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不同类型重型肝损伤患者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通过体外循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用密闭的管路引入血液细胞分离机,经过连续不断的离心和分离,将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来的含有毒素(或毒物)的血浆导出.同时,将正常的异体血浆导入,随同有形成分一起输入患者.结果 此法200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重型肝炎、毒蕈中毒及有机磷农药中毒共313例,全部病例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一次置换量在1~1.3个血浆总量时,置换后可使TBII、ALT、AST、PLT下降50%左右,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腹胀消退,乏力减轻,食欲增加.4例毒草中毒患者、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与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均痊愈,人均血浆置换疗法分别为1.25、2.8和6.4次.23例慢性重型肝炎中,早、中期8例,痊愈5例,转出1例,死亡1例,人均血浆置换疗法6.8次,而晚期15例中,人均血浆置换疗法10.5次.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主要是过敏反应,经处理可完全缓解.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此法治疗急性重型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最佳,早、中期慢性重型肝损伤患者次之,晚期慢性重型肝损伤患者最差.  相似文献   

2.
郑丽娇  何丽 《全科护理》2014,(3):213-21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人血浆置换术中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176例重型肝炎病人所做407例次血浆置换治疗中超早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407次血浆置换治疗中超早期发生不良反应141例次,其中血压下降120例次,发生率为85.1%;过敏反应17例次,发生率为12.0%;灌流器凝固1例次,发生率为0.7%;低钙血症2次,发生率为1.5%;留置管出血1例次,发生率为0.7%。[结论]周密的护理观察是及时发现并防治血浆置换中不良反应的关键措施之一;严密监测、严格操作、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2 2例重型肝炎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 3 9例次 ,部分患者同时予以清热凉血、解毒退黄之中药口服。结果 :2 2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存活 1 8例 ,存活率为 81 .8% ,存活者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肝功能明显好转 ,不良反应率为 2 0 .5 % ( 8/ 3 9) ,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 :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ALSS) -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P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时机、可行性。方法 对4 9例重型肝炎中6例采用HA灌流器进行血浆吸附;余4 3例随机分为血浆置换组2 2例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组2 1例,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ALSS治疗,并及时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3组重型肝炎患者经ALSS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TBil、EhT、PTA、NH3 改善明显(P <0 .0 1)。治愈好转率:血浆置换组6 3.6 4 %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组76 .19%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血浆吸附无不良反应,血浆置换不良反应发生率2 9.13%(37/ 12 7)。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尤其早期患者疗效显著好于晚期患者,对于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措施。方法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祛氨、降酶、保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138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4.49%(89/138),未见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不良事件及预防。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 d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2 500~3 000 ml。结果:69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260次,共发生不良事件76次。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在过敏、出血、凝血、脑水肿等不良事件,加强观察及护理,是患者顺利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各类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建立血液回路,平均每例病人进行2次,最多4次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治疗后继续注意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经处理全部缓解。结论:综合全面地预防与应对,有效提高血浆置换术治疗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同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2月~2004年12月130例重型肝炎患者,对其中80例(治疗组)不同期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多功能血液净化仪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并分别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另50例(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期重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均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早、中期疗效较明显,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28例(77.8%)好转出院,5例(13.9%)自动出院,3例(8.3%)死亡;存活患者症状、体征好转,生化、凝血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手段,精心围术期护理可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721-1722
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近5年来,应用金宝PRISMA型血液净化装置及配套的血浆分离器和管路对1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32例次血浆置换,对这些患者的配合与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血浆置换可有效地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其中8例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出院;2例患者成功接受肝移植治疗.应密切观察血浆置换患者的病情变化,强调血管通路的护理,加强生活及饮食指导.结论血浆置换过程中的配合与护理非常重要,以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和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朱华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25-4925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50例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好转46例,死亡4例。血浆置换72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0例次。结论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处理、术后置管护理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分离器破膜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4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925例次,发生分离器破膜21例次,分析破膜原因,并给予积极处理.结果:分离器破膜原因包括技术因素及患者因素.结论: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及医患沟通、术中密切观察可有效减少分离器破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10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效率和病死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肝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病情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有效地清除重型肝炎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减轻肝脏负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同时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对减轻患者的心身压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不同类型重型肝损伤患者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通过体外循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用密闭的管路引入血液细胞分离机,经过连续不断的离心和分离,将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来的含有毒素(或毒物)的血浆导出。同时,将正常的异体血浆导入,随同有形成分一起输入患者。结果此法200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重型肝炎、毒蕈中毒及有机磷农药中毒共313例,全部病例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一次置换量在1~1.3个血浆总量时,置换后可使TBIL、ALT、AST、PLT下降50%左右,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腹胀消退,乏力减轻,食欲增加。4例毒蕈中毒患者、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与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均痊愈,人均血浆置换疗法分别为1.25、2.8和6.4次。23例慢性重型肝炎中,早、中期8例,痊愈5例,转出1例,死亡1例,人均血浆置换疗法6.8次,而晚期15例中,人均血浆置换疗法10.5次。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主要是过敏反应,经处理可完全缓解。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肝损伤患者,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此法治疗急性重型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最佳,早、中期慢性重型肝损伤患者次之,晚期慢性重型肝损伤患者最差。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将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肝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似.其中52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85例次,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61.53%,其中早期重型肝炎有效率为80%,中期69.23%,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另外,血浆置换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重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者病情及生化指标等变化,评价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总有效率为63%,尤以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好转较明显。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38次置换,比较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内毒素等指标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置换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总胆红素、转氨酶、总胆汁酸、内毒素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较置换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结论血浆置换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全面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有助于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 2 3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了比较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 0 1年 2— 11月住院重型肝炎患者 2 3例诊断及分型按照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45 .6 3± 10 .96 )岁 ;慢性重型肝炎乙型2 0例 ,慢性重型肝炎乙丙型 1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乙型 2例。1.2 血浆置换治疗 :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行肘静脉和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 ,建立静脉通道 ,使用日本 Asahi公司生产的 Plasauto 10 0 0型全自动血浆置换仪 ,血液流速 12 0 m l/ m in,血浆流速为35 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10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效率和病死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肝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