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肾移植发展十分迅速,但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尽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还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基质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外基质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郭颖,郭琳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的复杂免疫反应过程,最终导致肾小球和血管硬化,引起移植肾功能严重损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旨在通过对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细胞外基质中Ⅳ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患者动脉内膜炎的细胞类型及其与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的关系。 方法 共纳入20例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异常且病理证实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受者的21份肾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同一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内T细胞表面标记物CD3、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及体液性排斥特异性标记物C4d的表达情况。根据PTC C4d的沉积情况将患者分为C4d阳性(C4d+)组和C4d阴性(C4d-)组,定量计数中动脉内膜阳性细胞数,并计算每个中动脉横切面的平均细胞数。 结果 急性血管性排斥患者动脉内膜都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C4d+组和C4d-组患者的动脉内膜都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与浸润的T淋巴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45±9.86)个/ 中动脉横切面比(3.91±3.03)个/中动脉横切面,P = 0.007;(3.47±1.89)个/中动脉横切面比(1.45±1.37)个/中动脉横切面,P = 0.006],且C4d+组患者动脉内膜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多于C4d-组(P = 0.007)。 结论 肾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患者动脉内膜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且与PTC C4d的沉积有相关性。C4d+患者动脉内膜巨噬细胞数显著多于C4d-患者。  相似文献   

4.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肾移植发展十分迅速 ,但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仍然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尽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还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因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所致的功能丧失移植肾切除与否对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 30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患者,经移植肾活检证实发生CAN,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均无增高.根据是否行移植肾切除分为切除组(n=17)和保留组(n=13).两组在原发病构成比、HLA错配及移植后用药等影响机体免疫因素诸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者在移植肾功能丧失后除均服用泼尼松5 mg/d外,近3个月未再服用其他抗排斥反应药物,切除组的患者切除术后仍口服泼尼松5 mg/d,直到术后2个月停用.分别于移植肾切除术前、术后1个月和2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CD25~(high)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CD4~+)比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表达比率和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率.结果 切除组术前CD4~+ CD25~+/CD4~+比率为(1.47±0.19)%,术后2个月为(1.08±0.16)%;保留组相应时间点CD4~+ CD25~(high)/CD4~+比率分别为(1.44±0.25)%和(1.77±0.24)%,切除组术后2个月时CD4~+ CD25~(high)/CD4~+比率明显低于保留组(P<0.01).切除组术前CTLA-4表达比率为(76.82±5.31)%,术后2个月为(72.56±4.99)%;保留组相应时间点CTLA-4表达比率分别为(76.20±4.22)%和(75.24±4.26)%,两组间各时间点的CTLA-4表达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术前Foxp3表达率为(79.77±1.59)%,术后2个月时为(69.07±4.37)%;保留组相应时间点Foxp3表达率分别为(79.56±1.75)%和(79.09±2.05)%,切除组术后2个月时Foxp3表达率明显低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移植肾切除后CD4~+ CD25~(high)/CD4~+比率及其表面标志性因子Foxp3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移植肾切除可明显抑制CD4~+ CD25~+ Treg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供、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65例部分供者进行5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t)、干扰素7(IFN-7)]基因型检测。结果TGF-β1。高分泌型的受者与中低分泌型受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高分泌型的供者与中低分泌型供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基因型为供者高分泌/受者高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而TGF-β1。基因型为供者中低分泌/受者中低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低(P〈0.01)。TNF-α、IL6、IL-10及IFN-γ的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结论同时检测供、受者TGF-β1,基因多态性对预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剂量FK778对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将肾移植后的大鼠分为两组。治疗组:将FK778溶解在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行灌胃治疗,自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1次,剂量为5mg·kg^-1·d^-1,治疗至肾移植后24周。对照组:用单纯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对大鼠行灌胃治疗,每天1次,直至移植后24周。移植后每4周测定1次24h尿蛋白含量,第24周时处死大鼠,对移植肾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低,肾组织生长因子TGF-β、PDGF-B基因的表达也显著减少。结论小剂量FK778能预防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9.
OK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OKT3对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对4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性排斥反应7例,急性排斥反应37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6例加速性排斥反应及31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84.6%。25例对OKT3治疗产生迅速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7±4天,12例发生延迟性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34±3天(P<0.01)。作者认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患者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排斥损害有关。产生低滴度抗OKT3抗体的患者可再次接受OKT3治疗。  相似文献   

10.
抗体介导(体液介导)的移植肾排斥近年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革命性地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移植肾排斥的理解,也为临床上判定预后、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移植肾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病原、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抗MICA抗体水平与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105例受者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慢排组)4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者(对照组)62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HLA抗原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出院时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入组时间(入组时距肾移植手术时间)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受者分组后,抽取受者外周血,检测SCr及抗MICA抗体水平,抗MICA抗体的检测采用Luminex 100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与比较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和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间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次数和移植肾功能的差异.移植肾功能的评价采用血清肌酐变化率(△SCr/M),即(入组时SCr值-出院时SCr值)/入组时间.结果 两组受者在性别、年龄、HLA抗原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出院时SCr水平及入组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后,慢排组受者SCr水平和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AR次数明显多于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的△SCr/M为8.3±3.6,明显高于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的2.4±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MICA抗体的表达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移植前进行MICA配型可减少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延长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预防及治疗尸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总结和分析了62 例肾移植后应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WuT3 、WuT4 预防及治疗排斥反应的效果、单克隆抗体治疗期间血清游离单克隆抗体水平与受者抗鼠抗体的产生等情况。结果 该抗体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总体治愈率为76 .1 % , 对耐激素的难治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达60 .7 % ; CD3 和CD4 的抑制效应与血清游离单克隆抗体浓度密切相关; 首次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时, 抗体的产生与否及量的多少并不影响疗效; 在单克隆抗体治疗的过程中, CD4/CD8 下降明显者, 排斥逆转的可能性大; 停止治疗后T 淋巴细胞亚群未恢复正常水平者, 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WuT3 、WuT4 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包括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个组移植术后均给以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皮质激素组成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全量组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mg/d,半量组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2.5mg/d,对照组不用。观察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者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10d后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后头3个月,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抗CD单克隆抗体全量组与半量组在术后肾功能恢复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给予半量的抗CD3单克隆抗体能取得与全量同样的效果,且费用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DCs单抗对大鼠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时CD40/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树突状细胞(DCs)单抗单独或与甲泼尼龙(MP)联合应用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并结合检测大鼠移植肾CD40/CD40L表达水平,探讨其抗排斥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同系移植组,不用药实验对照组;MP治疗组:DCs单抗治疗组;DCs单抗+MP治疗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内CD40/CD40L表达,每一样本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大鼠DCs单抗单独或与MP联合治疗组受体鼠存活时间较不用药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其中DCs单抗+MP治疗组尤为明显,术后7d,不用药实验对照组移植肾脏组织CD40/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DCs单抗+MP治疗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组及DCs单抗组(P<0.01),同系移植组表达水平最低。结论:单独应用DCs单抗或与MP联合应用均显著延长大鼠肾移植存活期,干扰CD40/CD40L共刺激通路信号传导可能是其抗排斥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受者术前测定抗HLA-IgG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84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水平。分析抗HLA IgGI类抗体、Ⅱ类抗体阳性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阴性者 15 5例 ,其中18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 11.6 % ;抗HLA IgGⅠ类抗体阳性者 7例 ,2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2 8.5 7% ;抗HLA IgGⅡ类抗体阳性者 9例 ,4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4 4 .4 4 % ;Ⅰ类抗体、Ⅱ类抗体均阳性者 13例 ,8例发生排斥反应 ,发生率 6 1.5 3%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抗HLA IgG抗体阳性与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密切相关 ,提示术前检测抗HLA IgG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以预测排斥反应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肾移植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补体片段C4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移植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肾移植时间超过1年,临床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并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肾移植受者36例为研究对象.以第1例受者移植肾组织穿刺时间为观察起点(2006年3月),以此项研究结束时间为观察终点(2010年4月).应用C4d多克隆抗体对移植肾穿刺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4d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4d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在观察时间段内移植肾功能的变化及存活时间.结果 在36例受者的移植肾穿刺标本中,C4d阳性16例(44.4%),C4d阴性20例(55.6%);C4d阳性组和阴性组移植肾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分别为(9.4±4.5)个和(2.6±1.8)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时间段内,所有受者血清肌酐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C4d阳性组上升幅度与C4d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率分别为31.3%(5/16)和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受者移植肾穿刺后的巾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9.3±5.3)个月和(22.5±7.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C4d表达阳性对其功能及存活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供者的年龄对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3、12、18个月龄的F-344大鼠肾移植给6个月大小的LEW受鼠,以自体肾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检测各组的肾功能和免疫组化的改变,并进行移植肾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18个月龄供肾移植组术后24h尿蛋白含量、移植肾肾小球硬化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3个月龄及12个月龄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18个月龄的供肾移植组移植肾组织中ED1^+单核/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 细胞毒性/抑制性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3个月龄供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供者的年龄越大,术后移植肾的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就出现越早,且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预防大鼠同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Fisher大鼠作供者,雌性Lewis大鼠作受者进行同种肾移植,为排除排卵周期及相应的内源性性激素变化的影响,肾移植均在非排卵期进行,后治疗组大鼠隔日给予25μg/kg雌二醇皮下注射。移植后16周作肾功能、移植肾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测定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及β-机动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治疗组24d尿蛋白持续保持较低的水平(P<0.01),血清肌酐水平降低(P<0.01),肌酐清除率升高(P<0.01),移植肾组织管内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P均<0.01),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少(P<0.0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 雌激素对移植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影响上述细胞因子在移植肾的表达有关,提示雌激素可能为一类潜在的抗慢性排斥反应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ImmmuknowTM法)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在老年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监测仪通过生物发光法测定52例老年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全血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的变化.结果 52例中,33例术后移植肾功能稳定(稳定组),未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其ATP值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与普通尿毒症患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出现肺部感染和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感染组),跟踪监测其ATP值进行性降低,其中4例ATP值降至100 μg/L以下,出现重症肺部感染,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出现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R组),跟踪监测其ATP值进行性升高,与稳定组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动态监测老年肾移植受者ImmuknowTM AT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术后细胞免疫状态,以利于预防排斥反应和感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