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锦丽  程宏  张娟芳  田江华  耿俊梅 《护理研究》2006,20(22):1996-1998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量表,对36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术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量表,对36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术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以上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的膝关节恢复评分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低(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在躯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与年龄、其他疾病史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与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曦  汤国强 《现代康复》2000,4(1):22-2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应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CPM机的使用、行走步态的训练,物理因子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问题。术后接受训练的患1个月关节活动度达到90°,并很少出现并发症。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进行积极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TKA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出院后常规门诊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目标是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获得长期稳定。主要适应于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关节炎的膝关节晚期病变、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临床实践。我科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后全面功能康复训练。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TKR术后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术后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步行能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激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评价,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AROM屈曲、伸展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SF-12量表心理总得分(MCS)和生理总得分(PCS)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TKR的术后患者进行超激光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心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而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材料学及关节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及可行的方法,可彻底缓解疼痛,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活动。随着假体和手术器械设计的改进和治疗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国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数逐年增加,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改善功能,纠正关节畸形,以获得一个长期稳定无痛有良好功能的膝关节.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病因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1].本院于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共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6例,通过完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及电话访谈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然而有部分患者并无提高甚至下降。尽管术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性的改善,但仍然低于同年龄组的正常人群。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慢性疾病,术前关节功能以及社会支持。结论:护士应对于术前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给予咨询,确保其在术前将疾病控制到最好,术后应给予密切的观察与护理。教育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不要等到关节功能极差时才手术,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给予或指导患者亲属朋友在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Orem自理护理模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护理模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3例(59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32膝)和对照组25例(27膝),观察组采用Orem自护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Orem自理护理模式可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常规,其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前的评价、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和体力恢复训练。自1992年1月以来在我院试用于3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48膝),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对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影响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116例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实施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术中全程陪护,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及出院后随访干预为一体的全程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术后疼痛强度低于对照组,术后8h干预组疼痛得分(6.54±1.65)分,对照组(9.63±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P<0.01);干预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13.62±4.28)h,少于对照组的(19.83±5.27)h,住院时间为(14.17±2.43)d,少于对照组的(17.67±3.51)d,总治疗费用为(5 883.70±43.40)元,少于对照组的(7 581.38±55.2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95,6.22,183.64;P<0.01);干预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得分为(5.92±0.33)分,对照组(3.78±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5,P<0.01).结论 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程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骨关节炎患者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在永煤集团总医院进行骨关节炎治疗的患者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效果明显。结论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以后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持续冷敷护理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增加局部持续冷敷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局部肿胀情况以及出血情况等。结果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7.1±2.6)分,观察组为(4.7±1.3)分;对照组平均肿胀评分为(2.2±0.6)分,观察组为(1.1±0.4)分;对照组出血量为(608.7±49.8)ml,观察组出血量(431.6±24.1) ml;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6.784,3.862,64.852;P <0.05)。术后观察组中1例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8 ml,对照组中7例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平均(13.7±1.9)ml。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98.7±0.4)%,观察组平均满意度为(99.6±0.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6,P<0.05)。结论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持续冰敷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所受痛苦,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膝、髋关节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疼痛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纵贯式研究设计方式,以该院骨科150例接受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及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两组。以结构式问卷、疼痛评估纪录包括疼痛影响项目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收集术后3 d疼痛评估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TKR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高于THR组患者;MIS(微创)术式患者疼痛程度虽于术后24 h高于传统术式,但术后48和72 h疼痛程度已明显低于传统术式,MIS(微创)术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两组患者疼痛的最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不敢翻身,THR组术后疼痛不敢翻身发生率高于TKR组(t=15.62,P=0.000)。结论 VAS评分能够用于THR和TKR术后患者疼痛评价,其评价结果能够协助干预THR和TKR术后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前)、第二阶段(术后0—20天)、第三阶段(出院后),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术后康复治疗从术后第1天开始。结果:病例随访6—12个月,总共42个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出院时(术后10—20天):膝关节屈曲:100°—120°,平均101°±11.3°;伸直:10°—30°,平均10.4°±8.6°;膝关节周围肌力达到4级以上;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能够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梯,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双侧TKR患者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必需的,对双侧TKR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