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胆囊壁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 测量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在MRI上的胆囊壁厚度、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直径,并对比患者MRI检查前2周内肝功能检查结果及每毫升病毒复制拷贝数量.将胆囊壁厚度≤3 mm归为A组;将胆囊壁厚度>3 mm归为B组.结果 A组较B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
王硕华  郭峰  程景华 《华西医学》2014,(8):1541-1542
目的探讨B型超声测定术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度与术中胆囊三角显示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12月4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术前B型超声提示的胆囊壁厚情况分为壁厚≥4 mm组(n=17)和〈4 mm组(n=25),分析胆囊三角与胆囊壁厚之间的关系。结果 42例患者术中胆囊三角可显示率为52.4%,其中胆囊壁厚≥4 mm组显示率仅为17.6%,〈4 mm组显示率为76.0%,两组在术中胆囊三角分离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囊壁厚度的增加,胆囊三角显示清晰度减低。结论术前B型超声测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可间接提示胆囊三角显露难易程度,指导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避免因胆囊三角显示不清而造成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窝积液超声诊断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功能科邮政编码830002石梅我院自1992年以来。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000余例,术后B超发现胆囊窝积液6例。病程为术后1~4个月,思音均因右上腹疼痛、向肩背放射来就诊。超声听见:肋缘...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94例腹水患者胆囊壁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三组:恶性瘤性腹水31例;肝硬化腹水49例;肝细胞癌14例,其中13例伴肝硬化。大多数病例均先由B超诊断,胆囊壁≤3mm者为不增厚,>3mm者为增厚,各组胆囊壁厚度及白蛋白水平均经统计学处理。 超声将恶性瘤性与肝硬化性腹水的胆囊壁分为三型:Ⅰ型为单层,壁不增厚型;Ⅱ型为单层,壁增厚型;Ⅲ型为双层,壁增厚型。Ⅰ型多见于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及与壁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量13例XGC与19例壁厚型胆囊癌的胆囊壁最大厚度,并对其以下CT征象进行分析:①胆囊壁间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②黏膜线,③胆囊内壁改变情况,④肝内浸润,⑤肝内胆管扩张,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13例XGC平均壁厚(24.7±16.0)mm,10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8例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5例出现肝内浸润,1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而19胆囊癌平均壁厚(18.3±8.6)mm,6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该6例且均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7例出现肝浸润,12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增厚的胆囊壁间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肝内胆管无扩张,是XG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CT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旁肝肿瘤的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共42个胆囊旁肝肿瘤。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情况的同时,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胆囊壁血流灌注情况,判断胆囊壁损伤情况,并进行后续处理。通过随访评估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术前、术中及术后胆囊壁厚度的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与消融术前比较,40例接受消融治疗患者的胆囊壁术中评估有8例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术中超声造影检查除2例评估为胆囊壁血流灌注缺损外,其他患者胆囊壁灌注较好,这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病理证实胆囊壁热损伤坏死(其中1例出现胆囊穿孔),另有4例患者因多发胆囊结石行切除胆囊。34例保留胆囊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3 d内复查仍有胆囊壁增厚,后续随访中4例恢复,2例保持胆囊壁增厚状态,但均未出现胆囊消融热损伤相关症状。患者术中、术后的胆囊壁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 mm(4.00~6.25 mm) vs 3.50 mm(3.00~5.00 mm),Z=-3.741,P<0.001;5.0 mm(3.0~8.0 mm) vs 3.5 mm(3.0~5.0 mm),Z=-3.735,P<0.001]。术后1个月增强CT/MRI检查证实41个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率为97.6%(41/42),所有消融完全病灶至随访结束均未发生局部肿瘤进展。 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通过反映胆囊壁血流灌注状态判断胆囊壁消融热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壁厚度与胆石性胆囊炎诊断的关系。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1例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前B超检测胆囊壁厚度。结果:胆囊壁厚〉3mm者112例,胆囊壁厚≤3mm者129例。结论:胆囊壁不增厚不能排除胆石性胆囊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胆囊小隆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5例患者空腹常规行胆囊检查,测量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厚度,特别注意观察局部隆起或增厚的胆囊壁的情况。结果:对35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隆起病变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超声诊断胆囊内小隆起病变中具有检出灵敏而准确、经济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胆囊癌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非胆源性疾病胆囊壁双边影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NS)患者胆囊壁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胆囊壁双边影的形成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75例和NS患者43例,检测其血清白蛋白浓度,肝硬化患者按血清白蛋白浓度分为〉35g/L、30~35g/L、〈30g/L3组,超声测量胆囊壁厚度。结果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高于NS组(P〈0.01),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患者中胆囊双边影的发生率低于NS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白蛋白浓度低于肝硬化组(P〈0.05),胆囊壁增厚患者随着白蛋白浓度降低(P〈0.01),胆囊壁双边影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但各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蛋白〉35g/L组双边型胆囊壁的厚度小于其他组(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可能是非胆源性疾病胆囊壁双边影形成的一个主要机制,白蛋白水平越低,胆囊壁双边影的发生率越高,通过超声观察胆囊壁的变化可间接反应其水平。  相似文献   

10.
景江红  武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17-4717
目的探讨腹水性质与胆囊壁特征性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比47例经超声检查的恶性肿瘤患者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胆囊壁不增厚12例,阳性诊断率为92%,而肝硬化性腹水胆囊壁增厚改变明显。结论通过超声观察胆囊壁厚度的特征性变化能够有助于腹水的性质的鉴别,并对腹水病因的寻找及判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病情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慢性HBV携带患者的超声检查及肝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肝脏大小及形态、肝脏回声、胆囊壁厚度、脾厚度及长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等超声特征性表现。结果慢性HBV携带患者230例中,超声检出:肝脏回声异常156例(检出率67.8%),胆囊壁异常150例(检出率65.2%),脾脏肿大20例(检出率8.7%);病理检出:S0~S1,169例(占73.5%);S2~S4,61例(占26.5%);G0~G1,156例(占67.8%);G2~G4,74例(占32.2%)。结论超声检查对慢性HBV携带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病情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癌肝侵犯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胆囊癌肝侵犯CT资料。结果:肿块型11例,腔内型2例,厚壁型4例。侵犯肝左内叶5例,肝右叶前段3例,同时侵犯肝左内叶及右叶前段9例。5例侵犯深度〈2cm,12例侵犯深度〉2cm。CT表现为胆囊窝脂肪间隙消失,邻近胆囊窝的肝脏组织内出现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胆囊癌肿与肝脏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肝内病灶不规则强化。结论:CT对胆囊癌肝侵犯的诊断及I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肝硬化组与165例住院健康体检对照组的B超及肝功能资料.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与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者达80.5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74,P〈0.05)。与肝硬化胆囊壁正常组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组门静脉宽度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后、腹水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9.18、4.43,x^2=-18.32,P均〈0.05)。与肝功能Child—pugh A组比较,Child—pugh B、Child—pugh C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19.49,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胆囊壁增厚对判断肝实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对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胆囊癌和37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重点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结果胆囊癌CEUS表现为病灶与胆囊壁同时显影,肝动脉期以增强明显为主,肝门静脉期以低增强为主。在CEUS增强早期呈高增强或等增强并在造影剂注射后35 s内变低增强者在胆囊癌中占95.0%(19/20);良性病变中占16.2%(6/37)(P=0.000)。病变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者在胆囊癌中占80.0%(16/20),良性病变中占23.3%(7/30)(P=0.000)。病变处胆囊壁完整性破坏者在胆囊癌中占85.0%(17/20),良性病变中占0.0%(0/37)(P=0.000)。超声检查诊断胆囊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92.98%、敏感性95.00%和特异性91.83%。结论 CEUS可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癌的准确率,能显著改善对胆囊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活体肝移植术前对拟捐肝者257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碘浓度监测扫描,自动触发技术进行的肝动脉期、门脉期以及肝静脉期等3期扫描。延迟扫描时间,动脉期22-25 s(中位数23 s),门脉期42-53 s(中位数47 s),肝静脉期65-75 s(中位数70 s)。对比剂注射模式为5 mL/s生理盐水20 mL+暂停+4-5 mL/s对比剂70-120 mL+5 mL/s生理盐水30 mL。图像后处理包括肝脏管道系统重组和肝体积测量。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肝动脉、门脉和肝静脉。活体肝体积测量有全肝体积,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和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在同一扫描时相上,测量肝脏和脾脏的CT值,并计算肝脾CT值比值。结果:拟捐肝者257例中,184例行肝移植手术。其中,179例供体接受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4例双供肝,1例合肝。全部捐肝供体术后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和死亡发生。利用64层螺旋CT可对肝脏进行多时相扫描,以及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和肝体积测量。结论:64层螺旋CT多时相扫描,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和肝体积测量,可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术前的供体影像学评估,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的CT诊断及对手术指导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并分析其对手术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7例,均经螺旋CT平扫,19例经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层厚7mm,3mm薄层重建。结果:胆囊癌腔内肿块型3例,胆囊壁增厚型5例,浸润型9例,混合型10例。肝脏受侵犯11例,肝内转移4例,淋巴结转移10例,腹水5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7例,胰腺、肝曲结肠、十二指肠受累各2例,胃受累1例。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分期及指导手术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变化异同。方法 按发病原因的不同将7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4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15例,酒精性肝硬化组1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2例,药物性肝硬化组3例。采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超对78例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分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进行检测。结果 各组间在以上各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比肝功能减退与胆囊壁变化的关系密切;肝功能减退时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的增高可能与胆囊壁变化呈并行关系;雌激素可能参与胆囊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将常规扫描读片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的读片结果与常规横断位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联合应用阑尾显示率达到100%(60/60),阑尾外径增大、阑尾壁增厚的显示率也明显提高。结论:联合应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提高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眶内壁纸样板变异中的价值。方法35例眶内壁纸样板变异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处理,评价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结果35例纸样板变异表现为弧形或裂隙状内移;横轴位和冠状位在显示变异位置和凹陷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矢状位(P〈0.05);对凹陷范围评估,横轴、冠状和矢状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横轴位最准确;容积再现显示9例纸样板边缘位置的凹陷变异。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有重要价值,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对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良好,容积再现对评价边缘位置的变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