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药水疗中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瘫患儿在缓解痉挛肌肌张力以及增加关节活动度中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儿童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护理中药水疗组与普通中药水疗组,各50例。均在水疗前和水疗3个疗程后进行痉挛肌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康复护理中药水疗组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痉挛肌肌张力的缓解程度以及关节活动度的增加优于普通中药水疗组(P<0.01),障碍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中药水疗中康复护理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痉挛肌肌张力的缓解和增大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有显著影响,康复护理在中药水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蜡疗疗法缓解痉挛性脑瘫肌张力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98-199
目的讨论蜡疗疗法缓解痉挛性脑瘫肌张力的护理观察。方法我科100例脑瘫患儿分常规康复加蜡疗组50例(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50例(对照组),对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开展评定,并做好护理观察和记录。结果蜡疗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痉挛性脑瘫的肌张力,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增强患儿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配合Vojta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内收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Vojta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蜡疗疗法配合Vojta训练治疗,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内收肌张力改善情况、头颅CT器质性病变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治疗过程中注意环境、安全、心理等方面的护理,避免不良因素影响疗效。结果在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0%、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4%、69.4%;2组治疗后M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在头颅CT器质性病变恢复方面,治疗组恢复率为3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石蜡疗法配合Vojta训练在短时间内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内收肌张力,改善头颅CT器质性病变,缩短康复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收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张力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蜡疗临床应用对痉挛型脑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 4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医学康复手段(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进行训练,实验组在采用医学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中药蜡疗。康复疗效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肌张力进行评估,分别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疗程对两组脑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蜡疗可以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蜡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缓解作用.方法 对5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蜡疗.3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共3个月).于治疗前和3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患儿的肌张力,并进行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 蜡疗佐治组,治愈34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98.1%;常规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86.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蜡疗佐治脑瘫,能显著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改善或消除惠儿的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蜡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功能训练、药物、按摩、肌痉挛、头皮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4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蜡疗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实验组治愈2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对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对75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3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共3个月).于治疗前和3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患儿的肌张力,并进行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 中药熏蒸辅助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97.5%;常规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结论 中药熏蒸辅助治疗脑瘫,能显著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9.
刘敏  赵红英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53-2454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the gross function measure,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点穴对痉挛型小儿脑瘫胫骨前肌、腓肠肌肌张力影响的临床观察,为进一步规范和扩大其在治疗脑瘫患儿临床应用提供更确切的依据.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点穴治疗.结果:经过3月治疗,2组患儿的踝背屈角度快角、下肢痉挛程度分级、主动背屈踝关节时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图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或P<0.001).结论:点穴疗法可以作为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方法,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小儿脑瘫康复疗效的一项重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评价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将11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肌张力缓解情况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评分为(1.49±1.07),较对照组(1.89±1.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9%,较对照组71.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结论经临床实践,痉挛肌治疗仪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的96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推拿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推拿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有同一康复医师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两组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结合按摩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疗法组(针刺+肌兴奋仪+手法治疗)28例和手法康复组33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患儿的肌肉硬度、摆动度、关节可动域评价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7%;手法康复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在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肌肉硬度、摆动度和关节可动域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蒸汽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功能训练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蒸汽浴疗法,两组治疗均为3个疗程,应用改良Ashworth法进行肌张力评分,观察两组肌张力缓解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肌张力评分为(1.15±0.71)分,较对照组的(1.49±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X^2=4.09,P〈0.05)。结论中药蒸汽浴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对痉孪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痉孪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n=3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SET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悬吊运动疗法(SET)能更有效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联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水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主要包括Bobath法训练、姿势矫正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训练、中医针刺或电针治疗等。2组均治疗2月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肌肉张力和足背屈角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的肌肉张力和足背屈角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肉张力和足背屈角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水疗联合康复护理训练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足部运动功能,缓解跟腱肌肉紧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疗效.方法 36例脑瘫患者采用Bobath法为主,结合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的康复治疗,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脑瘫的疗效.结果 36例脑瘫治疗有效率为75%,0~6月龄组有效率为89%,优于6~30月龄组(有效率为70%);痉挛型有效率为89%,肌张力低下型有效率为33%,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有效率均为0%.结论 脑瘫并非不可治疗;脑瘫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明显;痉挛型脑瘫疗效高于其它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刀微创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刀微创技术对患儿双下肢进行切割松解。每月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3个时间段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足背屈角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年,2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及足背屈角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GMFM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及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及足背屈角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刀微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迅速取得显著的疗效,同时针刀微创治疗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在6月~5岁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医时间并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对照分为熏蒸联合运动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GMFM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的比较(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疗效优于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62例则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7%、7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粗大运动GMFM88项量表评分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