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左室构型正常时左室收缩功能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且左室构型正常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总体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检测左室扭转角度及速度。结果:高血压组左室扭转角度、扭转速度峰值,心底旋转角度及速度峰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组心尖旋转角度与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呈正相关(r=0.829,P<0.05)。结论:左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左室扭转增大,STI可检测出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左室构型及功能的改变,近年来其引起的右室重构及功能损害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构型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左心房内径正常且左心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减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获得左心房侧壁、下壁、前壁及后壁的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DSR)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A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SSR和DSR均减小(P<0.01),而ASR增大(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即出现左心房功能变化,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PH)无左室重构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无左室重构PH患者28例、健康志愿者44例,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应变率成像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e,Va)及应变率(SRe,SRa)。结果: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心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可以对PH无左室重构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准确的估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并比较纯收缩期高血压、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高血压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升高类型不同分组,其中纯收缩期高血压(ISH)(A组)35例,纯舒张期高血压(B组)30例,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高血压(C组)45例,同期选择30例血压正常人作对比。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对其颈动脉行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各参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昼夜变化规律四组一致,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大于夜间血压变异,A组血压变异各参数显著大于其他高血压组。高血压各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明显的相关性,前者对后者有促进作用;纯收缩期高血压比纯舒张期、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高血压更易引起颈动脉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测量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形成情况。结果:高血压组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左室肥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及左房追踪技术(Left atrial tracking,LAT)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左心房容积与功能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2例和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133例,按Ganau法将EH组分为:正常左室构型组(Ⅰ组)、向心性重构组(Ⅱ组)、向心性肥厚组(Ⅲ组)、离心性肥厚组(Ⅳ组)。应用RT-3DE技术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每搏量(LA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管道容积(LACV)。应用LAT技术获得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测量得到: LAVmax’、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根据公式计算得到:LASV’、L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比较EH各组与对照组、EH组内的差异性。结果:①EH组LAVmax、LAVmin、LASV、LAEF、LAVmax’、LAVmin’、LASV’、LAEF’值高于对照组,LACV、LAVp值小于对照组。②EH组内:向心性肥厚组(Ⅲ组)和离心性肥厚组(Ⅳ组)各参数变化明显(P<0.01),LAEF与LAEF’值在离心性肥厚组(Ⅳ组)较向心性肥厚组(Ⅲ组)减低(P<0.05);向心性重构组(Ⅱ组)LACV与LAVp值较正常左室构型组(Ⅰ组)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早期即正常左室构型时左心房储存功能及助力泵功能增加,管道功能减低;离心性肥厚阶段左心房助力泵功能减低。正常左室构型与向心性重构阶段左心房管道功能无变化。RT-3DE及LAT两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评价不同左室构型EH左心房的容积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重对心脏结构、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100名体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BMI<25 kg/m2,47名)和超重组(BMI≥25 kg/m2,53名)。对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超重对心脏结构、功能及颈动脉IMT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超重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颈动脉IMT增高,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和E/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与LVDD、IVST、LVPWT、LVM、LVMI、A峰、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与E/A、E峰均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超声检查发现无任何临床症状的超重人群可发生左心室增大、舒张功能减退以及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与左室造影对室间隔缺损(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与左室造影二种方法,对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27例患者进行检查,分别观察VSD并膜部瘤的位置、大小、膜部瘤的形态及距主动脉瓣环、三尖瓣环的距离,术前二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FI对VSD并膜部瘤检出率92.6%、左室造影检出率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DFI与左室造影二种方法对VSD口的大小测量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但对VSD并膜部瘤,其VSD上缘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对人体无损伤,重复性好,对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可提供较淮确的依据,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1例和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实时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启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模式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根据Ganau分类法,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32例)、向心性重构(22例)、向心性肥厚(28例)和离心性肥厚(19例)4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V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0.01),并且Vs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各组间呈逐渐减小的变化(P<0.05,0.01)。结论: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能够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构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构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和22例对照者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干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H组中,又分为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结果EH组CCA-IMT和BIMT高于对照组,其中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降低,PSV/ED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在LVMI增高组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VMI与IMT、BIMT、PI、RI呈正相关,与PSV、EDV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颈动脉重构的发生早于左室心肌重构,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扩张性改变与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关系。方法 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比观察32例高血压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主动脉扩张性(aortic distensibility,AD)与年龄、血压以及左心室向心性重构参数-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RWT)的关系;以正常对照组AD平均值-1.645倍标准差作为正常低限值将高血压患者分组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别;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高血压病患者AD与RWT等参数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高血压患者AD减低组的RWT、年龄、收缩压等参数与AD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组AD与RWT、年龄、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RWT、年龄、收缩压依次进人方程。结论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扩张性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其程度与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年龄及收缩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左心室几何构型与心房电-机械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中高血压左心室几何构型与心房电-机械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23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病史,67例无房颤病史.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按超声心动图Ganau分类方法再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左心室几何构型正常组(NG组,30例),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CR组,20例),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CH组,16例),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EH组,24例).采用TDI分别测量心电图P波起始至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处和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Aa波起始点的心房电-机械时间(LP-A和RP-A).结果 房颤组的LP-A与RP-A值均较无房颤组延长(P〈0.01);无房颤组的LP-A与RP-A值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与NG组比较,CR组、CH组和EH组的LP-A与RP-A值均延长;与CR组比较,CH组和EH组的LP-A与RP-A值均延长(P〈0.05);LP-A和RP-A值在CH组与EH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随左心室几何构型的进展逐渐延长,在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延长最为明显,其有可能成为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进行综合评估,并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观察PIH孕妇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方法PIH孕妇27例(PIH组),平均动脉压108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年龄及孕周匹配的30名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启用超声射频信号技术中的血管内-中膜定量技术(QIMT)及血管硬度定量分析技术(QAS)测量两组孕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结果 PIH组孕妇颈总动脉IMT、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等容收缩期到射血期转折点压力(PT1)、动脉增强压(AP)及动脉压增强指数(AIx)分别为(466.84±118.50)μm、(7.09±1.97)m/s、(127.50±14.29)mm Hg、(5.14±3.39) mm Hg及(7.58±8.7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86.58±125.79)μm、(5.95±1.11) m/s、(105.89±11.02)mm Hg、(1.98±2.19)mm Hg及(-4.79±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60、2.660、3.460、3.460、3.460,P值均<0.01).结论 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PIH孕妇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弹性减低.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可敏感地反映弹性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功能的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扩张性、顺应性及血流参数作为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功能作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收缩末管径、舒张末管径和血流阻力指数均有增大,颈动脉扩张性及顺应性明显降低,并且与二尖瓣血流E/A比值及二尖瓣环运动e/a比值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的不同构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血压病组172例,对照组123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RWT);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有无二尖或主动脉瓣反应及其程度,以肱动脉血压和左心排血量计算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根据LVMI与RWT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不同构型,并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SVR特征。结果 高血压病组左室正常型占49.42%,向心性重构型9.30%,向心性肥厚型11.63%,离心性肥厚型29.65%,离心性肥厚组中度二尖瓣反流者较多,SVR最高者为向心性重构组,其次为向心性肥厚组,再次为左室正常组,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的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在高血压病中层得中,离心性肥厚较向心性肥厚更为常见,向心性重构也占一定的比例,向心性肥厚及向心性重构主要与压力负荷过重有关,离心性肥厚既有压力负荷过重,又有容量负荷过重,向心性重构还可能与容量低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高血压组:选择山东省泰山疗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4±8)岁。另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126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IMT犤(1.06±0.05)mm犦明显比正常对照组犤(0.73±0.02)mm犦增厚(t=57.29,P<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5.8P<0.001)。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38,-0.46,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紊乱引起血管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原发性高血压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作对照研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和血流阻力指数(RI)均有增大(P<0.05或P<0.01),并且在左心室肥厚组更为明显;颈动脉IMT、扩张性(CD)及顺应性(CC)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比值(E/A)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e、a峰比值(e/a)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