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措施,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记录21例确诊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情况及疗效。(2)介入治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术中导丝、导管及球囊辅助碎栓,微导管留置接触溶栓等多种方法应用。(3)评价手术疗效及安全性。(4)随访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从发病到手术治疗时间平均2.7周,术前有2例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入院后平均26h内接受介入治疗,14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1例无变化。有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碎栓球囊破裂,无特殊处理,1例浅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停止手术给予对症处理,于1周后二次手术溶栓治愈。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均存活,仅1例无变化患者的视力完全丧失并伴神经功能损害。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CVST是安全有效的;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让病程超过2个月的部分患者获益;并发症主要与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与血管内碎栓治疗。方法:回顾总结产后CVST患者的诊疗资料,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对1例产后CVST患者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及接触性溶栓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产后CVST早期诊断极其重要,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根据10例重症CVST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机械性破栓术、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及动脉溶栓术中的1种或多种。结果:10例患者均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其中2例联用机械性破栓术,2例联用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4例联用动脉溶栓术。术后仅1例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脑内血肿)。出院时,10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重症CVST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以球囊碎栓、中间导管抽吸为基础的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收集采用球囊碎栓、中间导管抽吸为基础的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的13例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术后1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脑部磁共振静脉成像或DSA检查结果。结果 例1患者上矢状窦及双额顶支静脉部分再通,例9患者右横窦、乙状窦部分再通;例7、例13患者左横窦、左乙状窦慢性闭塞未开通而其余静脉窦完全再通;其他9例患者完全再通。术后1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 0.05)。患者术中和术后未出现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0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9例患者的静脉窦完全通畅。结论 以球囊碎栓、中间导管抽吸为基础的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安全,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介入治疗1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自2004—03~2006—03收治15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2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3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出院前12例患者腰椎穿刺时颅内压达正常,血管造影或MRV检查证实,12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动脉部分代偿。出院时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都得到改善,其中头痛消失11例,轻度头痛3例,失明1例。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妊娠早期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类少见的脑卒中,0.5%~0.8%的CVST患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2])。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早期大负荷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窦内6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联合碎栓、溶栓及充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以"妊娠8周,头痛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5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其中血栓位于髂静脉23例,股静脉29例,胭静脉7例。结果:57例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2例患者溶栓失败后行外科切开取栓,51例临床症状2周内明显改善及消失。溶栓治疗半年后超声随访血管通畅率86%。结论: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方法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少见,传统内科抗凝治疗效果很差.采用微导丝引导下机械碎栓联合脑静脉窦内接触溶栓治疗,旨在进一步探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5-06/2007-04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进行诊断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在微导丝引导下行机械碎栓及接触溶栓治疗,并动态观察症状、体征、颅内压力、影像学改变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结果:11例患者中有10例脑静脉窦实现再通,恢复良好,其中8例完全康复,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仅遗留右下肢轻偏瘫;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有效率高达91%(10/11),无一例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微导丝引导下机械碎栓联合接触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显著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期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分别接受全身抗凝、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并辅助华法林口服6~12个月。结果26例急性期CVST患者中16例患者接受单纯全身抗凝药物治疗,6例接受单纯静脉溶栓,4例接受全身抗凝+血管内溶栓治疗(其中2例因抗凝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转为血管内溶栓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闭塞静脉窦均再通或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随访6~26月,平均18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结论急性期CVST应根据病情程度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表现、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或漏诊,增加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文献报道死亡率达6%~15%[1].早期诊断,迅速疏通闭塞的静脉窦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2005年2月~2010年6月我科运用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1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is a rare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opharyngioma follow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CASE SUMMARY A 56-year-old man who underwent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craniopharyngioma 26 d ago presented gradual headach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while vomiting 5 d post-discharge and required readmission to our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After admission,head imaging examination showed a hyperdense shadow in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and right transverse sinus,edema at the bilateral parietal lobe,and hemorrhage at the left parietal lobe and right occipital lobe;the venous phase of cerebral angiography revealed CVST.The patient was treated immediately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endovascular thrombolysis,and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fter the definite diagnosis.However,the neur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 continued to deteriorate and he died on the fourth day after readmission.CONCLUSION For craniopharyngioma undergo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it is vital to tak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manag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such as diabetes insipidus,severe electrolyte imbalance,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Additionally,the earl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VST is essential when it develops clinical symptoms,especially in patients follow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with a high risk of CVST.Subsequently,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he CVST is critical for preventing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1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循证制定治疗方案。方法检索PubMed(1966-2005)、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79-2005)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5),获取并评价有关抗凝和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及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关于抗凝治疗共检索到1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及8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关于溶栓治疗共检索到2篇系统评价和1篇临床对照试验。无有力证据表明溶栓和抗凝治疗能降低患者的死亡和残疾率,但抗凝治疗可能安全性较好,并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结合本例患者的情况和意愿进行抗凝治疗, 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发生颅内外出血和肺栓塞。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患者,在监测新发颅内外出血和出凝血指标的情况下可进行抗凝治疗。尚需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评价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高危患者中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肝素和血管内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罗秋娥  刘金菊 《全科护理》2011,9(22):1981-198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7例AMI病人行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同时加强溶栓前、溶栓时和溶栓后的护理.[结果] 23例溶栓再灌注效果良好,灌注再通率为85.2%,4例无效,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例,低血压1例.[结论]加强AMI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提高灌注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CVST均行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6例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结果本组13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11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余2例病程较长者残留语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未再发生血栓形成及新的神经功能症状。术中、术后亦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CVST能使闭塞的静脉窦恢复再通,有效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是CVST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溶栓方式治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高危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发生高危P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1例接受单纯动脉介入溶栓治疗,1例接受静脉肺动脉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分析3例患者住院治疗方式、溶栓治疗效果和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并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80例颅内动脉瘤用可控弹簧圈行血管内治疗,对其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5例,术中引起严重脑血管痉挛7例,载瘤动脉或邻近动脉闭塞2例,脑梗死2例,因并发症死亡6例;60例术后不同时期随访,无变化者50例,材料压缩6例,再通4例。结论随着栓塞技术的改进和材料质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弹簧圈栓塞疗效肯定;术后定期随访是必要的,尤其对部分栓塞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模式影像学选择的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以及动脉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解放军第306医院对1例WU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并急诊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90天,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经过静脉溶栓后患者症状部分缓解,很快再次加重,随即进行动脉取栓并发现责任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取栓后血流不能维持,给予急诊支架植入。病情演变过程复杂,最终结局良好,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天随访:患者痊愈,NIHSS 0分,mRS 0级。结论 对于WUS患者,通过多模式影像学选择后进行静脉溶栓以及动脉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