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例1,女,2岁6个月。骶尾部肿物2月余,精神、食纳差,排大便困难,偶排尿差。查体: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腹平软,未扪及肿块,骶尾部可见一约8cm×8cm大小的肿物,肿物表面皮肤无红热,质较硬,无明显压痛,边界欠清晰,活动度差,肛诊右后位可扪及一实性肿物,质硬、固定。实验室检查:AFP阳性。CT扫描:骶尾部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8cm×7cm×7cm,密度不均,CT值23.9~47.1Hu,未见明显囊性变及钙化灶,肿块向前后膨突,臀中部软组织明显膨隆,直肠被推挤向前方,骶尾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图1)。手术所见:瘤体约12cm×12cm×12cm,呈表皮样,包膜欠光整,瘤体… 相似文献
2.
病例 女,2岁,主因发现骶尾部肿物2月伴跛行1周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腹部及腰背部皮肤无红肿、无静脉曲张,左右臀部对称,于骶尾部深部似可触及肿物,边界欠清,尾骨尖不易触及.指肠检查食指进入顺利,直肠黏膜尚光滑,于直肠后壁似可触及肿物位于直肠后方,不可推动.壶腹部空虚,拔指后未见有气便排出.CT检查:于盆腔内骶尾部直肠左后方可见一巨大混杂密度影,大小约为6.7 cm×5.9 cm×4.5 cm,肿物向后生长,突出于骶骨后方,占位向后包绕骶尾骨,向前推挤直肠,病变分界不清.病变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病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并可见强化的血管影.膀胱及子宫边界清晰,所见骨盆各骨质结构正常.余解剖结构三期强化未见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16例均表现骶尾部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整,密度/信号不均匀,常见出血及程度不同坏死囊变区,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可见条状血管样强化,1例可见蜂窝状强化。2例肿块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16例卵黄囊瘤AFP均升高。【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血清AFP检测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黄囊瘤的CT表现。结果:10例发病部位为肝1例、睾丸4例,卵巢5例。CT表现:8例>5 cm,7例边界较清,8例囊实性肿块,7例伴有壁结节,出血及钙化各1例,10例增强实性部分逐渐强化,8例有转移。结论:卵黄囊瘤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生殖细胞肿瘤,CT在卵黄囊瘤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MYST)的CT、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确诊的PMYST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14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同时接受PET/CT检查。结果 14例病灶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最大径4.10~13.50 cm,平均(10.65±2.27)cm,其中13例(13/14,92.86%)最大直径均≥ 10.00 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多发条形、细线状分隔样强化灶及片状无强化区,中度强化11例(11/14,78.57%),轻度强化3例(3/14,21.43%)。5例(5/14,35.71%)病变累及心包,3例(3/14,21.43%)累及左侧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1例(1/14,7.14%)累及右中上肺。3例(3/14,21.43%)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转移、右下肺转移各1例(1/14,7.14%),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各7例(7/14,50.00%)。7例病灶放射性摄取均明显增高。治疗后9例(9/14,64.29%)病情稳定或完全缓解,5例(5/14,35.71%)病情进展或术后复发。结论 PMYS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前纵隔巨大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肿块,常侵及周围血管及组织、脏器,多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呈多发条形、线状分隔样强化灶及片状无强化区是其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代谢。 相似文献
7.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为一种来源于胚胎期卵黄囊的生殖细胞肿瘤.该肿瘤在成人与儿童均有发病,发生率低,大多原发于睾丸和卵巢[1],发生于性腺外组织的内胚窦瘤则更是少见,临床上大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出现.我们新近发现1例婴幼儿胰头原发性内胚窦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女,56岁,因反复左侧鼻阻、头晕6月入院。查体提示左侧鼻窦、上颌窦区压痛,鼻中隔不规则偏曲。首次术前副鼻窦CT平扫示左侧上鼻道内占位,病灶累及副鼻窦并凸入鼻咽及前颅窝,鼻中隔、左侧上颌窦壁、双侧筛骨内壁、筛板、鼻甲骨及蝶窦前壁多发骨质吸收破坏。首次术前头颅MRI提示左侧上鼻道内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呈T1WI稍高信号和T2WI混杂信号,伴部分囊变,鼻中隔受压向右偏移,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行内镜下鼻腔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鼻腔恶性上皮样周围神经鞘瘤(Epithelial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EMPNST)。术后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额部胀痛,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双侧鼻腔鼻阻、血涕,无失嗅、感觉异常、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不适。查体:双侧鼻腔黏膜肿胀,腔内可见少量血痂及清性分泌物,无活动性出血。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10.
11.
张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2):151-151
病例男,10月,因"生后发现右侧睾丸肿物至今,明显增大4月"入院。患儿生后即被家长发现右侧睾丸较对侧略大,未经特殊处置,近4月来肿物逐渐增大,当地医院诊断为鞘膜积液,未经特殊治疗,后肿物继续增大,拟手术治疗。查体:阴茎发育可,双侧阴囊无红肿。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患者 ,2 8岁 ,产后 4个月 ,转经正常 ,下腹隐痛伴盆腔包块半月 ,于 2 0 0 0 - 0 8- 0 7收入院。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妇检 :子宫前位 ,大小正常 ,子宫右后方可触及约 6 cm直径的包块 ,与子宫粘连较紧 ,活动差 ,双附件无异常。查血、尿 HCG阴性 ,AFP阴性。于 2 0 0 0 - 0 8- 14剖腹探查 ,术中见 :腹水征征(- ) ,膈肌、肝、大网膜无异常发现 ,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正常 ,子宫直肠凹可见 10 cm× 10 cm× 9cm包块 ,与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后壁下段相邻 ,包膜完整 ,即行子宫直肠凹肿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 :卵黄囊瘤 ,术…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35岁.因反复头痛1年余,加重1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胀痛为主,呈进行性加重,偶感头皮麻木,伴左耳耳呜,伸舌费力,有震颤,感觉吞咽困难,偶有左侧口角流涎,伴有肢体抽搐6次,发作时牙关紧闭,不能言语,数分钟恢复.近1月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体检:T:36.7℃ P:60次nin,BP:120/77 mmHg(1 mmHg--0.133 kPa),左侧瞳孔D=3 mm,对光反应灵敏;右侧瞳孔 D=4 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发射均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无异常. 相似文献
14.
15.
患儿女,7岁.因间歇性腹痛20天、加重1天、偶扪及腹部包块就诊.体格检查:T 36.9℃,P 90次/分,R 25次/分,BP 95/38 mmHg;腹软,右下腹可扪及包块,质韧,轻压痛,无反跳痛,活动度大.AFP 1260 ng/ml. 相似文献
16.
病例 男.57岁.以渐进性鼻塞摩1年,头痛流血性鼻涕3个月入院。既北曾以“鼻息肉”诊断做过3次手术.但均来做病检查。 相似文献
17.
18.
病例女,4月,主因阴道流血1月余就诊。专科情况:会阴部流出暗红色血流,量多,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甲胎蛋白测定(AFP):1826ng/mL。盆腔CT增强:直肠前间隙内示不规则团块状囊实性异常强化灶。大小约3.7cm×3.2cm, 相似文献
19.
陈训贵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8):553-553
病例女,1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间歇性胀痛不适,常于久走后发作,平卧休息后可缓解。1月前患者感右下肢胀痛不适,呈持续性,不能自行缓解。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二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39岁,记忆力减退2个月来诊,CT检查可见左侧颞部较大异常密度影,病变周边为液体密度,内部呈等密度,边较清.行MR平扫和增强扫捕,周边显示为类脑脊液信号影,内部为以略长T1略长T2信号为主,并可见较多管状流空影,周边有小范围水肿区。MR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显著均匀强化,周围囊性部分无强化,实质部分可见脑膜尾征.MR诊断:囊性脑膜瘤。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