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囊间表皮稳态的维持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细胞更新过程。在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严格的调控机制来维持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最外表的角质细胞脱落之间的平衡。同时,由于表皮特殊的解剖学部位(位于最外层),使其容易受到外伤,并需要在外伤后迅速激活大量的细胞再生来修复伤害。因此,确保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完好对维持表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表皮干细胞可长期保留核标记 ,为标记保留细胞 (LRCs)。表皮干细胞在组织中保持活力 ,缓慢增殖 ,维持着表皮组织的不断更新。表皮基底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和不断取代最外面角质层已分化的细胞 ,以维持表皮组织的完整性。表皮干细胞是自我更新的细胞群 ,每一次表皮干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干细胞和一个一过性放大 (TA)细胞 ,后者的分裂次数有限 ,其子代细胞分化并最终脱落。表皮中只保留干细胞并不断地终生增殖 ,这意味着任何基因治疗必须直接针对干细胞的基因组 ,但分离纯表皮干细胞群非常困难。该文报告了一种分选分离系统所产生的纯角质…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潜能和无限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亚群。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隆突部 ,也见于毛囊间表皮网嵴的底部 ,其特征为慢周期及高度的增殖潜能 ,它能表达某些整合素亚单位 ,并可与细胞外基质发生快速粘连 ,据此特性可将其分离纯化。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不仅在表皮及其附属器的组织发生学、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肿瘤发生及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4.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潜能和无限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亚群。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毛囊隆突部,也见于毛囊间表皮网嵴的底部,其特征为慢周期及高度的增殖潜能,它能表达某些整合素亚单位,并可与细胞外基质发生快速粘连,据此特性可将其分离纯化。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不仅在表皮及其附属器的组织发生学、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肿瘤发生及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皮肤病,其病理特征为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动力研究发现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周期变短,进入增生的细胞增多。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较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强,与增加循环干细胞数量以加强角质形成细胞向外生长能力有关。为了探讨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循环周期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在分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对自身更新组织的稳定至关重要,掌握它们的生长规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基因治疗,创伤愈合和组织移植等。虽然啮齿类动物毛囊干细胞已定位于毛囊的膨胀部,但对人的毛囊干细胞的定位仍不明了,而且由于毛囊膨胀部区域缺少细胞标记,故它们的特点尚难以阐明。 在成人皮肤切片中发现,C8/144B单克隆抗体(抗T细胞蛋白CD8的羧基端肽的抗体)除了对预知的淋巴细胞亚型免疫染色外,还选择性地对毛囊膨胀部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免疫染色。因此,通过免疫染色被C8/144B抗体检测到的角质形成细胞蛋白偏向分布于毛囊膨胀…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个有22个成员的细胞因子家族,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基质合成并参与炎症反应,其作用与细胞分化及生化状态和理化环境有关。目前发现有4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种受体在正常皮肤和伤口处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皮肤中FGFR的表达:FGFR-1表达于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竖毛肌、血管和真皮成纤维细胞;FGFR-2在表皮、毛囊、皮脂腺、小汗腺、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有表达,而且在基底层呈强阳性;FGFR-3在基底层的上部和毛囊内层呈强阳性;FGFR-4主要见于血管平滑肌、竖毛肌和小汗腺;②头皮生长期毛囊FGFR的表达:FGFR-1在毛发基质细胞、内外根鞘和毛乳头细胞强表达;FGFR-2的表达定位与FGFR-1相似,并且在毛囊根部基质细胞呈强阳性而角化区较弱;FGFR-3在毛球至峡部的内毛根鞘内段强表达,也见于外毛根鞘峡部和已分化的皮脂腺细胞及皮脂腺导管;FGFR-4仅见于毛囊周结缔组织鞘;③伤口处FGFR的表达: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FGFR-1和3呈强表达,而FGFR-2和4的表达较弱;基底层上部的细胞FG.FR-3强表达,而FGFR-1和2表达弱;肉芽和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表面FGFR-1和3的表达较强,而2和4呈弱阳性,而浸润单核细胞表面FGFR-1和3表达较强。讨论:正常表皮中4种FGFR表达的变化,提示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4种受体的表达发生着改变。研究表明,表皮细胞特异性表达FGFR-3亚型Ⅲb,而间质细胞同时表达FGFR-3的两个亚型Ⅲb和Ⅲc。其中Ⅲb与aFGF和FGF-9结合,而Ⅲc与aFGF和FGF-4高亲和力结合,与bFGF结合力弱而不与FGF-5结合。bFGF位于表皮基底层而aFGF则主要存在于棘层。aFGF和FGFR-3在基底层上部的正在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共表达,提示aFGF可能通过自分泌作用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过程。Finch等发现基质细胞表达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有强促分裂作用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并发现其受体表达于正常人表皮基底层及银屑病表皮基底层和基底层上方的角质形成细胞。本研究发现,基底层中FGFR-2的表达,可能是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表皮基底层和外毛根鞘的定位。Gonzalez等发现FGFR-1及其mRNA主要表达于表皮生发层,由此推测bFGF可能通过FGFR-1对基底细胞有促分裂作用,而aFGF则促进棘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实验表明:FGF和FGFR的表达与毛发的生长周期和发育有关。作者发现4种FGFR在正常人皮肤生长期毛囊的表达模式不同,特别在毛球根部毛母质细胞中FGFR-2的表达呈强阳性,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本研究提示真皮乳头FGF-2活化毛母质细胞表达FGFR-2并刺激毛母质细胞增生和毛发生长;毛囊内FGFR-1的表达,提示FGFR-1可能在角质形成细胞向毛发分化的终末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FGFR-3在生长期毛囊中内外毛根鞘和皮脂腺的终末分化细胞中表达而在毛基质细胞内不表达,这可能是由于分化类型的差异,角质形成细胞表达不同的FGFR。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皮黑素细胞与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在接触性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方法胰酶消化游离毛囊和包皮的表皮,分别获取纯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第3代毛囊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48h后以表皮黑素细胞: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为1:2、1:10和1:20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在1:10接种体系中,加α-黑素细胞刺激素和烟酰胺,干预6d后,NKI/beteb单抗染色。结果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定植后接种黑素细胞,两种细胞均增殖迅速。以1:10比例接种更能模拟生理状态。1:20接种可清晰观察到黑素细胞树突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接触方式。1:2接种可获大量黑素细胞。在单纯黑素细胞和共培养体系中,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黑素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树突明显增多、伸长。烟酰胺对单纯黑素细胞培养无影响,共培养状态下,黑素细胞树突收缩,黑素体聚集在胞体周围。结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与皮黑素细胞接触性共培养.适用于人色素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毛囊干细胞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是由孙同天、Lavker和Cotsarelis等提出了隆突激活假说,明确了其定位的部位,是少数几种成体干细胞首先被明确定位的干细胞之一,并逐步得到了验证。毛囊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毛囊上皮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皮脂腺细胞、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其分化过程是干细胞分化为短暂倍增细胞,最后分化为终末分化细胞。近年来进一步证明了毛囊隆突部也是多种干细胞的居住地,包括黑素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存在同步化激活的机制。Wnt/β-catenin是毛囊发育、再生循环的基本信号通路,使毛囊在再生过程出现着色一致的毛发。诱导和重建毛囊形成是组织工程皮肤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是诱导毛囊形成的条件,因此,维持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特性主要有细胞团块法、低黏附性培养板(或高分子材料膜)法、悬滴培养法和胶原凝胶成球法,以实现体外重建毛乳头的目的。毛囊组织工程在体外还不能真正诱导形成,现有的毛囊再生或新生的成功方法还是须移植到动物体内,才能形成完整毛囊并产生毛发。主要方法有移植小室法、混合游离细胞注射法和皮瓣法。诱导毛囊形成比较成功的细胞是啮齿类动物来源的胚胎或新生鼠毛囊细胞和人胚胎毛囊细胞,成年人头皮毛囊来源细胞目前仍未能诱导出毛囊新生或再生。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皮肤病 ,其病理特征为表皮过度增殖 ,伴角化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动力研究发现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周期变短 ,进入增生的细胞增多1 。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较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强 ,与增加循环干细胞数量以加强角质形成细胞向外生长能力有关2 。为了探讨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循环周期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在分别细胞增殖周期G1调控作用期和S期表达增高的PCNA及细胞周期素D(cyclinD1)作为检测指标 ,分别检测二者在银屑病皮损处和正常表皮中的表达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2 7例寻常…  相似文献   

11.
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乳头细胞在毛囊形态发生、生长周期调控及维持毛发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在体内外条件下重建毛囊的功能.同时,毛乳头细胞具有明显的成体干细胞特性.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毛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脱发性疾病的诊治、含有毛囊等附件的全功能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囊由表皮(上皮)及真皮(间充质)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毛囊的形态发生及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毛囊成功重建的关键因素.在毛发形成过程中,真皮细胞是诱导者,上皮细胞是应答者.真皮鞘和毛乳头内存在毛囊真皮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慢周期、未分化、自我更新和体外增殖能力强的特点.真皮鞘中的真皮干细胞较长寿,可以历经几个毛囊周期,重建真皮鞘.在毛囊周期的生长期,真皮鞘中的干细胞产生新细胞提供给毛乳头;在退行期,真皮干细胞子代移出毛乳头或死亡.毛囊真皮细胞对于损伤和疾病之后的毛囊重建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例2岁女性患儿,下腹部及双侧腹股沟点状白斑1年.皮损组织病理均显示表皮基底层可见透明细胞,细胞未见异形性,体积较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大,胞质淡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透明细胞表达CK7、EMA及CEA,Masson-Fontana染色显示表皮基底层色素减少.诊断:透明细胞丘疹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B,UVB)诱导凋亡的富集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和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群,使用UVB诱导两种细胞群凋亡,蛋白印迹法比较不同剂量UVB诱导前后两组细胞的p53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种细胞在不同剂量的UVB照射后p53蛋白表达均比照射前显著增加,在20mJ/cm2与40mJ/cm2照射剂量时,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p53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角质形成的细胞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p53蛋白表达比其它角质形成细胞对中波紫外线的照射易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毛囊外根鞘细胞、毛乳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接种顺序在体外和体内诱导毛囊形成.方法 将培养的毛囊外根鞘细胞(ORSC)、毛乳头细胞(DPC)和丝裂霉素干预后的成纤维细胞按一定比例制成细胞悬液,并按不同的接种顺序接种于海藻酸钠3D细胞支架上,构建毛囊的体外三维模型并培养8周,行HE染色光镜观察毛囊形成的情况;同时将该三维模型移植入bal/bcl裸鼠皮下体内培养8周,移植部位取材后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毛囊形成的情况.结果 体外构建的毛囊三维模型未见到角化物质及毛囊样结构;裸鼠皮下移植物HE染色可见细胞聚集成团,有呈环状排列的毛囊样结构,CK14,CK15、β1整合素和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电镜下模型中可见贴附在支架上的毛囊细胞和红细胞.先接种用丝裂霉素干预的成纤维细胞于海藻酸钠3D细胞支架上培养1周后再接种DPC∶ORSC (1∶5)细胞悬液,裸鼠体内移植物HE染色不仅可见明显的毛囊样结构形成,而且形成毛囊样结构的数目较多.结论 模型中DPC保持了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ORSC保持了毛囊干细胞的特点.并明确了诱导毛囊形成的最佳细胞组合、接种顺序和比例,为体外构建含有毛囊的人工皮肤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除真皮、皮脂腺及毛囊外,表皮也是雌激素作用的主要器官之一.雌激素受体广泛地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中;临床上,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导致皮肤干燥和萎缩;妊娠期银屑病减轻,而产后则加重.雌激素对外伤的愈合及色素的生成有促进作用.此外,雌激素与皮肤黑素瘤及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也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进一步了解雌激素对皮肤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对某些皮肤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新近的研究表明表皮不仅是机体的机械屏障和维持体内自身稳定的保护性外层,而且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与表皮郎格罕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能相互协同,发挥第一线的抵御作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除有吞噬功能外,在体外某些刺激下也可分泌多种介质及生成某些介质的酶类。这些介质大多具有强力趋化作用,能诱引炎症细胞自真皮血管移行入表皮,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表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该项研究是建立和评估一个能加速表皮伤口愈合的人皮肤器官培养模型。同时进一步研究了40例新鲜分离的自体毛囊外根鞘角质形成细胞和培养的异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在这一模型中对表皮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失调及相关皮肤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在调节表皮发育和抑癌中起着关键作用,凋亡可平衡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来保持表皮厚度,促使角质层形成和清除恶化前细胞。除正常发展程序外,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能被紫外线和其他刺激诱发,凋亡在保持皮肤细胞内环境稳定和一些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获得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GF109203X诱导培养后角质形成细胞的表型及功能改变。同期分离培养的人在体表皮干细胞作为本次实验的阳性对照,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培养2 d后加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为阴性对照。结果表皮干细胞快速黏附,培养4 d后细胞呈圆形,形态规则,折光性强,明显克隆,β1整合素、CK19及CK14呈阳性表达,CK10阴性表达;已分化角质形成细胞不能快速黏附,培养4 d细胞呈类圆形,大小不一,折光性较差,无明显克隆,β1整合素、CK19及CK14呈阴性表达,CK10呈阳性表达。角质形成细胞经GF109203X诱导培养2 d后,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群β1整合素、CK19、CK14均呈阳性表达,但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中细胞β1整合素、CK19、CK14阳性细胞数少,CK10均呈阴性表达;阴性对照组中细胞群β1整合素、CK19及CKl4呈阴性表达,CKl0呈阳性表达。结论 GF109203X能够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