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38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建立长共用因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则吻合内瘘术38例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8例44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其中32例仅1次手术,有6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塞未能使用者2例,另有2例因血管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4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已穿刺达3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端侧连续缝合血管建立标准动一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方法 回顾性总结114例次动一静脉内瘘成功率及使用时间,其中静脉断端斜行切口为Ⅰ组(62例次),静脉盲端纵行切口为Ⅱ组(52例次).结果 Ⅱ组患者血管内瘘一次性吻合成功率为96.1%,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患者血管内瘘手术成功率为92.3%,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盲端纵行切口建立动-静脉内瘘成功率优于静脉断端斜行切口,是端侧吻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端侧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wo types of end to side set up for standard sucre vascular arteriovenous fistula success rate and the use of tim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114 case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at the success rate and the use of time, one of venous stung, Ⅰ oblique incision group (62 cases), intravenous blind- side longitudinal ineision group Ⅱ (52 cases).Results Ⅱ group disposable vascular anastomosis fistula success rate of 96.1%,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group Ⅰ (P < 0.01), Ⅱgroup of vascular surgical success rate of fistula 92.3 %, higher than in group Ⅰ (P < 0.05) ; two ti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longitudinal incision blind - side arteriovenous fistula set up the success rate is superior to intravenous oblique incision ends, end- to side anastomosis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血液透析患者围术期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10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血液透析的97例患者,依照入院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行围术期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率、通畅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血液透析患者围术期行个性化护理,内瘘成熟率、通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扩张,管壁肥厚即“成熟”一般需4~8周,这段时间内慢性肾衰患者要靠临时透析通路来维持生存。我们采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后5~10d的肘部静脉用作血液透析引血通路获得了成功,未对内瘘成熟造成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侧侧吻合术后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Wistar大鼠22只,分成A、B两组,每组11只.A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并在胫神经干上外膜开窗后,与胫神经干作端侧吻合;B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胫神经作侧侧吻合.术后3月,行形态学、电生理检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两组间神经纤维的数目、面积、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背根神经节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与神经侧侧吻合术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吻合内瘘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Allen试验证明手掌动脉弓血管通畅,然后在腕关节近端压迫阻断桡动脉血流,检查在阻断处的远端仍可触及桡动脉明显博动者,再于术中开放桡动脉远心端确定有喷射状出血,血流充足的病例,选择将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作对端吻合,临床应用30例.结果 术后6周内瘘穿刺透析血流量均在200 ml/min以上,随防6个月~4年,平均2年6个月,无肢端缺血并发症.结论 桡动脉远心端头静脉近心端对端吻合术,可作为腕部功能性内瘘的一种术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9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鼻烟窝部动静脉和前臂腕部头静脉与桡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对两种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临床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嵌合式和传统式两种端侧吻合方法在内瘘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建立两种端侧吻合方法的内瘘模型,赋予适当的边界条件,分别生成两种模型的流体速度、压力、涡量云图以及流线图;沿吻合口管腔中心线计算压力、速度及涡量的数值,并相应显示在XY曲线图中。结果两个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嵌合式吻合口在云图中的压力和速度的变化梯度均小于传统式吻合口,涡量的面积也小于后者;流线图中嵌合式吻合口附近的流线也更平整,紊乱的更少。在XY曲线图中清晰地显示了嵌合式吻合口的压力和速度变化梯度以及涡量强度均优于传统式吻合口。结论嵌合式吻合口的几何形态对血流动力影响更小,有助于保持内瘘的通畅。使用嵌合式端侧吻合是一项更符合几何造型的内瘘手术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