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在我院59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手术时间、缝合技巧、缺氧、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增加了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比率.结论 研究和分析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尽早促进切口愈合,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妇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30-131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的临床预防是控制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加.本文总结我院57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3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结果 妇科手术16例,剖宫产手术22例.合并症如糖尿病、贫血、咳嗽、妊娠水肿、滞产、术中失血多、术时较长、肥胖等因素都增加了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38例腹部切口脂防液化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行Ⅱ期缝合.无1例院内感染,愈合时间最短4天,最长10天.结论 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时处理,引流彻底、每天换药、使用白糖填撒伤口、蝶形胶布拉拢等方法治疗,可明显加快伤口愈合时间,可有效治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8月-2012年2月我科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6例(试验组),同期我科腹部术后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与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 对于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切口脂肪液化是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临床探讨。1.原因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了[1],故以下原因都是临床经验所得。1.1体形肥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以肥胖患者多见,临床发现,凡皮下脂肪超过2.5cm以上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几率就会明显增加,而且脂肪液化的发生率随着皮下脂肪的厚度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据切口渗液及愈合不同将来58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二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A组切口术后7-10 d愈合.B组切口术后10-20 d愈合,无一例发生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多见于肥胖女性、老年患者,血浆蛋白低或合并糖尿病者.因而对此类患者,护理上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或对脂肪液化的切口加强必要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0例患者无一例形成瘘道和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特点的探讨,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避免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呈增多的趋势,笔者就3年来28例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封闭疗法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开腹手术的肥胖患者25例为试验组,进行术后的切口封闭治疗;同期选择24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切口的远红外灯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仅1例(4.0%)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而对照组有4例(12.5%)发生了切口的脂肪液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术后进行腹壁切口的封闭治疗有助于预防切口的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2.
童新善  林玲  林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81-2182
凡从事手术外科的医师都会遇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问题,如何处置各家均有自己的方法.根据自己遇到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及结合临床总结了处置的办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7例.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我们注重了预防,仅发生3例.我们体会大部分切口脂肪液化是可以预防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系统分析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糜蛋白酶冲洗伤口在预防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加强对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有效降低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60例明确诊断的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糜蛋白酶冲洗伤口的方法,1周后了解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恢复情况,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对照组比实验组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6)。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糜蛋白酶冲洗伤口在预防和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更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症状,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106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5例,探讨与切口脂肪液化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25例脂肪液化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1.2 d。1例患者切口全部裂开,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异常。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 86例切口脂肪液化病人均为肥胖病人,其中78例发生于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创口均采取充分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Ⅱ期缝合。结果 86例脂肪液化切口均Ⅱ期愈合。结论:注重手术操作环节,可以防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如处理正确,均可Ⅱ期愈合。  相似文献   

17.
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邢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27-2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使用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层,术后未行理疗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结论 电刀使用等因素所致脂肪细胞的病理改变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电刀、术后理疗等方法可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和做好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分析我院妇产科以往的30例腹部手术患者脂肪液化的情况资料。结果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实施抗感染和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跟妇女的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术后切口暴露太久等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应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加速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徐天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46-2946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了2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因此,我们针对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