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IK细胞联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即单介入(TACE)组31例,CIK细胞回输联合介入组(CIK 介入组)30例,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单介入组与CIK 介入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1.61%,73.3%;CIK联合介入组的甲胎蛋白AFP下降、肝功能改变、卡氏评分均优于单介入组。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IK细胞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增强了抗癌效果,不良反应未加重,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在接受3D-CRT后3个月内给予CIK细胞治疗2次。治疗后3个月,依据肝脏CT、甲胎蛋白(AFP)、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3D-CRT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和AFP指标监测数据显示,观察组[(4.17±1.65)cm和(348.5±127.2)ng/mL]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63)cm和(464.9±13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T细胞、CD4+CD8+T抑制/细胞毒性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结论 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控制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可行性,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单纯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即单介入(TACE)组30例,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即双介入(TACE PE I)组62例,C IK细胞回输联合单介入组16例,C IK细胞回输联合双介入组36例,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C IK 双介入组、双介入组、C IK 单介入组、单介入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1.7%、75.8%、75.0%、43.3%;C IK联合介入组的AFP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卡氏评分均优于双介入组和单介入组,生存期也显著延长。结论C IK细胞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增强了抗癌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134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5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84例,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HBV-DNA、HBeAg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肝功能、HBV-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56%)、抗-HBe阳转率(40%)以及ALT复常率(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19.1%、57.1%),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其HBV-DNA转阴率(48%)、HBeAg转阴率(56%)、抗-HBe阳转率(40%)以及ALT复常率(88%)均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24%、32%、1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较单用干扰素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王绪麟李慧璇王丽华刘新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16):2311-2315
目的研究苦参碱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联合培养体系诱导DC细胞,用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α(IL-1α)等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并将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将成功诱导DC-CIK细胞联合苦参碱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将MCF-7细胞分为4组:Control组(正常培养)、Matrine组(1.0 mg·mL^(-1)苦参碱)、DC-CIK组(DC-CIK细胞处理)、Combine组(1.0 mg·mL^(-1)苦参碱+DC-CIK细胞处理)。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效靶比的DC-CIK细胞联合苦参碱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ontrol组、Matrine组、DC-CIK组、Combine组MCF-7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03、0.68±0.07、0.63±0.04、0.33±0.03;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03、0.51±0.10、0.62±0.08、0.84±0.07;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08、0.72±0.05、0.67±0.02、0.45±0.03;磷酸化JAK2(p-JAK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7±0.08、0.83±0.07、0.65±0.04、0.50±0.05;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04、0.79±0.05、0.72±0.04、0.39±0.05。以上指标,Matrine组、DC-CIK组、Combine组与Control组比较,Combine组与Matrine组、DC-CI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C-CIK细胞可增强苦参碱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识别病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成熟的DC可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非限制性杀瘤的特点[2].DC、CIK相互作用,可使CIK细胞杀瘤活性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该疗法中,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过程尤为重要.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共给予3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DC-CIK 细胞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DC-CIK联合TACE对进展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价值。方法自2011年3月1日—2014年1月1日,选取收治入院的进展期肝细胞癌146例,随机分成3组。A组51例,单纯行TACE治疗;B组46例,行TACE治疗+外周静脉回输DC-CIK细胞治疗;C组49例,行TACE治疗+肝动脉回输DC-CIK细胞治疗。观察治疗后AFP、肝功能、肿瘤进展情况、T细胞亚群变化、毒副作用及病人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CD3+、CD4+和C组CD3+、CD4+、CD8+及CD4+/CD8+均高于A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B、C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半年进展率、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CIK联合TACE较全身应用CIK联合TACE是安全的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NaHCO3口服与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应用以提高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肝癌活性.方法 将HePG2-Luc细胞皮下移植入裸鼠皮下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再分四组进行实验:(1)CIK输注+普通水喂养;(2)CIK输注+ 碱性水喂养;(3)生理盐水输注+碱性水喂养;(4)生理盐水输注+普通水喂养.随后定期用小鼠活体成像仪观察肿瘤组织生长速度及荧光强度,30d后取肿瘤组织称重,并制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3及穿孔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CIK输注联合碱性水喂养组的肿瘤荧光强度、肿瘤生长速度都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联合组肿瘤组织的CD3阳性及穿孔素阳性细胞数也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碳酸氢钠单独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HCO3碱性水能有效增强CIK细胞抗肝癌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华蟾素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的表型变化及其对肝癌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培养,收集非贴壁细胞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培养CIKC,将华蟾素加入CIKC,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IKC杀伤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活性。结果CIKC经华蟾素加入培养后,CIKC细胞群的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C更高。结论华蟾素有助于CIKC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紫杉醇+顺铂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I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作用。方法采用特异性肿瘤抗原致敏的DC与CIK细胞共同培养,分析其免疫表型,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FCM)检测癌细胞增殖周期中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率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果特异性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组抑瘤率高于DC-CIK组和CIK组;FCM检测G0/G1期细胞比率、AI显著升高,S期无明显变化,G2/M期细胞比率、PI显著下降;特异性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组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特异性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明显高于DC-CIK细胞和单纯CIK细胞。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同时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人们对于CIK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本文着重从CIK细胞制备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5,(2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术后的后续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微创介入治疗,TACE术后1个月,对残余肿瘤组织采用氩氦刀行进一步冷冻消融治疗,术后1.5个月再采用自体DC-CIK细胞行全身治疗。结果本组32例患者半年存活30例,半年生存率为93.75%;1年后存活29例,1年生存率为90.63%,半年及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108);TACE术3 d后,ALT、AST、TBIL三项肝功指标继续升高,AFP有较大程度下降但也仍远高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氩氦刀治疗以及DC-CIK治疗之后,4项指标持续降低,其中AFP达到了正常水平,3项肝功指标也更加趋近正常水平,同时肿物形态呈完全坏死者显著增加。结论微创治疗术后加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与自体DC-CIK细胞输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卵巢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方法 5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用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并于化疗间歇期配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紫杉醇+卡铂单纯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51.9%,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2.6%、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卵巢癌比较,疗效相当,但明显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索拉菲尼联合EF方案;对照组单用索拉菲尼,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疲乏、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等,治疗组较对照组除了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略差外(P<0.05),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EF方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高,安全性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除了利用LFA-1/ICAM-1 途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通过Fas/FasL 途径、NKG2D 途经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通过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发挥直接杀瘤作用的同时,亦可通过非MHC-\r\nⅠ、非MHC- Ⅱ两种途径来间接杀伤肿瘤细胞。DC 与CIK 共培育形成的DC-CIK 细胞结合了二者的抗肿瘤机制并相互促进,使得杀瘤活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的疗效.方法 59例患者分成A组(单用TP方案化疗)与B组(自体CIK联合TP方案治疗).对两组的生活质量、免疫学反应、缓解率(RR)、无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进行观察比较.CIK细胞由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培养产生.结果 CIK细胞的数最与杀伤活性均在培养第14~21天形成高峰.与A组相比,B组病人的免疫力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自体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