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离心造粒法制备贯叶连翘提取物微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小红  赵东虎  王道均 《中国药师》2010,13(9):1283-1285
目的: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贯叶连翘提取物微丸。方法:以目标微丸收率、休止角、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影响微丸成型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结果:成丸的优化处方和主要工艺参数为:贯叶连翘提取物与微晶纤维素(MCC)比例为1:1,黏合剂为75%的乙醇;主机旋转变频为35Hz(约为250r·min^-1),风机变频为12Hz,喷枪压力为0.05Mpa,喷浆蠕动泵转速为10—12r·min^-1(约为70~85ml·min^-1),供粉速度调至最大(约16g·min^-1)。结论:在优化奈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得表面光滑、圆整度较高的贯叶连翘提取物微丸,粒径在18~24目范围内的微丸收率达80%以上;以槲皮素为指标成分,30min累积溶出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2.
董晓晨  赵文明 《中国药房》2013,(41):3906-3909
目的:筛选阿替洛尔分散片处方。方法:制备阿替洛尔分散片并考察其质量,以微晶纤维素(MCC)、羧甲基纤维素钠(CMS—Na)、硬脂酸镁的用量和乙醇的质量浓度为考察因素,以阿替洛尔分散片30min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处方,验证处方并比较市售普通片和自制分散片45min内的体外累积溶出度。结果:成功制备了阿替洛尔分散片,质量符合分散片的要求。最佳分散片处方为45.0%MCC、7.0%CMS.Na、1.00%硬脂酸镁、40%乙醇溶液,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处方设计合理。以最优处方制备的阿替洛尔分散片在30min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为91.78%,分散片的体外累积溶出度[(93.4±0.9)%]高于市售普通片[(89.0±1.2)%]。结论:研制的阿替洛尔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3.
杨思源  叶雲 《北方药学》2011,8(6):29-30
目的:制备黄柏微丸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微丸的体外溶出度。方法: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黄柏微丸,优化制剂处方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盐酸小檗碱有为指标,对其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制得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2%以上。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60min内达88%以上。结论:本法研制的黄柏微丸,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渍结康微丸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微丸的体外溶出度.方法: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溃结康微丸,优化制剂处方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黄芩苷和芍药苷为指标,对其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制得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75%以上.黄芩苷和芍药苷的溶出度45 min内均达80%以上.结论:本法研制的溃结康微丸,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葡甲胺缓释微丸,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以收率及粒径分布为评价指标,考察载药微丸工艺。以Eudragit RS 30D/RL 30D水分散体混合物进行包衣,探讨包衣微丸的释药特征。结果水飞蓟宾葡甲胺缓释微丸的最佳处方与工艺条件为:黏合剂1%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溶液、黏度5 MPa•s,主机转速130 r•min-1,喷气压力0.3 MPa,浆泵转速6 r•min-1,抛光时间3 min,包衣增重7%,Eudragit RS/RL比例4:1。体外释放接近一级释放模型,释药速度符合Fick’s第一定律。结论离心造粒法制备水飞蓟宾葡甲胺缓释微丸工艺简单,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非诺贝特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缓释微丸。方法:采用BZJ-360M离心包衣造粒机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核和非诺贝特含药素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NE 30D)包衣。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对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包衣材料为Eudragit NE 30D,增重3%时包衣微丸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Q=0.436+30.316t^1/2/(r=0.9997)。结论:成功的制备了非诺贝特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7.
利用离心造粒机,通过粉末层积法,以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羟丙甲纤维素(HPMC) E5水溶液为黏合剂制备辛伐他汀微丸,再将微丸灌装胶囊.考察了微晶纤维素用量、黏合剂浓度对辛伐他汀载药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的影响,以及原药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所得优化处方与市售胶囊(理舒达)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8.
王勇  曹盛宗  王巍 《海峡药学》2011,23(3):19-21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阿美西林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和处方.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阿莫西林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阿莫西林微丸在30min内体外溶出均达80%以上,且圆整度好,收率高.结论 挤出滚圆法制备阿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12h烟酸缓释微丸并考察其释放度。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烟酸载药素丸,以Surelease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进行包衣。考察了包衣液的处方因素以及释放介质对烟酸缓释微丸的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烟酸素丸圆整度良好,结果表明致孔剂可加快药物的释放,随着包衣厚度的增加,药物的释放逐渐变慢,释放介质中的钙离子浓度对烟酸缓释微丸释放没有显著影响,烟酸缓释微丸在强酸性条件下释放快,在较高pH值条件下没有明显的不同。结论模拟人体胃肠道条件下溶出,自制缓释烟酸微丸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头孢呋辛酯掩味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世侠  杨民  李海刚 《中国药房》2008,19(22):1723-1724
目的:制备头孢呋辛酯掩味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头孢呋辛酯含药素丸,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分散体掩味包衣,并测定制剂体外溶出度。结果:所得含药微丸40~50目,收率为89.5%,载药量为6.29%,45min时的溶出度达到80%。结论:采用水分散体包衣成功地制备了头孢呋辛酯掩味微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盐酸坦索罗辛微丸。通过考察主机转速、喷浆泵转速、供粉速度、喷枪雾化条件、抛光时间、包衣增重对微囊收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较佳水平;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和盐酸坦索罗辛含药微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对包衣微丸的释药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微丸成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主机转速200r·min-1,喷浆泵转速20r·min-1,供粉速度50r·min-1,喷气压力0.5MPa,喷气流量10~15L·min-1,抛光时间5min,包衣增重11%。3批样品经放大试验,测得微晶纤维素空白丸芯、含药微丸、包衣微丸的收率分别是97.5%、95.4%、96.8%。缓释微丸胶囊体外释药行为较好地符合零级方程。结论:采用离心造粒法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符合要求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末层积微丸制备技术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离心造粒机的主机转速和鼓风流量、流化床包衣机的进风温度、主药粒度、崩解剂和增溶剂的种类及用量、隔离层和肠溶层的增重、增塑剂聚乙二醇(PEG)6000的用量等因素对制品耐酸力和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度的影响,并与市售肠溶胶囊达克普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离心造粒机转速为100 r/min、鼓风流量为30%、流化床包衣机进风温度为50 ℃时,所得丸芯收率最高且呈均匀球形。主药粒度为500目、隔离层中选用7%的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为崩解剂和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增溶剂且增重为15%、肠溶层中选用15%的PEG 6000为增塑剂且增重为30%,所得3批优化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的耐酸力均小于7%,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度均大于75%,符合药典规定,与参比制剂的释放曲线相似因子均大于50,提示本品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较相似。  相似文献   

13.
赵亮  ;王永峰 《中国药房》2009,(34):2681-2683
目的:优化紫杉醇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P(CPP∶SA))微球处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药物缓释微球,以正交试验研究制备时搅拌速度(A)、处方中P(CPP∶SA)浓度(B)和乳化剂聚乙烯醇(PVA)的浓度(C)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观察优化条件后制备的微球的外观形态,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当A为4000r.min-1、B为80mg.mL-1、C为1%时,所得微球形态完整,紫杉醇的包封率达到90%以上,体外持续释放30d,累积释药率达80%以上。结论: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中紫杉醇的包封率高,并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性。  相似文献   

14.
沈黎  刘玉春 《中国药业》2012,21(14):50-51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亚油酸乙酯胶丸中维生素C和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Fire 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04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冰醋酸(10:90:0.0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维生素C质量浓度在12.09~241.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为1.09%(n=9);烟酸质量浓度在12.57~251.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7%,RSD为1.06%(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缓释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素丸,在流化床内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对其包衣,制备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缓释微丸。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研究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所制微丸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Y=0.41+29.22t1/2(r=0.9782)。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缓释微丸体外释药缓慢、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靶向叶酸受体的多西他赛(DTX)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将DTX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载DTX(FA-CTS/DTX)纳米粒。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和跨距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搅拌速率、DTX加入量、壳聚糖-三聚磷酸钠(CTS-STPP)的质量比,并进行验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对载药纳米粒进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最优处方(处方量为2.5 mg)为搅拌速率为1 300 r/min、DTX加入量为0.58μg,CTS-STPP的质量比为5.55。所制备的FA-CTS/DTX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32.8±0.43)nm、包封率为(86.74±0.60)%、载药量为(25.29±3.21)%、跨距为0.039±1.02;30 min内累积释药40.22%,随后缓慢释放,24 h内累积释药80.25%。结论:成功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FA-CTS/DTX纳米粒。  相似文献   

17.
硝苯地平缓释凝胶的制备工艺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硝苯地平缓释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硝苯地平缓释凝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的浓度、搅拌速度和壳聚糖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用转篮法测定所制凝胶的释放度,通过改变释放介质的pH值,考察该缓释药物对pH的敏感性。结果: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浓度0.4%、海藻酸钠浓度1.5%、搅拌速度160r.min-1、壳聚糖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6:1。硝苯地平缓释凝胶在pH1.5的人工胃液中4h释放度为13.43%;在pH6.8的人工肠液中4h释放度为52.30%,12h释放度为81.72%。结论:所制硝苯地平缓释凝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具有较强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微丸,分别对影响微丸粒径分布及收率的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成丸过程中影响收率的主要工艺因素进行优化。结果:主药与辅料的比例、黏合剂的浓度、主机转速和滚圆时间对微丸的粒径分布和收率有较显著的影响。喷浆和供粉速度是成丸过程中影响微丸收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按优化后的处方及工艺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得18~24目微丸的收率为89.7%,且表面光滑,圆整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复方洛汀烟酸缓释片中洛伐他汀和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四丁基氢氧化铵(80.5:18:1.5);检测波长为263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洛伐他汀和烟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5~150μg/mL和25~25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9.22%,RSD分别为1.5%和1.37%。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简单可行,可用于复方洛汀烟酸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