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于术前、术后分别采取VAS视觉疼痛模拟法评估患者疼痛状况,同时测量患者Cobb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显著减轻,Cobb角度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安全可行,术后不易发生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42伤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有伤椎均于"C"臂透视下行单侧椎弓根PVP治疗。术后随访均半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32例患者中20例术后胸背疼痛立即消失,14例当日佩带腰围下床活动,均于二周内出院。术后照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骨水泥渗漏4例,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丧失。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2006至2009年,对14例共17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患者心理体位指导;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师处理患者术中的不适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手术中情绪稳定,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球囊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增加椎体稳定性,是一项安全的微创技术。细致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的密切观察及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仅有2例术后镇痛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为骨水泥渗漏造成,且均渗透入椎体旁软组织中。患者术前与术后VAS和L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减少了对患者的身心伤害,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5,(30)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前患者JOA评分为(9.59±2.18)分,术后1个月JOA评分为(21.48±3.45)分,术后JOA评分明显增加,且术后3个月JOA评分最高,但与术后1个月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62.91±4.22)cm和(72.14±5.25)cm,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增高,分别为(82.24±5.12)cm和(77.49±6.62)cm,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部高度相对于术后1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能够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JOA评分和椎体高度,有效改善椎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经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2周和6个月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及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经过了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治疗后,头痛症状好转,后凸畸形得到恢复,椎体高度也有所恢复,此手术成功还表现在避免了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方法为将我科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间确诊的38例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一段时间的相应治疗和恢复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康复效果、实际临床的影像学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都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我科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其收到的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以提高患者该类损伤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确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182例共267椎进行PVP(102例)和PKP(80例)治疗,随访12~4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等疗效指标,观察并处理手术并发症。结果 PVP组和PKP组术后胸腰背痛均获良好缓解,术后3天、术后1年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例发生并发症80例,发生率43.96%。其中PVP组和PKP组发生穿刺并发症各1、2例;骨水泥渗漏各40例(53椎)、13例(15椎),发生率各为36.05%和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导致截瘫、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截至术后1年随访发生临近椎体骨折21例(11.54%),其中PVP组和PKP组各10例(9.80%)、11例(1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一过性呼吸困难、呛咳3例,予加强吸氧、安抚患者后好转。结论 PVP和PKP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骨水泥渗漏率上PKP相对于PVP具有优越性,在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别,完善术前检查评估、良好的手术操作以及规范的抗骨松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髓瘤、椎体转移瘤和血管瘤等所导致的椎体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36例的临床资料,累计41个椎体,所有压缩骨折均为骨质疏松性或转移性肿瘤所致,病椎椎体后壁均完整。手术均在C型臂下行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h均能自行或由他人搀扶下床,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20.4±2.8)mm、(19.5±2.6)mm、(19.3±3.9)°改变为术后1d的(23.4±3.1)mm、(23.2±2.0)mm、(1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h患者胸腰背痛均有缓解,术后1d起VAS评分及止痛药使用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PVP这种微创治疗,能够经济有效和即刻安全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指在影像监视下,经过皮肤穿刺向患者的病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1].我院将以往临床护理服务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2~88岁,平均(73±6)岁;单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两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9例,胸椎压缩性骨折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95例114个椎体压缩骨折,胸椎53例、腰椎61例。均为新鲜骨折。PVP均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造影后,注入骨水泥3~6mL。术后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后7d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后路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16例患者,平均年龄64.3岁。记录术前及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伤椎椎体注入骨水泥2.5~6.5ml,平均4.5ml。术中骨水泥向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6例,但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2年进行随访,平均6.2个月。通过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在C臂机监测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并对患者术后椎体疼痛症状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继发丢失,椎体后凸角度无明显增大。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患者的57个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在C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注入骨水泥,并对止痛效果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24 h后可离床活动,术后X线片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随访1~15个月,腰背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3例老年患者,局部皮肤软组织侵润麻醉后,C形臂X线透视下通过单侧椎弓根向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恢复伤椎高度,稳定椎体,并对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6例患者在术后3d下床活动外,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次日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年未发现有胸腰背疼痛加剧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肯定,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5年1~10月收治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15例,共18个椎体.男9例,女6例;年龄59~76岁,平均65.7岁.全部患者均利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2~12 h 13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明显好转,1例疼痛改善.随访10个月~1.5年,平均1.1年.所有患者疼痛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其缓解疼痛快、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体会。方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某院骨科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及脊柱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ODI指数、病椎椎体高度、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29):4137-413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骨水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ivgtt(滴注时间≥15 min),1年1次。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ADL评分以及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头晕、骨关节痛、肌肉软组织疼痛、新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障碍,增强骨密度,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2月行 PVP 和 PKP 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40例591节椎体,根据术后 X 线片骨水泥椎体内分布形态分为致密型组370例,弥散型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 Oswse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 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折部位和手术方法、骨水泥漏及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弥散型组手术时间长于致密型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致密型组(P <0.01),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1例,均给予相应治疗。结论椎体内骨水泥呈弥散型分布易发生骨水泥漏,术中透视应多加注意,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