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临床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 2010年9月3日至2010年10月3日期间,NICU连续发现12例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患儿,最终7例确定医院感染。患儿胎龄(28.5±2.6)周(25~32周),出生体质量(941.4±309.8)g(620~1540 g),发生医院感染时的住院时间为(31.7±12.8)d(11~45 d)。总医院感染发生率2.41%,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9%。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50.00%,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86%。所有痰培养结果均显示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75%~100%,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达到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最低为25.0%。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是NICU医院感染暴发的高危人群。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已经突变至耐碳青霉烯类,需引起高度重视。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B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β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茵,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我院内儿科病房于 1 998年 9月发生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肠炎流行 ,共计 1 5例发病 ,现总结分析如下。流行简况1 998年 9月 1 1日我院内儿科病房住院新生儿中突然同时发生腹泻 8例 ,在以后 1 1天内先后有 7例共 1 5例发病 ,占同期住人数的 45 5 % ,全部病例均连续便培养至少 2次 ,有 7例获纯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 ,其中5例为首批发病患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 ,全部病例治愈临床资料1 5例中男 8例 ,女 7例 ;发病时平均日龄1 3天 ;足月儿 1 4例 ,早产儿 1例 ;原有疾病均非肠道感染性疾病 ,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 1例 ,缺血缺氧性脑…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药敏情况 ,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4年 4月收治的临床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选择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者作药敏及临床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帕尼培南敏感率达 10 0 % ,对近年来在新生儿较少用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 72 0 %~ 84 0 % ,而对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均不敏感。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疗效满意。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有部分为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株 ,耐药性强 ,对一般常用抗生素不敏感 ,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 ,以控制疾病发展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入NICU的1 057例重症细菌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发病日龄(7 d)、羊水污染(Ⅱ、Ⅲ度)、感染类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14天)、机械通气、Apagar评分(7分)、胎膜早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天)、更换抗菌药物(≥3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12个因素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换抗菌药物(≥3种)、Apagar评分(7分)、感染类型(医院感染)、机械通气、羊水污染(Ⅱ、Ⅲ度)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NICU新生儿重症肺炎多种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67例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67例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行ESBLs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17.91%;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对青霉素及头孢霉素敏感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部分为产ESBLs菌株,耐药性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65例新生儿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 ,在我国其病原体多为细菌 ,约占 33%~ 5 0 % [1,2 ] 。近年来 ,肺炎克雷伯杆菌 (简称KP)所致新生儿肺炎有上升趋势[3~ 7] 。现将我院 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6 5例新生儿KP肺炎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肺炎 74 6例 ,对其中 2 87例痰多的新生儿做了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 ,阳性 196例 ,其中KP 6 5例。该 6 5例中 ,男 35例 ,女 30例 ,有胎粪吸入史 10例 ,母有胎膜早破史 12例 ,母亲分娩前有发热或产道感染史 10例 ,胎龄 <37周 2 5例 ,4例上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2010年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3150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56例,发生率8.1%.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胃管留置及胃肠外营养等密切相关(P均<0.05),其中住院时间>14天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32,95%CI:0.345~6.290).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阳性率高(26.2%),耐药性强.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NICU早产儿临床资料,生后3~7d内头颅B超检查情况。结果 480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160例,发生率达33.3%,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窒息、缺氧、感染、贫血等并发症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IVH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缺氧、感染、贫血、机械通气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IVH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肺炎克雷白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白菌属,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性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院内感染比例逐年增加,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且其耐药性不断变迁.临床耐药株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白杆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广泛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全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数量等.  相似文献   

12.
NICU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CU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存在于易感个体、感染源及传播途径这三大要素中.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重基础病是客观危险因素,而较差的洗手卫生习惯、强效抗生素尤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置管及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等则大大增加了感染的传播机会.相反,早期胃肠内喂养尤其母乳喂养及使用益生菌能减少院内感染尤其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霉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以及引起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5~2004年10年间我院NICU侵袭性霉菌感染病例,分析霉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氟康唑的疗效。结果(1)同期NICU收治的1 854例患儿中32例发生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3%,死亡12例,病死率37.5%;(2)发生霉菌感染的时间平均为入院后(10.4±7.3)d,表现为霉菌性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肺炎,症状包括发热(68.8%)、反应差(71.9%)、呼吸增快(81.3%)或呼吸暂停(46.9%)、腹胀(31.3%)、胃肠营养不耐受(25%)、休克(25%)、皮疹(18.8%)、外周血白细胞增高(65.6%);(3)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低出生体重和机械通气是发生霉菌感染的高危因素(χ2=10.68,P<0.005;χ2=36.2,P<0.005);(4)病原学检查结果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8例(87.5%);(5)接受氟康唑治疗患儿预后优于非氟康唑治疗者(χ2=7.03,P<0.05)。结论霉菌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的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引起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氟康唑是一种有效的抗霉菌药,适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VLBWI)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间我院NICU内出生体质量<1500g且住院时间≥72h VLBWI共41例,对入院72h以上血培养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7株(61.4%),革兰阳性菌13例(29.5%),真菌4例(9.1%).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占总感染率的45.5%,大肠埃希菌占11.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strains,ESBLs)菌株共20例,占革兰阴性菌74.1%.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胞类抗生素耐药率显著高于头霉素类和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P<0.05),对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我院NICU内VLBWI院内获得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其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比例高,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真菌感染所致败血症亦有一定比例;感染患儿应及早、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院内感染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卫生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文章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防控措施进行阐述,并结合中国情况提出了防控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儿成活率也逐渐提高。但医院感染日益成为威胁其成活率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上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尤其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克雷伯菌逐年增多,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感染的治疗面临新的难题。现将本院NICU近3年发生的7例产ESBLs克雷伯菌感染早产儿的资料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流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NICU近年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NICU住院的2 596例患儿,对1 474例疑合并有院内感染患儿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和粪便等进行培养.结果 414例患儿4 060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22株,阳性率为15.32%(622/4060),平均院内感染率为15.95%(414/2596),其中2006年为10.18%(91/894)、2007年为18.64%(205/1100)和2008年上半年为19.60%(118/602).2006年前3位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和链球菌(并列第三);2007年为真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2008年上半年为真菌、克雷伯杆菌和葡萄球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前3位,2006年为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嗜麦芽黄单胞菌;2007年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链球菌;2008年上半年为克雷伯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情况: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和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条唑胺敏感性高;革兰阴性杆菌对头胞第二、三代抗生素耐药性高,但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廿类抗生素敏感.结论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病原菌谱不断改变,特别是真菌目前占居首位,但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不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逐渐增多.做好NICU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NICU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该文分析探讨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讨论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predominantly affects the respiratory tract, although the other organs may also be involved. Previous studies compar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M. pneumonia pneumonia to other pathogens and these studies were predominantly adult case series rather than involving children.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laboratory,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in children seropositive for M.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children tested for suspected M. pneumoniae infection who were seronegative. Methods: Using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hildren who had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CFT) performed for suspected M. pneumoniae infection, children were classified as seropositive if the acute phase serum titer was ≥64, or paired samples taken 2–4 weeks apart showed a fourfold or greater rise in serum titer. In contrast, a patient with an antibody titer <64 or with paired sera showing less than a fourfold rise in titer was considered seronegative.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fifty‐one children were included. Seventy‐six children had serological evidence of M.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the remaining 75 were seronegative. Children with M. pneumoniae infection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fever >6 days duration prior to admission, crackles on auscultation, radiographic consolidation and thrombocytosis at presentation. In addition, M. pneumoniae inf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neumonia whereas seronegative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r asthma. Conclusions: Certain clinical parameters could assist in gauging the likelihood of M.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thus direct whether antibiotic treatment is needed.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发育不成熟的特点以及患有较为严重的疾病、接受侵人性操作较多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他们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高.据文献报道,NICU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直接死因的30%系感染引起[1-3].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