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膜瘤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表达与瘤中血管生成及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探讨HIF-lα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治疗脑膜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脑膜瘤标本4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急症行内减压术)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lα在脑膜瘤标本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用微血管密度(MVD)作为血管生成指标测定肿瘤血管生成,比较缺氧诱导因子-lα表达与血管生长及病理级别关系。结果45例脑膜瘤组织切片中有23例表达HIF-1α,染色阳性率为51.1%,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及脑膜瘤Ⅰ级、Ⅱ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2.00%、66.67%和87.50%。在各个级别的脑膜瘤及正常脑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脑组织组、I、II和III级脑膜瘤组中的MVD值分别为10.34±2.78,17.25±2.69,20.43±5.20和30.79±5.64,MVD值随着脑膜瘤级别的升高逐渐增加。HIF-lα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结论缺氧诱导因子-lα表达强度与脑膜瘤血管生成可能有关,为治疗脑膜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缺氧诱导因子-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并用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脑膜瘤和正常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脑膜瘤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9%,其中弱阳性( ),阳性( ),强阳性( )表达率分别为33%,31%,15%;MVD为6~55,x±s为28±11;正常脑膜中无HIF-1α表达,MVD为4±1,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HIF-1α阴性(-)表达者,MVD为11±5;呈弱( )、中( )及强阳性( )表达者,MVD分别为23±10、36±13及47±15;HIF-1α阳性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rs=0.766,P<0.01)。结论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HI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调控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为脑膜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与VEGF/VPF及其受体KDR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脑膜瘤组织VEGF/VPFmRNA、VEGF/VPF和KD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瘤周脑水肿度DPTBE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均表达4.2Kb的VEGF/VPFmRNA片段,VEGF/VPF蛋白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一致,80.9%的肿瘤KDR蛋白表达阳性,VEGF/VPF和KDR分别定位于脑膜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VPFmRNA表达与脑膜瘤MVD和DPTBE呈正相关r=0.67,P<0.01r=0.54,P<0.01;KDR阳性组脑膜瘤VEGF/VPFmRNA表达水平、MVD、DPTBE均显著高于KDR阴性组(P<0.01)。结论脑膜瘤细胞可产生VEGF/VPF,通过KDR介导促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膜瘤中表达的意义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人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并计数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膜瘤组织中HIF-1α、COX-2表达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中MVD值(32.9±12.9)高于正常对照组(11.2±3.3),并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加(P<0.05);HIF-1α、COX-2表达与MVD存在显著相关性(rs=0.65、0.72,P均<0.01);HIF-1α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s=0.35,P<0.01)。结论HIF-1α和COX-2的表达异常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48例脑膜瘤及9例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以探讨脑膜瘤组织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BCG2在胶质瘤血管形成过程中与VEGF、VEGFR和CD34的关系和共表达.方法 构建布有90例各级别人脑胶质瘤的组织芯片,用EnVision法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分析ABCG2、VEGF、VEGFR和CD3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微血管密度(MVD)及其相关性,并以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D34和ABCG2共表达的细胞.结果 ABCG2、VEGF、VEGFR和CD34的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并且ABCG2表达水平与肿瘤MVD显著相关,γ=0.540,P<0.001.ABCG2阳性表达的Ⅲ、Ⅳ级肿瘤标本MVD比Ⅰ、Ⅱ级高.VEGF、VEGFR和ABCG2均为阳性表达的肿瘤标本MVD平均值显著高于ABCG2阴性表达者,P<0.001.在CD34显示的肿瘤血管腔壁上同时见到了ABCG2的表达.结论 胶质瘤的恶性进展除了与公认的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共表达的VEGF和VEGFR高表达相关,还与ABCG2高表达相关.在同一根血管上同时见到了ABCG2(肿瘤干细胞标志蛋白)和CD34(内皮细胞标志蛋白)的共表达,表明肿瘤干细胞除了生成肿瘤细胞,还有可能生成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CF-α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研究其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TCF-α蛋白表达;用抗CD34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组织微血管,并以微血管密度(miemvessel density,MVD)测定肿瘤血管生成。结果实验组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TGF-α表达总阳性率64%(32/50);总MVD38.88±19.13,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组9.30±3.74(P〈0.01)。随着人脑星形细胞瘤级别增高,MVD数值呈现增高趋势。TGF-α与MVD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性(r=0.869,P〈0.01))。结论TGF-α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IF—1α、COX-2两种血管生成因子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分期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2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脑膜瘤组织中HIF—1α、COX-2、CDl05的表达。结果52例脑膜瘤中HIF—1α、C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5.4%,69.2%,HIF-1α、COX-2阳性组的MVD均高于阴性组。HIF-1α、COX-2阳性率在不同WHO分期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IF-1α的表达与COX-2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HIF—1α、COX-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通过抑制它们在脑膜瘤中表达可能成为抑制脑膜瘤血管生成的途径。在脑膜瘤中HIF—1α的表达与COX-2呈正相关。检测HIF-1α、COX-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对判断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分期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GF-α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研究其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TGF-α蛋白表达;用抗CD34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组织微血管,并以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测定肿瘤血管生成。结果实验组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TGF-α表达总阳性率64%(3250);总MVD38.88±19.13,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组9.30±3.74(P<0.01)。随着人脑星形细胞瘤级别增高,MVD数值呈现增高趋势。TGF-α与MVD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性(r=0.869,P<0.01))。结论TGF-α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2例人脑胶质瘤中HIF-1α、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HIF-1α的总阳性表达率是66.1%,它们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Ⅱ、Ⅲ、Ⅳ肿瘤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0%、39.3%、81.8%、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度存在相关性(P<0.01)。VEGF在HIF-1α阳性组中的阳性率(95.1%)明显高于HIF-1α阴性组中的VEGF的阳性率47.6%(P<0.01)。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MVD存在正相关关系;VEGF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性,二者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脑胶质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内皮细胞标记物、血管生成和增殖活性,探讨病变出血的分子基础. 方法 以自2004年4月至2008年8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显微手术切除的97例中枢神经系统轴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病理标本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MRI表现分类及其与术中病理形态的比较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47例)和非出血组5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标本来自颅脑外伤患者切除的脑组织.将3组病理标本进行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 结果 海绵状血管畸形内皮层中,CD34呈不同程度的表达,有明显的不连续性;管腔小的病变血管中.CD34染色层较厚;而在管腔大的病变血管中,CD34染色层却较薄,且常不连续.α-SMA表现为阴性或弱阳性(-)~(++).弥散地分布于内皮下层.VEGF有较明显的表达(-)~(++),主要弥散地位于内皮层、内皮下层以及病变血管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正常对照组、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之间CD34、α-SMA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经Kruskal-Wallis H检验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Ki-67染色均呈阴性. 结论 血管结构上缺乏平滑肌可能是部分海绵状血管畸形容易出血的原因之一;VEGF弥散性的表达增多,可能与出血诱导的非特异上调有关;Ki-67染色呈阴性表明至少在标本取得时不存在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2.
胶质瘤VEGF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从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结果 34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均可表达3.9Kb的VEGFmRNA片段。VEGFmRNA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836,P<0.01;r=0.890,P<0.01);高恶度胶质瘤VEGFmRNA表达、MVC、EI分别显著高于低恶度胶质瘤(P<0.01);低恶度胶质瘤VEGFmRNA表达、MVC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恶度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恶度胶质瘤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HO(2000)I级脑膜瘤“脑膜尾征”(MRI)形成的组织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切除46例脑膜瘤及其周围硬膜,对比脑膜瘤周围硬膜MRI特点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VEGF)观察。结果46例硬脑膜标本组中有肿瘤浸润者32例,14例无肿瘤侵袭。在35例MRI(增强)显示存在“脑膜尾征”(MRI)的标本中有15例肿瘤侵入硬脑膜血管内。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硬膜标本肿瘤存在几率为100.00%,1.5cm、2.0cm处分别为35.00%和25.00%。VEGF在脑膜瘤中表达程度与其侵袭性行为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向其毗邻硬脑膜组织浸润最明显部位VEGF表达最强。结论“脑膜尾征”形成机制是由肿瘤细胞侵入硬脑膜血管所引起的。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VEGF在脑膜瘤侵袭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形态定量分析法,检测98例手术切除脑胶质瘤中VEGF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 LI)、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结果(1)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可以表达VEGF,阳性颗粒分布于肿瘤胞浆中;(2)高级别肿瘤PCNA、LI、MVD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PCNA、LI、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肿瘤(P<0.05);(3)在星形细胞肿瘤中,随着MVD的增大,VEGF在肿瘤血管内皮的染色率逐渐增加,与肿瘤的MVD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为0.44,P<0.01)。结论脑胶质瘤的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VEGF在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微血管密度(MVD)与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垂体腺瘤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表达,用于测定垂体腺瘤的MVD,比较其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差异.结果VEGF及其受体和MVD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强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脑膜瘤石蜡标本40例,分为WHOI~Ⅲ级3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Ki-67核抗原。结果VEGF、MVD值、Ki-67表达随脑膜瘤分级升高而增加。在WHOⅠ级各组织类型中,VEGF在内皮细胞型脑膜瘤中表达最高,其次为过渡型脑膜瘤及纤维细胞型脑膜瘤,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EGF与MVD、Ki-67呈正相关。结论VEGF、MVD值、Ki-67表达强度可能是鉴别良恶性脑膜瘤、判断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是难治性、复发性脑膜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人脑膜瘤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数量(MVQ)与肿瘤良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36例脑膜瘤(良性27例,恶性9例)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情况与MVQ数量,显微镜下观察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组织中均有VEGF和MVQ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胞膜中;良、恶性脑膜瘤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7.8%、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表达阳性的MVQ平均值(47.6±8.5)高于阴性组(24.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VEGF的表达与MVQ值相关(r =0.75,P <0.01)。结论VEGF在脑膜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脑膜瘤血管的形成;VEGF和MVQ与脑膜瘤良、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脑膜瘤病理诊断的补充指标之一,并为脑膜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膜瘤不同的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探讨VEGF在骨侵袭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标本及受累骨质的病理类型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结果36例标本中有骨侵袭的23例,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5例,阳性者17例,阴性者1例;13例无肿瘤骨侵袭标本中,VEGF表达为强阳性者1例,阳性者6例,阴性者6例。脑膜瘤骨侵袭与VEGF表达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的胞浆,在肿瘤向骨组织浸润最明显处表达最强。结论VEGF表达水平反映脑膜瘤对相邻骨质的侵袭能力;VEGF参与脑膜瘤骨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即用型免疫试剂盒检测23例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同时对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VEGF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VEGF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探讨VEGF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 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 39例 ,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VEGF在组织中的分布。用RT PCR的方法测定VEGFmR NA在组织中的表达。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计算脑肿瘤瘤周水肿指数。结果 VEGF主要着色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偶见血管内皮或细胞间质有VEGF着色。分化较差的星形细胞瘤VEGFmRNA表达及瘤周水肿的程度均高于分化较好的星形细胞瘤 (P <0 0 1 )。VEGFmRNA表达与瘤周水肿的程度呈正相关 (r =0 6 6 2 ,P <0 0 1 )。结论 星形细胞瘤分化差者VEGF表达较高且瘤周水肿较重。瘤周水肿的形成与VEGF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