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对照分析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行以后腹腔镜下行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取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开放性手术治疗,研究组39例患者行以后腹腔镜下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手术成功率上来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手术相关观察指标来看,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从术中出血量来看,研究组更少,从术后下床时间来看,研究组更早,从术后住院时间来看,研究组更短,P<0.05;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下行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疗效,但相比于开放性手术,后腹腔镜下行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切口小,出血量少,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更佳,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华桦  缪亮  郑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129-13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有替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后腹腔镜组、体外震波碎石组和开放手术组三组。结果三组排石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和体外震波碎石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后腹腔镜下行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腹腔镜、20例经后腹腔镜和35例开放性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天数等的差别。结果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全部成功,腹腔镜组有1例因为结石上移入肾内而改为开放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后腹腔镜组及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1),其中后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还显著低于及腹腔镜组(P<0.05),但两组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及后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而又安全有效的特点,其中后腹腔镜相对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利弊,需在熟练操作的前提下,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结石完全清除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IU)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IU),对照组行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UL),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39例结石清除,占97.5%;对照组37例结石清除,占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9±18.92) ml、(2.11±0.36)d、(2.36±0.28)d、(6.90±0.46)d,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29±0.3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U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侧卧斜俯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1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给予侧卧斜俯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心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斜俯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可以有效稳定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术中收缩压和心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4):847-849
目的:评价抗感染治疗与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传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78%(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治疗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并发症发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2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放术式,观察组给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医疗费用、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和卡氏评分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术式相比,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术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显著,结石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手术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46例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均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术方案,综合对比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临床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46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方案,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患者预后康复水平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系结石的疗效,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对照组行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结果: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严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538-2540
目的 对比研究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112例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B组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为92.86%,显著高于B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且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韩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膀胱下尿路径取石术。结果:观察组一次结石清除率及碎石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肾绞痛及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碎石及取石成功率,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开放手术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6例为A组,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24例为B组,行后腹腔镜榆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26例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A、B组(P<0.05),且A组小于B组(P<0.05);C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小于A、B组(P<0.05),A、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B、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A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与输尿管硬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输尿管硬镜碎石术组(对照组)20例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观察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一次性取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较输尿管硬镜好,具有一次性净石率高、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67例)与对照组(n=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恢复、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所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在后腹腔镜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对结石的清除情况行腹部平片复查,对照组也于术后对结石清除情况行腹部平片复查。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以及恢复时间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无1例转改开放式手术。对照组存在1例转改为开放式手术。结论采取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更加明显,清除结石率高,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181例(97.84%),对照组一次性结石清除175例(94.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9.73%),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5例(18.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可逐渐取代大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20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尽管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与术后患者病情恢复快等优势,但是依旧存在很多并发症,术后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同时采取及时性补救措施是提升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