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认识。方法:报告新近诊断的1例ANKL患者并行文献复习。结果:ANKL高发于亚洲人群,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高度相关;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为CD2+,CD3-,cCD3-,CD16+,CD56+,TCR重排阴性:临床病程进展快速,预后差;主要应与结外NK/T淋巴瘤和惰性NK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性疾患相鉴别。结论:ANKL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遇有疑似病例应及时做免疫学表型、基因重排和病理组织学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周航  邓飞  刘华庆 《贵州医药》2007,31(6):504-505
目的探讨CD56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29例我院既往诊断的恶性淋巴瘤组织进行HE、PSA染色,同时作CD56的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0例弥漫性大B淋巴瘤和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CD56表达均阴性,12例NK/T细胞淋巴瘤CD56表达阳性,1例NK/T细胞淋巴瘤可疑。结论CD56可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NK/T细胞淋巴瘤分类鉴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梁虹  姚福生  赵海军  张林 《安徽医药》2011,15(11):1391-1393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5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和33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包括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包括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结果完全缓解(CR)组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化疗后没有缓解(NR)组(P<0.05);完全缓解(CR)组NHL/ALL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AML/APL(P<0.05)。结论 CD4+/CD8+比值可以了解血液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可以使我们更早的了解这些患者的疗效。这些病例检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结果中发现NHL/ALL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的损害比AML/APL患者要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方法 对24例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误诊原因.结果 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鼻镜、CT检查缺乏特异性,误诊9例(37.5%),所有病例最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21例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细胞淋巴瘤12例(57.2%),B细胞淋巴瘤5例(23.8%),T/NK细胞淋巴瘤4例(19.0%).22例采用化放疗治疗后,完全缓解(CR)16例(72.7%),部分缓解(PR)6例(27.3%),随访期间死亡6例.结论 鼻腔恶性淋巴瘤主要为T细胞型淋巴瘤.由于其临床表现、鼻腔鼻窦内镜及CT检查具有非特异性,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蔡玉强  邓飞 《贵州医药》2007,31(4):291-293
目的 探讨WHO新分类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省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省36例以往诊断的NHL石蜡包埋组织重新进行HE、PAS染色,同时选择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根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结果 在36例NHL中,B细胞肿瘤24例,占66.7%;T细胞肿瘤12例,占33.3%.免疫组化:B细胞肿瘤全B细胞标记物CD20阳性21例(87.8%);T细胞肿瘤均表达全T细胞标记物CD45RO(100%).NK/T细胞淋巴瘤(NK/TCL)2例均表达CD56.结论 我省NHL中,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最高,为66.7%;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为33.3%.除高质量的HE、PAS和Giemsa染色外,一套规范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淋巴瘤分型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正>NK/T细胞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占NHL的5%15%。其发病可能与CD56表达及EB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关[1],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原发于鼻以外(鼻咽、口咽、硬腭、舌根等)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类淋巴瘤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特点,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既往考虑NK/T细胞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习惯性思维以化疗为主,但是预后差,5年生存率30%15%。其发病可能与CD56表达及EB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关[1],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原发于鼻以外(鼻咽、口咽、硬腭、舌根等)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类淋巴瘤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特点,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既往考虑NK/T细胞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习惯性思维以化疗为主,但是预后差,5年生存率30%40%。为了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了解放化疗疗效,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5例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临床表现等。病检方法为常规镜下活检及免疫组化。治疗方法中以放疗联合化疗为主,少数早期患者采用单纯放疗,部分晚期予以单纯姑息化疗及姑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鼻阻、头面部疼痛、难以控制的发热为主。显微镜下多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及混合炎性细胞浸润背景下的密集或散在异型淋巴细胞,可伴有血管浸润。其中36例免疫组化CD5、CD45RO、CD56、Granzyme B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95.4%、80.6%、78.6%。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70.9%,单纯放疗的有效率为100.0%,姑息化疗的有效率为50.0%。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特点,尤其要将免疫组化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较佳,早期患者单纯放疗可行,晚期以姑息化疗及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应力争早期诊断,早控症状,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武莉丽  高玉环 《河北医药》2013,35(8):1273-1274
患者,女,28岁,已婚,未育。入院1个半月前常规体检超声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5cm×1.5cm。肿物切除病理:(左乳)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非特指型。免疫组化CD20+++,PAX5+,CD79α++,CD5+,BCL2+,MUM1+,BCL6-,CD10-,CyclinD1-,TDT-,Ki67>75%。患者术后全身PET/CT未见异常高代谢,骨髓活检未见瘤细胞,LDH正常,无B症状。诊断:(左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4岁.因"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4个月"于2012年2月5日入本院血液科.患者4个月前因"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1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行左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淋巴结病理:套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弥漫+,CD5:+,CyclinDl:+,CD10:-,Bcl-6:-,CD23:-,Ki-67:30%;胸腹部CT报告: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腹膜后及腹腔内广泛的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巨脾.骨髓穿刺组织病理:套细胞淋巴瘤累犯骨髓.病程中体质量明显减轻,明确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Ⅳ期B组.2011年10月17日行标准剂量R+HyperCVAD[A+B](方案中含糖皮质激素)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3+,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3细胞、CD+3/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结论 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指标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原发于鼻腔鼻窦的NK/T细胞淋巴瘤是来源于NK细胞或T细胞的结外非霍杰金淋巴瘤。据统计,鼻腔恶性淋巴瘤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鳞状细胞癌,居第二位。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回顾笔者所在科2008-01—2012-11收治首诊误诊的鼻腔恶性淋巴瘤6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炎、鼻息肉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病理学检查确诊的59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 59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有鼻炎、鼻息肉病史,所有患者均有EB病毒(EBV)感染或感染史,50例(84.75%)患者诊断鼻炎时间大于1年,23例(38.98%)大于5年。21例(35.59%)患者诊断鼻息肉时间大于1年,2例(3.39%)大于5年。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与鼻炎、鼻息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功能联合监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52名正常献血员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97例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而CD8细胞数、NK细胞数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联合监测对NHL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制订、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特性。方法对67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按wHO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并行CD3、CD43、CD20、CD79a、CD5、CD10、CD21、CD23、CyclinD1、bcl-2、bcl-6、Ki-67、TdT、κ轻链和λ轻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67例中有41例为良性病变,26例为B细胞系淋巴瘤,其中17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中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1例套细胞淋巴瘤,3例滤泡性淋巴瘤,5例为弥漫性B小细胞淋巴瘤。结论MALT是眼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类型之一,免疫组化分析在眼附属器小细胞性淋巴瘤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晓丽  王学文  宋兰云  宁培儒 《天津医药》2002,30(6):361-362,I002
鼻NK/T细胞淋巴瘤,即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R),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中心仕和血管破坏性病变,并导致大小不等的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呈多形性。由于近年来免疫组化染色的开展,发现瘤细胞常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及自然杀伤(NK)细胞相关抗原,故称NK/T细胞淋巴瘤。本文旨在观察鼻腔及耳道恶性肿瘤,分析瘤细胞对NK、T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89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智  浣孝强 《天津医药》2008,36(5):343-345
目的:研究鼻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筛选鼻NK/T细胞淋巴瘤89例,应用手工显微切割挖取小片肿瘤组织,用PCR方法检测EB病毒(EBV)的LMP-1基因序列,并同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比较。结果:用PCR方法检测89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阳性率为69.66%(62/89),与鼻咽癌中检测结果(18/30,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细胞性淋巴瘤(1/20,5%)和鼻咽黏膜组织(2/20,10%)的检出率(P<0.05)。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用PCR方法检测LMP-1阳性率明显高于免疫组化检出率(11/89,12.36%,P<0.05)。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与EBVLMP-1基因有关,LMP-1对该淋巴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PCR方法较免疫组化能明显提高EBV检出率;利用显微切割技术能很好地提高"目的细胞"的"富集度",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培门冬酶(2次/疗程)联合放化疗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培门冬酶联合4~6个疗程的放化疗治疗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84.2%,部分缓解率为15.8%,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是25 d,所有患者自治疗后均生存。结论:应用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联合放化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NKlT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NHL的2%~10%.多数病例原发于鼻腔和咽喉部以上部位,少数病例原发于鼻外,如皮肤、胃肠道、肺等.NK/T细胞淋巴瘤对传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HOP方案不敏感[1-3],且无较好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IV期、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现报告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V期、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康文喜  樊静  岳秀杰 《医药世界》2010,(9):1126-1127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特殊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诊断有时非常困难,极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鼻腔NK/T细胞淋巴瘤25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及病理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徐荣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37-253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胃癌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Treg、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和NK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Treg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6.12±2.08)%,高于胃溃疡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均<0.05)。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Treg水平与CTL、NK细胞及IFN-γ呈负相关。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CD4 CD25 CD127lo/-Treg水平较高,对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