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心脏外科术后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机困难,将其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23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患者呼吸循环状态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改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支持通气方式并撤机;对照组,21例患者,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通气、氧合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2.3±0.8)d和(7.3±0.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4.2±0.5)d和(7.3±0.5)d,住ICU时间分别为(6.5±0.9)d和(10.3±0.4)d,呼吸机相关肺炎分别为6例(26.1%)和12例(57.1%),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二次插管(8.7%),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二次插管(14.3%).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如果存在脱机困难,可采用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呼吸机正压通气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急性呼吸衰竭,此文回顾了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围术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肾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与外科监护室(SICU)收治的17例肾移植术后使用NPPV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NPPV治疗前、治疗1h后及治疗结束时动脉血压分压/氧体积分数(PaO2/FiO2)的变化,同时记录NPPV时间和预后情况.根据NPPV治疗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NPPV成功组和NPPV失败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使用成组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NPPV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死亡比例.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NPPV治疗前、治疗1h后及治疗结束时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PaO2/FiO2的变化情况,并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9±13)岁(19~68岁).分别于肾移植术后11 d~8 y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行NPPV治疗,共8例成功,9例失败.两组患者在进入SICU时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aO2/FiO2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P>0.05).成功组患者NPPV治疗1h后、治疗结束时PaO2/FiO2分别为193±62和238 ±31,均高于治疗前14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NPPV治疗结束与治疗1h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aO2/FiO2未再持续改善.失败组患者NPPV治疗前、治疗1h后及治疗结束相比较,PaO2/Fi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585,P>0.05).8例NPPV成功组患者死亡1例,9例失败组患者死亡7例,两组患者死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成功组中生存和死亡患者NPPV中位时间分别为240 h和93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8,P>0.05).失败组中存活和死亡患者NPPV时间分别为24 h和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9,P<0.05).结论 NPPV可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1h后PaO2/FiO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术后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术后常规治疗(SMT)加无创正压通气(NPPV)和单独应用常规治疗对伴有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人的疗效。方法择期上腹部和胸腔手术病人24例,术前检查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中度和重度呼吸功能不全,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后常规吸氧、静注氨茶碱、雾化吸入α  相似文献   

5.
心脏外科手术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因素。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心脏外科术后主要不良后果之一,它已被广泛接受作为衡量心脏外科手术质量的指标。近年来对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然而,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预防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本文对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 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V)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单纯CABG后机械通气≥24h、氧合指数150mmHg的52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序贯无创通气组(SNIV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69.26±8.10岁;延迟撤机组(PMV组):33例,男28例,女5例;年龄70.06±7.0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观察NIV对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 SNIV组首次撤机时间早于PMV组(26.46±3.66hvs.38.65±9.12h,P=0.013);SNIV组总辅助呼吸时间(29.26±21.56hvs.54.45±86.57h,P=0.016),住ICU时间(2.44±2.99dvs.4.89±7.42d,P=0.028)和术后住院时间(10.82±4.31dvs.14.01±19.30d,P=0.039)均短于PMV组;肺部感染率(5.26%vs.30.30%,P=0.033;)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0.53%vs.45.45%,P=0.030)均低于PMV组;而撤机成功率、二次气管内插管率、气管切开率、肺部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d病死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NIV后,SNIV组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与基线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收缩压(129.66±19.11mmHgvs.119.01±20.31mmHg,P=0.031),心排血量指数[3.01±0.30L/(min.m2)vs.2.78±0.36L/(min.m2),P=0.043]和氧合指数(205.95±27.40mmHgvs.141.33±9.98mmHg,P=0.000)则明显升高。结论序贯NIV是CABG术后机械通气有效和安全的撤机方式。  相似文献   

9.
无创机械通气在婴幼儿心胸外科监护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在婴幼儿心胸外科监护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行纠治术3 58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因不同原因导致呼吸衰竭127例,在病因治疗同时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支持(NIV组)51例,给予气管内置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CMV组)76例。结果NIV组和CMV组成功脱离机械通气分别为41、60例,治疗失败8、11例,死亡2、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支持时间分别为2~92(39.78±26.22)h、29~552(118.1±108.6)h,监护时间48~308(160.3±79.3)h、73~660(235.7±143.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IV在婴幼儿心胸外科监护室的应用安全、简单、有效;无创机械通气的启用和撤离灵活,是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有利保证,可避免再次气管插管和相应的并发症;但应用1 h后临床症状无改善者,应及时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相似文献   

10.
谵妄是心脏外科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老龄化的加重,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谵妄不仅延长患者住院和康复时间,而且还可能增大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心脏术后谵妄的检测方法、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总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胸部手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胸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呼吸治疗(对照组)15例术后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3.3%明显小于B组患者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时PaCO2、PaO2、HR、呼吸以及MBP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 老年胸部外科手术后需要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胸部手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胸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呼吸治疗(对照组)15例术后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3.3%明显小于B组患者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时PaCO_2、PaO_2、HR、呼吸以及MBP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老年胸部外科手术后需要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无创颅内压监护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ICP)监护在颅脑外伤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无刨ICP监测技术对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对ICP〉3.20kPa、持续2小时以上患者,及时复查头颅CT并加强降颅压措施或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同时评价无创ICP监护在术后治疗中的作用及评价患者预后。结果ICP〈2.0kPa的患者7例,预后良好6例,死亡1例;2.0kPa〈ICP〈2.70kPa的患者18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差5例,其中死亡2例;2.70kPa〈ICP〈5.30kPa的患者25例,预后良好14例,预后差11例,其中死亡5例;ICP〉5.30kPa的患者10例,预后差1例,死亡9例。4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有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者平均颅内压(2.23±0.39)kPa,预后差者平均颅内压为(3.89±0.57)kPa,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P的高低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IC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无创ICP监护可以简单、无创、较准确地反映颅内压,对判断患者的伤情、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心脏外科术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脱离呼吸机,术后心、肺功能恢复不佳,自主排痰受意识、肌力影响需要早期建立人工气道者,我们采取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ercutaneoust-racheostomy,PT]代替传统的气管切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在连枷胸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枷胸多由多发性肋骨骨折所致,易造成胸壁反常运动,往往伴有肺挫伤,重者导致呼吸衰竭。我们对18例连枷胸病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探讨NPPV在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波 《医师进修杂志》2001,24(10):50-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失败原因,以期更好地指导在心外科术后使用NPPV。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共有64例因低氧血症行NPPV治疗,年龄28~87岁,男49例、女15例。其中17例失败,对可能导致NPPV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NPPV失败的相关因素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输血量1 000 ml、NPPV前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35分、NPPV前氧合指数(Pa O2/Fi O2)100 mm Hg、NPPV治疗后1 h PaO_2/FiO_2150 mm Hg,第一次机械通气时间72 h和肺部感染(P均0.05)。其中NPPV前SAPSⅡ35分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NPPV治疗失败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心脏术后使用NPPV时应根据导致低氧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病例,对NPPV前SAPSⅡ35分和肺部感染患者应避免选择NPPV,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护,效果不佳时及时转为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无创通气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日益广泛.本院于2001年4月份开始选择性地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救治低氧血症病人12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给予祛痰平喘药物、低流量吸氧,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检测通气前和通气12h动脉血气。结果本组患者通气后12hpH、PaO2和PaCO2分布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通气在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例心血管、肺、食管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发生呼吸衰竭,于拔除气管内插管1~39 h实施了面罩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中以及撤离面罩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数变化。结果患者经面罩无创通气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数与通气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面罩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促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