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的影响。方法: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74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对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评价病灶性质(恶性、良性),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后得出一致意见。同时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所有病灶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一年以上的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62例患者的74个病灶中,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50个。19例患者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为恶性病变,采用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良恶性病灶诊断和处理决策有明显影响,应当成为肿瘤骨转移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建立一种高性价比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45例可疑恶性肺部病灶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受检者均于注射后10 min、2 h分别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对良、恶性肺部病灶摄取比值(早期:EUR, 延迟:DUR)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EUR、DUR的诊断效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肺癌,15例良性肺部病灶。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定性分析对肺部单发病灶诊断灵敏度96.7%、特异性73.3%、准确性88.9%、阳性预测值87.9%、阴性预测值91.7%。恶性肺部病灶EUR为2.80±2.21(95%CI:1.97,3.62),良性肺部病灶为1.56±0.71(95%CI:1.17,1.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41)。恶性肺部病灶DUR为2.93±1.86(95%CI:2.24,3.63),良性肺部病灶为1.64±0.81(95%CI:1.20,2.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4)。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早期摄取比≥1.50为界值,对应灵敏度96.7%,特异性73.3%。以延迟摄取比≥1.459为界值,灵敏度100%,特异性66.7%。结论: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中小城市中低收入肺部病灶患者较为实用的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与SPECT/CT融合显像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的敏感性为68.3%(28/41),特异性为100%(6/6),准确性为72.3%(34/47);SPECT/CT融合显像的敏感性为97.6%(40/41),特异性为33.3%(2/6),准确性为89.4%(42/47)。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相对于MSCT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肺癌胸壁骨侵犯的检出率,降低MSCT的漏诊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剂量SPECT/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收集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别行99TcmO4-平面显像和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者诊断效能。结果 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1.90%、53.33%、63.41%和0.64;均高于99mTcO4-平面显像的19.05%、45.00%、31.70%和0.32(P均<0.05)。结论 低剂量SPECT/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优于99TcmO4-平面显像。  相似文献   

5.
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4%。影像学检查除了超声、CT、^99mTcO4^-甲状腺显像、^131I全身显像(^131I-WBS)等检查手段外,随着技术的发展SPECT/cT融合显像既能反映甲状腺大小、形态的改变,又能对DTC病灶数目、部位以及摄碘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  相似文献   

6.
67-Ga显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7Ga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对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1例胸部X线或CT检查怀疑为肺癌的患者进行67Ga胸部平面显像,其中105例另行67Ga胸部断层显像.肺癌诊断全部由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良性病变的诊断由病理、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等确定.结果 67Ga平面显像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5%、85%和73%;而67Ga断层显像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84%和83%.良性病变中,肺结核(假阳性率为26%)是导致67Ga显像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67Ga显像对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简便、可行的方法.67Ga断层显像比平面显像对肺癌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ECT/CT显像术前对异位胃黏膜病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异位胃黏膜患儿进行SPECT/CT检查,对动态平面显像20 min内腹部有固定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者,于20 min末行SPECT/CT断层扫描并进行同机断层融合,评价断层融合显像对病灶的定位结果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结果 25例平面显像阳性,其中断层融合显像阳性17例,阴性8例。14例(14/17,82.35%)断层融合显像所示病灶位置与术中所见相同,一致性高(Kappa=0.746,P<0.05)。结论 异位胃黏膜SPECT/CT融合显像可准确定位病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放射性浓聚影“热区”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常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时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同时行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131例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34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例数的26.0%;9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例数的71.7%;3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占总病例数的2.3%。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不仅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同时也显示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位置、形状密切相关。明显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对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χ2=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SPECT难于确诊的骨盆病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9mTc-MDP SPECT显像无法确诊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62个病灶行SPECT/低剂量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规范化阅片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均以病理学检查、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CT或MRI)以及6个月以上随访的结果为标准。结果:SPECT和SPECT/CT分别可对17个(17/62,27.42%)和50个(50/62,80.65%)病灶做出准确诊断,SPECT/CT诊断的准确率较SPECT明显提高(χ2=35.36,P<0.05)。SPECT和SPECT/CT不能确定性质的病灶,经随访确诊后恶性病灶所占比率分别为30.30%(10/33)及25.00%(2/8)。结论:SPECT/低剂量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有助于SPECT难于确诊骨盆病灶的鉴别诊断,可以成为SPECT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CT检查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74例骨外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SPECT/CT检查,获得全身骨显像、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74例脊柱单发病灶中,30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40.5%;4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59.5%。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不仅与病灶的位置相关,而且与病灶的形状相关。全身骨显像与同机CT互补,可以提高脊柱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率。结论:SPECT/CT检查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甲状腺结节粗钙化的CT特点,评价粗钙化在良恶性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217枚粗钙化结节,依据钙化周围有无软组织肿块将其分为单纯粗钙化(SCC)和非单纯粗钙化(non-SCC),再依据钙化的形态将non-SCC分为规则粗钙化和不规则粗钙化.观察SCC、规则粗钙化、不规则粗钙化及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统计SCC对良性结节、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对non-SCC的良性结节及不规则粗钙化对non-SCC的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217枚粗钙化中,169枚为良性结节,48枚为恶性结节.SCC多见于良性结节中(P<0.05),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多见于non-SCC的良性结节中(P<0.05),而不规则粗钙化多见于non-SCC的恶性结节中(P<0.05).SCC对良性结节、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对non-SCC的良性结节及不规则粗钙化对non-SCC的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29% vs 60.8% vs 57.1%、87.5% vs 71.4%vs 71.7%、89.1% vs 85.9% vs 41.4%和41.9% vs 63.6% vs 67.9%.结论:SCC有助于良性结节的诊断,增强后钙化周围较平扫清晰倾向于non-SCC的良性结节的诊断,而不规则粗钙化则提示non-SCC的恶性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64层CT后处理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长骨恶性肿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后,做多层面重建(MPR)和容积成像(VR) 2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长骨恶性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长骨恶性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22例患者的44个髋关节中,共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关节炎性病变4髋,其中1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MRI发现股骨头坏死17髋,髋关节炎4髋;SPECT/CT融合图像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髋关节炎4髋,且核素骨显像浓聚或稀疏区与MRI征象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相当,两者互为补充,且SPECT/CT融合图像可区分髋臼与股骨头病变,较单纯平面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Tcm-MDP血流、血池及延迟的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与无菌性假体松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9Tcm-MDP血流、血池及延迟的SPECT/CT融合显像,采用视觉分析法,并与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血红细胞沉降率及术后病理等对照.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比较,以单纯延迟的SPECT/CT融合显像骨-假体弥漫性放射性浓聚诊断为关节感染,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0%、77.78%、78.6%;如以血流或血池相任意阳性结合延迟的SPECT/CT融合显像阳性诊断关节感染,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88.89%、92.9%.结论:延迟的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对假体松动和感染的具体部位进行精准定位,99Tcm-MDP血流、血池结合延迟的SPECT/CT融合显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和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能谱CT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能谱CT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能谱CT增强扫描,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15个,乳头状癌结节13个。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对不同期相的70keV图像、碘基图像、水基图像、QC(Quality Check)图像进行评分,记录甲状腺结节乳头状结构的边界、形态、位置,测量40~140keV(以10keV为间隔)各能量水平CT值,计算乳头状结构的能谱曲线斜率,测量碘-水图与水-碘图上乳头状结构的碘、水浓度值。结果①增强扫描图像质量评分中,碘基图像>70keV图像>QC图像>水基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乳头状结构均位于瘤体边像,多形态规则;乳头状癌结节内乳头结构多位于结节中心,且形态不规则并可见棘状突起;③平扫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乳头状结构碘含量显著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0.001),两者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④平扫示结节性甲状腺肿GSI曲线斜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甲状腺增强扫描碘基图像有助于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细节,尤其是结节内乳头状结构;能谱CT平扫定量测量甲状腺结节内乳头状结构可能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是在尿路高密度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兴趣区的连续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获得尿路三维图像(图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 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 g)-1·min-1、(25.324±5.012)ml/100 g、(18.314±22.227)ml·(100 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 g)-1·min-1、(10.369±5.439)ml/100 g、(42.612±17.040)ml·(100 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 g)-1·min-1、(18.221±7.600)ml/100 g、(41.342±21.581)ml·(100 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