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肺部病灶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病灶体积和病灶糖酵解(Lesion glycolysis,LG)变化率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31例患者行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常规显像是在注射18F-FDG后60 min,延迟显像是在注射18F-FDG后120 min开始扫描)。男25例,女6例。年龄(57.90±13.38)岁。肺部良性病灶12例(炎症4例、肺结核8例),肺腺癌和鳞癌15例,肺转移性肿瘤4例。所有患者的数据选择SharpIR+VUE HD+TOF(Time of flight,TOF)重建PET图像。采用GE PET VCAR工具获得病灶最大SUV(SUVmax)和平均SUV(SUVav)、体积和LG的值以及变化率。结果: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在炎症、肺结核、炎症+肺结核、原发肺癌和肺转移性肿瘤延迟显像中,肺部病灶SUVmax、SUVav均具有不同程度增加,SUVmax增加的程度大于SUVav;炎症SUVmax和SUVav增加程度最高为17.97%,而原发性肺癌增加程度最低为2.62%。但是病灶的体积和LG却是既有增高也有降低。肺结核组患者的体积降低最明显,为-35.4%,原发性肺癌LG降低最明显,为-19.00%。结论:采用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病灶SUVmax和SUVav变化率并不能鉴别肺部病灶的良恶性,病灶体积和LG变化率有潜力提高对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以实现对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时间飞行(TOF)技术PET/CT和PET/MR检查体部恶性病变SUVmax值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OF-PET/CT和TOF-PET/MR检查的体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分为先PET/CT后PET/MR组和先PET/MR后PET/CT组,每组10例。采用Bland-Altman图评价两次检查病灶SUVmax值的一致性,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评价扫描顺序和机器类型对病灶的SUVmax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TOF-PET/CT与TOF-PET/MR检查病灶的SUVmax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扫描顺序对于恶性病灶的SUVmax有影响(F=46.00,P<0.001),而机器类型对恶性病灶的SUVmax值无影响(F=0.005,P=0.95)。结论 TOF-PET/MR和TOF-PET/CT在体部恶性病变SUVmax值测量方面具有相当的诊断价值,且延迟显像SUVmax的增加与采集时间有关,而与检查机器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前常用的两种重建方法(TrueX和OSEM)对肿瘤病灶SUV值的影响,为PET/CT显像技术操作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材料:NEMA IEC Body Phantom Set模型及40例确诊全身多发病灶肿瘤病人(肿瘤及其转移病灶>10处),行PET/CT扫描后分别采用TrueX和OSEM重建。每个病人选取10~15个实性病灶(CT显示),利用TrueD软件测量SUV值和体积。结果:模型与40例肿瘤病人两种重建方法总体上对于SUVmax(t=-0.145,P>0.05)和SUVavg(t=-0.141,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27个病灶中有65%的病灶显示TrueX的SUVmax小于OSEM。在TrueX重建方法所测得的VOI50%<1cm3时两者所得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在TrueX中SUVmax>15时(21个病灶),两种重建方法SUVmax的差值为3.09±1.48,两者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48,P<0.05)。结论:TrueX与OSEM重建方法相比,对于较小肿瘤病灶及较高SUV时的肿瘤病灶,SUV平均值和最大值存在差异。因此应用PET/CT对肿瘤病人进行疗效监控及随访时,应保证重建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正则化重建算法对恶性肿瘤病灶半定量参数的改变及受肿瘤病灶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行全身18F-FDGPET/CT扫描的患者53例,将PET图像按照OSEM、TOF、TOF+PSF、BPL四种方式进行重建,分别测量肿瘤病灶相关参数,比较组间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分析其变化率与病灶大小和摄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BPL重建后摄取代谢参数SUVmax和SUVmean、SBR显著高于非BPL,体积代谢参数MTV显著低于非BPL(P <0.01)。OSEM组(vs.BPL)%△SUVmax、%△SUVmean、%△SBR和%△MTV显著高于TOF组(vs.BPL)和TOF+PSF组(vs.BPL)(P <0.01)。OSEM、TOF和TOF+PSF组的%△SUVmax、%△SUVmean和%△SBR与病灶大小及病灶摄取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MTV和%△TLG均与病灶大小与病灶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BPL重建算法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病灶的SUV...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乳腺癌灶的大小,乳腺组织密度、年龄、绝经状态对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标准摄取值的影响。方法:对27例临床疑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3例绝经前期和14例绝经后期)行18F-FDG PET/CT显像。应用ROI技术行半定量方法测得癌灶的SUVmax,并应用图像处理软件镜像技术勾画对侧正常组织的SUVmax。与乳腺病变的大小、组织密度、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患者共32个病灶。病理证实,乳腺癌25个,良性病变7个。乳腺癌病灶SUVmax为5.08±3.55,良性病变SUVmax为1.17±0.31,对侧正常腺体组织SUVmax为0.76±0.52。乳腺病灶SUVmax与病灶的最长径呈显著性正相关(r=0.546,P<0.05)。病灶SUVmax与患者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r=-0.45,P<0.05)。正常乳腺组织的SUVmax与患者年龄无显著性相关(P>0.05)。病灶与正常乳腺组织SUVmax与CT值、绝经状态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乳腺病变患者年龄及病灶大小影响18F-FDG SUVmax,在疾病的良恶性鉴别时应引起关注。当病变组织密度发生较大变化时,18F-FDG PET可对乳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提供较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重建条件组合对不同大小病灶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一体化PET/MR对于小病灶的最佳图像重建方案。方法 采用GE SIGNA TOF PET/MR系统对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推荐标准的PET图像质量(IQ)发射体模进行扫描,并对列表模式PET原始数据按照以下条件分别组合进行重建: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子集:28;迭代次数:1~9次);重建矩阵(128×128,192×192,256×256);高斯低通滤波器,半高宽(FWHM)(1~6 mm);单独使用飞行时间(TOF)技术;单独使用点扩散函数(PSF);同时使用TOF和PSF(TOF+PSF);不使用TOF和PSF(NOTOF+NOPSF)。分析不同重建条件下图像对比度恢复(CR)、背景变化率(BV)和信噪比(SNR),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10 mm和13 mm小球在OSEM(3次迭代,28个子集)、192×192矩阵、2 mm高斯滤波半高宽、TOF+PSF重建组合下信噪比最高,分别为13.31%、21.73%,13.31%、21.73%,25.74%、35.80%和26.25%、46.01%。结论 3次迭代、28个子集、192×192矩阵、TOF+PSF为本研究条件下一体化PET/MR对于模拟小病灶的最佳图像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一体化全身PET/MR检查中"热气管征"伪影具体的发生部位、概率,以及飞行时间(TOF)技术在减轻该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5例受检者进行一体化全身PET/MR检查后的"热气管征"伪影出现部位及发生概率情况,同时评价非TOF技术下的一体化全身PET/MR和一体化全身TOF-PET/MR检查图像上"热气管征"出现情况。结果 一体化PET/MR检查中出现"热气管征"伪影的部位分布在鼻窦、气管、胃窦、结肠和直肠,发生率分别为60.00%(63/105)、68.57%(72/105)、8.57%(9/105)、20.00%(21/105)和16.19%(17/105)。非TOF技术一体化PET/MR图像上不同部位的"热气管征"伪影的SUVmax分别为4.09±2.17,1.77±0.81,1.75±0.85,3.73±0.51和11.77±8.39;SUVmean分别为3.19±1.87,1.38±0.70,1.44±0.85,2.68±0.46和6.78±4.19。非TOF技术的一体化全身PET/MR图像上的"热气管征"伪影部位的SUVmax和SUVmean值均高于一体化TOF-PET/MR全身图像上相应部位(P均<0.01)。结论 一体化全身PET/MR检查中"热气管征"伪影主要存在于鼻窦、气管和消化道,其中气管最常见。TOF技术有助于明显减轻一体化PET/MR图像上的"热气管征"伪影,从而显著提高一体化PET/MR检查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淋巴瘤脾脏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18 F-FDG PET/CT诊断为淋巴瘤脾脏浸润的42例患者,分析脾脏体积、病灶大小、病灶密度、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正常肝脏SUVmax。结果 42例淋巴瘤脾脏浸润的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其中Ⅰ型(单纯弥漫型浸润)24例、Ⅱ型(单纯结节型浸润)13例,Ⅲ型(混合型浸润)5例。在淋巴瘤浸润脾脏病灶的SUVmax中,Ⅱ型、Ⅲ型Ⅰ型(P均0.05),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奇金病(H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淋巴瘤与T细胞/NK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0.18、0.17);T细胞/NK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脾脏淋巴瘤浸润有明显优势,其表现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淋巴瘤浸润脾脏结节样病灶的18F-FDG摄取显著高于弥漫性病灶;T细胞/NK细胞淋巴瘤累及脾脏较HD更多表现为Ⅰ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病灶的糖代谢指标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变总体糖酵解(TLG)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并在治疗前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以30% SUVmax及50% SUVmax为阈值测定MTV和TLG,疗效评价采用PERCIST标准。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化疗治疗前后的指标的变化率ΔTLG30% SUVmax(u=73,P=0.003)、ΔMTV30% SUVmax(u=73,P=0.003)、ΔTLG50% SUVmax(u=65,P=0.025)、ΔMTV50% SUVmax(u=65,P=0.025)和ΔSUVmax(u=74,P=0.003)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以30% SUVmax勾画,MTV和TLG的变化率分别为56.3%,62.2%时可以判别出化疗敏感者,而以50% SUVmax勾画时,MTV和TLG的变化率分别为63.3%和68.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原发病灶的糖代谢指标TLG和MTV的变化率有助于筛选出化疗敏感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显像中非增强CT对FDG摄取阴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2006年5~12月期间在本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具有病理结果的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FDG低,无摄取病灶即FDG摄取阴性病灶,根据Ford研究中的标准,分为有显著价值组、有部分价值组及无显著价值组3种。结果: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55.5%(66/119)为初次分期,44.5%(53/119)为治疗后再分期或疗效评价。283个FDG摄取阴性的异常病灶主要分布在头颈部(n=40)、胸部(n=97)、腹部和盆腔(n=128)、骨骼(n=18)。其中显著价值组n=9(3%)、部分价值组n=121(43%)、无显著价值组n=153(54%)。本次研究中检出9个有显著价值异常病灶,包插转移性肺结节4个、成骨性转移病灶1个、脑转移病灶1个、肝血管瘤1个和肾脏占位2个。结论:PET/CT中非增强CT扫描不仅可进行衰减校正和解剖定位,而且低剂量CT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FDG摄取阴性的异常病灶中仅少数病灶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处理;诊断性CT无疑可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寻找其最佳诊断界值;探讨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方法 134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50分钟PET/CT全身图像,将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或治疗随访结果对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SUVmax对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通过散点图和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病灶的大小、病理类型对病灶SUVmax的影响.结果 肺内病灶恶性病变组的SUVmax高于良性病变组(t=6.327,P<0.05);ROC曲线上SUVmax的最佳界点为4.16,以SUVmax>4.16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82;绘制散点图以分析病灶大小对SUVmax的影响,结果表明病灶大小与病灶SUVma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10,P<0.05);在分析腺癌、鳞癌、结核等病理类型对SUVmax的影响时,通过协方差分析修正病灶大小的影响后,鳞癌组SUVmax大于结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的SUVmax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SUVmax的诊断界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以SUV≥2.5作为标准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炎性介质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清除效果,并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疗效。方法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即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18人,每4周测1次血常规,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随访3月,检测受试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EPO的用量与红细胞压积(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抵抗的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组内对比,HDF组和HD+HP组患者CRP、IL-6、PTH、EPO/Hct有所下降(HDF组t=3.642,P=0.002;t=4.019,P=0.001;t=8.724,P〈0.001;t=8.386,P〈0.001。HD+HP组t=5.493,P〈0.001;t=8.425,P〈0.001;t=12.216,P〈0.001;t=5.128,K0.001),HD组各监测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PO用量、EPO/Hct、CRP、IL-6、PTH有统计学差异(F=27.538,P〈0.001;F=-8.358,P=0.001;F=12.269,P〈0.001;F=12.385,P〈0.001;F=11.139.P〈0.001),HDF组及HD+HP组EPO用量、EPO/Hct、CRP、IL-6、PTH均低于HD组(P〈0.001,P〈0.001;P=0.002,P=0.001;P=0.008,P〈0.001;P=0.008,P〈.001;P〈0.001,P〈0.001),其中HD+HP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HDF组(P=0.032;P=0.032)。相关性分析提示EPO/Hct与CRP、IL-6、PTH呈正相关(r=0.33,P〈0.05;r=0.28,P〈0.05;r=0.42,P〈0.05)。结论HDF及HD+HP治疗能够提高尿毒症患者EPO疗效并能减少EPO用量,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改善了该人群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对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烟台毓璜顶医院门诊及住院的84例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HD,30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HDF,27例)、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组(L-CN+HD,27例)。常规血液透析组行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在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2.0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3次/周。治疗前、治疗后8周分别观察3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3组患者经过8周的充分透析治疗后,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及不宁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χ2值=13.87,17.52,25.37,9.20;P<0.05);L-CN+HD、HDF组治疗后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加快(t值L-CN+HD/HDF=10.1/12.3,12.7/13.4,16.8/18.1;P<0.05),治疗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对照组(F值=25.63,32.83,22.5;P<0.01),而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组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613;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联合左卡尼汀或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李倩  黄钢  刘建军  孙晓光 《中国临床医学》2013,20(4):434-436,442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乳酸脱氢酶-V(lactate dehydrogenase V,LDH-V)、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的表达及它们与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的关系。方法:54名肺腺癌患者,术前1周进行PET-CT显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LDH-V、AKT1、Glut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术前PET-CT所得的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肺腺癌中,LDH-V、AKT1及Glut1表达的阳性率为88.89%、88.89%、68.52%,LDH-V表达与AKT1及Glut1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1和0.270,P〈0.01和0.05);SUVmax与肿瘤最大直径(maximal diameter,Dmax)呈正相关(r=0.524,P〈0.01),Dmax〉2 cm患者(n=30)的SUVmax与Glut1表达呈正相关(r=0.407,P〈0.05);SUVmax与病理分级、LDH-V及AKT1表达无关。结论:LDH-V、AKT1及Glut1在肺腺癌中广泛表达且LDH-V表达与AKT1及Glut1表达密切相关,Glut1在肺腺癌18F-FDG摄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抵抗素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rrH)的清除及意义。方法选择MHD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hration,OL—HDF)组31例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抵抗素水平,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血磷、PTH浓度,计算清除率。结果OL—HDF组和HD+HP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L—HDF组和HD+HP组患者治疗后BUN、Cr、UA、血磷、阳H及抵抗素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笨砰均育统计学意义(P均〈0.01)。OL-HDF组患者抵抗素、PTH、BUN、Cr、UA、血磷清除率均高于HP+HD组,且除PT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L—HDF和HP+HD均能清除抵抗素和PTH前者对抵抗素清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模式对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在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次(对照组)后,再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即单纯超滤+血液透析(试验组A),钠梯度血液透析(试验组B)和钠梯度+超滤梯度血液透析(试验组c),每种模式分别进行10次。比较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超滤+常规血液透析模式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与一般常规血液透析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钠梯度血液透析模式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显著低于一般常规透析模式(P〈O.05);钠梯度+超滤梯度血液透析模式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显著低于一般常规透析模式(P〈O.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血液透析过程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可首选钠梯度+超滤梯度血液透析或钠梯度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制备兔窒息心肺复苏模型,研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对心肺复苏中的肺保护和心肌损伤的保护。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手术对照组6例;肾上腺素组12例(0.02mg/kg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组12例(0.02mg/kg肾上腺素+0.5mg/kg艾司洛尔)。麻醉后,气管切开,窒息诱导心脏骤停,制备心肺复苏模型。分别在窒息前和复苏后240min测量肺的干湿比、肌钙蛋白I以及血细胞比容以及评估肺的损伤和心脏的损伤,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肺的湿于比在肾上腺素组和联合应用组分别为(6.1±1.15)、(4.5±0.78),P〈0.01。血细胞比容在肾上腺素组明显高于联合应用组(11.3±2.9)%、(6.6±3.7)%,P〈0.01。肌钙蛋白I在联合用药组(0.51±0.13)显著低于肾上腺素组(0.74±0.12)(P〈0.01)。结论:在CPR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可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和防止血细胞比容的增加,同时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将38例ESRD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液透析灌流(hemodialysis+hemoperfusion,HD+HP)、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3组,分别于血液净化前、血液净化4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经平均Ridit分析,HD、HD+HP、PD均能有效改善ESRD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平均R值分别:R1=0.48,R2=0.41,R3=0.40,总R=0.50,95%CI分别:0.42~0.63,0.26~0.57,0.24~0.57,?2=7.359,P=0.025),两两比较发现PD组、HD+HP组均明显优于HD组(U=2.490,P=0.010;U=2.470,P=0.010),HD+HP组与P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U=0.070,P=0.94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经过4个月的治疗,HD组正中、胫前、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净化前增快,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500,t=0.700,t=0.700,P>0.050);HD+HP组、PD组3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t=3.020,t=3.130,t=2.920;t=3.390,t=3.550,t=4.010,P<0.01),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HD组(t=5.560,t=5.230,t=4.580;t=5.030,t=4.610,t=5.570,P<0.01);PD组较HD+HP组3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虽增快,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1.530,t=1.140,t=0.980,P>0.05)。结论在改善ESRD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上PD和HD+HP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HD;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尿毒症中、大分子毒素的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