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麻醉术式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同影响。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6例老年手术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56例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经过准确评估,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没有出现1例死亡,2例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分别出现寒战和躁动。56例老年手术患者中,4例神经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效果都为优;33例普外、下肢骨折,以及妇科手术的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30例达优,3例达良;7例上肢骨折的颈丛、臂丛麻醉患者,5例达优,2例达良;12例肛肠手术的局部麻醉患者,4例达优,6例达良,2例为差。结论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影响.结果 12例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治疗效果为优;41例妇科手术、下肢骨折、普外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其中优35例,良6例;上肢骨折臂丛、颈丛麻醉患者8例中,麻醉效果优7例,良1例;局部实施麻醉的肛肠患者25例,麻醉效果优15例,良6例,差4例.结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身体组织功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及利用较差,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症状,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利于患者麻醉术后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74例老年手术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法 ,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结果术前评估后,选择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19例神经外科患者全身麻醉效果优;12例肛肠科局部麻醉患者,优5例,良5例,差2例;28例妇科以及普外科实施硬膜外麻醉、腰麻,优24例,良4例;15例上肢骨折臂丛、颈丛麻醉患者,优13例,良2例。结论因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免疫机制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利用较差,临床麻醉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有利于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月该院收治98例老年患者,以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依据给予其不同的麻醉方式,并对其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2例,术前行全麻,且麻醉效果均为优;肝胆、妇科、下肢骨干骨折、胃肠手术患者58例,给予其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其中优51例(87.93%),良7例(12.07%);骨科上肢骨折11例,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其中优8例(72.73%),良3例(27.27%);行肛肠手术17例,给予其局麻,其中优8例(47.06%),良8例(47.06%),差1例(5.88%),术后发生寒颤现象。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人手术后的恢复状况与所选用的不同麻醉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探究。方法研究样本取自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期间进行老年人手术中的85例对不同的麻醉方式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对病情进行会诊和评估后,对此85例老年患者分别采用了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顺利,无意外出现。其中20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结果中19例为优,1例为差;16例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其中的10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差;38例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36例为优,2例为良;11例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全优。结论随着年龄的上升,人体对于麻醉药物的吸收和反应都会下降。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手术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术后得到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25-126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不同麻醉术式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同影响.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70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不同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经术前准确病情评估,手术中经妥当的麻醉方式处理,未发生死亡.其中11例行全身麻醉,麻醉效果全部达优;32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29例达优;17例行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3例达优;10例行局麻,3例达优.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于麻醉药物的吸收与利用度较差,临床需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情况,综合评价分析进而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有益于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本院的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统计以及作者在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中的一些经验,从而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循环系统并发症15例,分别给予对症处理后均于术后安全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患者体质等综合资料选取适当的麻醉方法可以确保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麻醉术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1例局麻患者出现异常,表现为躁动等.对20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麻醉效果评定为优秀;对50例患者施行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其中45例患者效果评定为优秀,另5例患者评定为良好;对20例患者施行颈丛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16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秀,2例评定为良好,2例评定为较差;对10例患者进行局部麻醉,9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秀,1例患者效果较差。结论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老年患者的自身身体机能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从而保证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人急腹症手术上应采取的麻醉处理办法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均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特点选取有效合理的麻醉方式,并对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临床综合征对症治疗。结果 92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麻醉治疗均顺利完成,无失效病例。对于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5 d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5 d内死亡,2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障碍引发的危重并发症。其余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老年患者急腹症的患者,因病情较重,年龄较大,选择合适于患者自身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中,麻醉效果差2例,良16例,优90例,麻醉优良率为98.15%。结论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施以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23~45岁,体质量48~74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15例,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15例,术中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ECG、SpO2以及术中患者牵拉反应情况,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HR、SpO2、EC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2%;治疗组:优13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3%;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全切术,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麻醉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2.
孙卫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36-2438
目的 选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进行实施,并对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操作的实施,并对患者麻醉过程中缺氧、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及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询问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另外,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并对其具体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麻组患者相比,高血压发生率低、低血压发生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缺氧、心动过缓、患者满意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全麻组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较好.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操作,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但由于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较多,对老年患者的病情治疗影响较大,为此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病情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的三种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观察比较它们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C4一针法颈深、浅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C组采用C5颈椎横突阻滞。结果A组优9例,良13例,差8例;B组优28例,良2例;C组优28例,良2例。麻醉效果显示B组及C组较A组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C组最少。结论C5颈椎横突阻滞麻醉是锁骨手术较完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10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全麻)组、局部麻醉(局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硬麻)组,各35例。对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麻组麻醉效果最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时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局麻组与硬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麻、硬麻相比,全麻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认知功能影响最大,在为老年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取适当麻醉方式,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中砥 《海峡药学》2006,18(5):146-147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 1-2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P)组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PS)组,PS组于丙泊酚给药前予舒芬太尼0.1μg.kg-1缓慢静注,两组患者丙泊酚的静注剂量均为1~2.5m g.kg-1,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予鼻导管持续吸氧(2L/m in),观察麻醉效果。结果PS组麻醉镇痛效果优38例,占95.0%;良2例,占5%;有效率为100%。P组麻醉镇痛效果优21例,占52.5%;良13例,占32.5%;差6例,占15%;有效率为8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优32例,良8例,差10例,优良率为80%;观察组优3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96%,观察组联合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血压下降,经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肌松良好,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联合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加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咽喉部喷雾加声门处喷药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2例,良7例,可5例,差9例。结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过的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Ⅱ、Ⅲ组),每组各16例。Ⅰ组采用腰丛复合浅全麻术;Ⅱ组采用全麻术;Ⅲ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比较麻醉前后以及手术中1 h这几个阶段患者的心率及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三种麻醉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三种麻醉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麻醉方式对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影响存在差异,各组内各时间点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差异。结论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采用腰丛复合浅全麻血流动力学变化较稳定。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患者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临床统计96例支气管镜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统计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平均耗药量、达到有效麻醉的时间。结果第1组优20例,良4例,中0例,差0例;第2组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3例;第3组优10例,良7例,中5例,差2例;第4组优7例,良5例,中8例,差4例。结论含漱法联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认知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全麻,实验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及两组麻醉术前、术后2、4、8、12、24 h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3.4±14.3)min、睁眼时间为(2.1±1.1)min、语言陈述时间为(3.3±1.5)min、麻醉药用量为(1540.1±124.6)mL、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7.2±17.6)min、睁眼时间为(4.2±1.6)min、语言陈述时间为(8.7±2.9)min、麻醉药用量为(1976.6±217.3)mL,(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实验组术后2、4、8 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况、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同时减少麻醉用药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