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卫生部新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血液隔离与放行设置了新的关键控制点,规定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在原有的血液逐一放行的基础上,实施血液批放行[1]。为了贯彻落实《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实现血液安全系数最大化,肇庆市中心血站自2007年起开展了血液的批放行管理,不断地摸索探讨,进一步完善血液隔离放行机制,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现将血液批放行的实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2006年颁布实施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6模块“血液隔离与放行”条款中明确规定:建立和实施合格血液的放行程序。为了落实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最大限度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我中心在质量体系监控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利用BMIS作为过程工具,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逐一放行”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本中心的血液“批放行”新模式,其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整个流程顺畅、高效,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现将具体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无偿献血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真正出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奉献行为,因此,献血者应得到充分的尊重。血液检测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及弱反应性三种情况,依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的明确规定,血站负有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医疗行业需要更多的血液实施治疗,随之而来的是血液使用的安全问题,在各个层次的血站中,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为临床提供血液,同时检验血液是否合格的单位,在血液流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对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对血液质量的保证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导致血站血液报废的相关原因,探讨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节约资源,避免浪费,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对2010年~2011年血站采集的血液标本报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导致血站血液报废的原因有:ALT升高、HBsAg阳性、HCV-Ab阳性、HIV-Ab阳性、梅毒、脂血、破袋、溶血等。其中,ALT升高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HBsAg阳性、HCV-Ab阳性、HIV-Ab阳性、梅毒,再次是脂血、破袋、溶血。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做好采血计划、筛检、血液制备等一系列环节的过程控制,能够使每一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血液质量,保护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无菌参数放行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对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质量评价实行参数放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以及实施参数放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非战争条件下应急血液保障任务的需要,战备血液应急保障的重要性日臻突出,为有效履行我军新形势下的使命任务,针对多样化军事保障任务的要求,军队血站应充分发挥"平为战"的特点,立足战备需要,加紧解决制约血液战备工作的瓶颈问题,积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降低后期检验误差出现的概率。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站出现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共52例。收集相应的资料,回顾导致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同时根据误差原因制定有关对策。结果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包括采血人员操作不规范、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送检不规范、血液标本检验不规范四项,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6%、34.6%、28.9%、26.9%。结论找出常见的血液检验误差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完善各项操作,可有效降低血液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控制血液质量是确保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几年来围绕血液质量,我们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使血库全程工作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血液质量,十多年没发生过输血后传染病和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关于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研究。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并且选择2017年10月作为中线,从2017年10月以后落实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主要在血站进行质量体系建立和落实,有效的将人员、仪器、材料、法规、环境等五个因素进行质量监控,并将其有机的融合在整个实施过程之中,分别在落实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管理之前和之后抽选出1000份血液制备成品进行调查,筛选血液成分不合格品的所占比,分析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管理前后血站血液成品的质量。结果在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之前,1000份血站血液制备成品中存在不合格成品92份,占9.20%,合格成品908份,占90.80%,而质量控制管理之后,1000份血站血液制备成品当中存在不合格成品11份,占1.10%,合格成品989份,占98.90%,前后进行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站进行血液成分制备的时候有效的落实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将人员、仪器、材料、法规、环境等五个因素进行质量监控,并将其有机的融合在整个实施过程之中能够提升血站血液成品的制备合格率,对于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海剑  宋丽丽 《中国药事》2010,24(4):358-360
目的通过对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模式与参数放行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该模式与国际先进模式的异同,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两类模式的实质内涵、覆盖品种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模式是药品生产参数放行的初始阶段,随着该模式的发展完善,终将实现所有品种生产均按参数放行。  相似文献   

12.
胡谦谦  梁毅  黄湘萌 《上海医药》2007,28(4):184-187
目的:对无菌药品参数放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比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结合GMP的要求,对无菌药品参数放行优越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结果与结论:在无菌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中,参数放行是比传统的控制手段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段瑞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60-260
在提高输血质量,保证临床安全用血的同时,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血站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血站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规,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血站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积极配置适宜的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监管,不断改进和提高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浅谈血站实验室对血液检测试剂的规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血液质量关系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血站的生存与发展,实验室对经血感染性指标进行有效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检测试剂得到有效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测检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笔者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如何对检测试剂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人们对输血安全认识的提高,白细胞滤器在各血站和医疗机构逐渐得到接受和普及,其品种大致分为床边型、血库型、血站型三类。我科对血库型与血站型滤器进行了比较,评价两种滤器滤除效果,以及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种处理方法下的红细胞悬液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表面物质浓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对比组,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无偿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份与其他月份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献血者采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但是应该注意夏季采血时献血者作息和饮食的提问,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因素,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血站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选取我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63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基于引起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积极探讨减少误差的相关预防性措施,最大程度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准确性.结果 引起63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因素5例(7.94%),标本送检因素8例(12.70%),标本检验因素10例(15.87%),患者自身因素40例(63.49%).结论 在血站血液标本检验中,引起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较多,如患者因素、标本采集、送检及检验因素,血站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严格执行血液检验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检验等环节,以此提高血站血液检验准确率,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吴马剑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79-180,182
目的了解目前血站档案管理现状,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升血站档案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12家血站档案管理现状的调查,提炼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思考。结果存在的问题有:档案工作与血站整体发展不相适应;重管轻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人员培训少,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紧缺;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标准;归档整理模式和文件处置存在弊端,对非纸质档案重视不够。结论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现档案工作与血站同步发展;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于血站中心工作;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快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文数据库;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建立血站档案管理体系;规范档案管理程序和范围,妥善处置不归档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找到针对性、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为减少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供基础和保障,确保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发生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73例血液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对标本误差产生原因的研究来提出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这样的方法以最大的限度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结果:发生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血液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献血者自身因素,主要是由于献血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和献血者献血前的运动及饮食状况不同;标本送检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的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运送的过程中发生振动;标本检验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处理不当和送检不及时。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发生标本误差的原因除了献血者自身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因此,应该规范血液检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加强送检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血站血液检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这段期间,于本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无偿献血者中选取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献血者提供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在对照组基础上,为观察组献血者提供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对比两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报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P<0.05;实验室检测和ALT初筛检验ALT阴性血液标本与ALT阳性血液标本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对比,P>0.05。结论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