酸及精氨酸含量;2.降低苯丙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对慢性肝病伴肝昏迷的治疗主要在于降低血氨、解除氨中毒和用左旋多巴取代脑组织中假性神经递质,使大脑恢复正常功能。但上述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肝功能及解决肝性脑病病人的营养问题。1975年Fischer 等发现慢性肝功能不全或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型式发生紊乱。他首次用特制的氨基酸混合液给实验性肝性脑病动物和病人输注,以纠正血浆氨基酸型式的异常状态,从而使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肝病患者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意义及其治疗的现状,晚近已有详细的综述。许多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提示,肝性脑病和多种肝病时氨基酸代谢有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浆中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及酪氨酸,简称AAA)的浓度增高,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及缬氨酸,简称BCAA)的浓度减少,[异亮] [亮] [缬]/[苯丙] [酪](BCAA/AAA)克分子比值降低,这些血浆氨基酸的失衡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许多作者用BCAA治疗肝性脑病及其它肝病患者,纠正血浆氨基酸的失衡,取得满意疗效;但同时亦指出,同一肝病,甚至同一病  相似文献   

17.
在无氨基酸监测的条件下,对23例有诱因存在而即将发生肝昏迷的重症肝炎患者预防性应用支链氨基酸(BCAA),与对照组比,肝昏迷发生率降低91%,存活率提高194%。19例已发生肝昏迷而加用BCAA的重症肝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苏醒率提高149%,存活率提高58%。以上提示,在一般医院中推荐应用BCAA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将是提高重症肝炎存活率的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开始用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昏迷,共15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给予简要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文15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50岁,平均39.4岁。昏迷时间最短的15小时,最长的240小时,平均68.8小时。银耳中毒引起中毒性肝病、肝昏迷2例,肝硬化导致肝昏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3例阻塞性黄疸,39例同期接受手术的其他疾病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14天空腹采血进行血浆17种氨基酸分析,结果发现,阻黄患者术后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和组氨酸显著升高(P<0.05);手术前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无差异,而术后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增高.阻黄组与对照组术前同期比较,阻黄组支链氨基酸、苏氨酸、组氨酸显著较低,尤以组氨酸最为显著;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显著较低.胆道减压手术10天后,血氨基酸恢复,接近对照组水平.阻黄患者术后进行全胃肠外营养选择氨基酸时,应使用含组氨酸、支链氨基酸比例较高的氨基酸混合液.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缺铁性贫血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变化。对85名正常组,20名缺铁性贫血儿童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浆中19种游离氨基酸水平玉测定。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儿童PAB明显下降,血浆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必需/总氨基酸、支链/非支链氨基酸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提示缺铁性贫血儿童常同时伴有蛋白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