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附3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 2~ 1997年门诊和住院胸膜疾病患者行胸膜腔穿刺(简称胸穿 )发生并发症 37例 ,将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7例中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 18~ 6 5岁。原发疾病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 19例 ,癌性胸腔积液 9例 ,胸膜增厚 4例 ,自发性气胸 5例。并发症治愈 36例 ,死亡 1例。1 2 并发症及发生原因出血 6例 :肺出血 3例 ,因穿刺过深损伤肺组织 ,术后咳血痰和小量咯血 ;另 3例穿刺损伤肺组织或肋间小血管引起胸腔内小量出血 ,胸液由草黄色变为血性。气胸 10例 :因误穿健侧而使 2例单侧气胸变为双侧气胸 …  相似文献   

2.
心包腔内置中心静脉压导管治疗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春华 《心脏杂志》2003,15(5):479-479
心包积液原因很多 ,如果积液进展很快、积液量大 ,能导致心包填塞危及生命 ,进行心包穿刺会增加手术风险。作者采用心包腔内置中心静脉压导管的方法治疗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 心包积液患者 16 (男 11,女 5 )例 ,年龄 18~76岁。其中结核性 3例,肿瘤性 6例 ,非特异性 4例 ,化脓性、风湿性和原因不明各 1例。所有患者做心脏彩超检查证实为心包积液。按 Weitzmem等半定量法 ,液性暗区 <10 m m× 10mm为少量 ;10~ 19mm为中量 ;>2 0 mm为大量 ,其中中量积液 3例 ,大量积液 13例。患者取半坐位 ,穿刺点由彩超定位 ,所…  相似文献   

3.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包穿刺是治疗心包积液的重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心包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 ,1 997年 2月~2 0 0 0年 7月来 ,我们采用 Seldinger导管法 [1]进行心包穿刺抽液 ,为 2 5例心包积液患者安全地施行了心包穿刺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1 .1 本组全部为住院患者 ,并经 X线检查心影扩大 ,术前均以二维超声确认有心包积液 ,2 5例中男 1 8例 ,女 7例 ,年龄 1 7~ 73岁。心包积液量中等以上并伴有心包填塞症状 1 5例。1 .1 .2 病因 :癌性心包炎 8例 (均示大量心包积液 ) ,结核性…  相似文献   

4.
胸腔积液是结核性胸膜炎及肺部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传统处理方法为反复胸腔穿刺抽胸水,增加胸膜反应及感染机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作者将我院2006年2月~2007年6月收治入院的大量胸腔积液及中、重度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持续性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目前已成为大量心包积液治疗的常用方法。自1997年9月以来,我院共施行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38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997年9月~2004年2月,我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共38例,其中男9例,女29例,年龄21~68(平均49)岁。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别为结核性心包炎20例,支气管肺癌、乳腺癌心包转移8例,恶性心包间皮瘤3例,心包切开后综合征4例,特发性心包炎3例。心包穿刺前常规进行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Eisen berg心脏超声心包积液量判断标准,以液性暗区≥20mm定为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取半卧…  相似文献   

6.
心包积液发生率较高,主要病因有恶性肿瘤、结核病、非特异性心包炎等。目前心包积液的诊治仍然需要心包穿刺,传统的心包穿刺法是一项风险大、并发症多的技术操作,穿刺进针及抽液时不易掌握深度,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气胸或死亡,使心包穿刺失败[1],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28例心包积液穿刺与引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我科收治28例心包积液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9~81岁。全部病例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心包积液,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5例,肿瘤性心包积液4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2例,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置入猪尾导管治疗癌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勇  郑强荪  王毅  汤雁玲  段锦 《心脏杂志》2003,15(2):108-108
癌性心包积液增长速度快 ,易于产生心包填塞 ,危及患者生命。单纯心包穿刺放液效果不佳。唐都医院 1999- 0 6~2 0 0 1- 0 6应用经皮穿刺留置猪尾导管治疗癌性大量心包积液15例 ,获得较好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癌性心包积液患者 15 (男 10 ,女 5 )例 ,年龄 2 6~75 (44± 9)岁。其中肺癌 8例 ,纵隔淋巴瘤 3例 ,食道癌 2例 ,心包间皮瘤 2例。均有大量呈血性心包积液 ,并伴有不同程度心悸、胸闷、气短 ,平均心率 110± 9· min- 1 。1.2 术前准备及置管方法 术前准备 :1胸片提示心影扩大 ,呈“烧瓶”状改变 ;2心脏超声明确诊断并定…  相似文献   

8.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 ,操作烦琐 ,并发症多。我院自 1999年起采用超声导引下 ,经皮肤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间断抽吸积液 ,并根据病情需要经导管注入治疗药物至心包腔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1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6例、女 5例 ,年龄 14~ 6 6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 ,全部病例经X线胸片和B型超声证实为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其中结核性心包炎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恶性肿瘤心包转移 4例。所用穿刺器械为广东省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穿刺套管针盒 :由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检测了 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 2 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和胸液 CYFRA2 1 - 1水平 ,以探讨 CYFRA2 1 - 1检测对于两种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恶性胸腔积液组 33例 ,均为肺癌病例。男 2 8例 ,女 5例 ;年龄 47~ 68岁。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或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证实。其中鳞癌1 4例 ,腺癌 1 6例 ,小细胞癌 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 2 4例 ,男 1 8例 ,女 6例 ;年龄 35~ 66岁。其中 1 4例胸腔穿刺抽液 PCR查见结核菌 ,其余 1 0例根据临床表现、胸液性质、系…  相似文献   

10.
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1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心包积液是临床上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重时导致急性心包压塞 ,危及生命。过去多采用心包穿刺抽液并腔内化疗的方法 ,疗效不理想。我们将近几年所收治的 11例恶性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包压塞的患者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的方法 ,疗效满意。对象与方法1.对象 :11例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年龄 47岁。肺癌 9例 ,其中腺癌 4例 ,鳞癌 3例 ,不能确定类型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1例 ,乳腺癌 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 9例 ,其中双侧胸腔积液 4例 ;合并脑转移 2例 ,伴上腔静脉压迫综…  相似文献   

11.
常规治疗心包积液针穿抽吸法往往需要多次穿刺,有刺伤心肌冠脉之虑,而常规治疗胸腔积液、气胸所采用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损伤又较大。我科应用经皮穿刺心包、胸腔导管引流术治疗3例癌性心包积液,2例癌性胸腔积液,4例自发性气胸,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引流液量控制和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根据超声心动图定位的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 6例采用剑突下进针 ,36例采取左侧胸壁进针 ,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 ,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52例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 ,52例患者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 1 4 .68± 4.66(8~ 48) d,平均引流量为 790±2 78(32 0~ 2 90 0 ) ml,心包穿刺引流后 ,心包填塞症状缓解或消失 ,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和平均压明显升高 (P<0 .0 5)。结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 ,床边行心包穿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安全可靠 ,引流彻底 ,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心钠素(ANF)为心脏内分泌激素,具有利尿利钠、血管舒张特性,它的释放与心房的扩张有关。为此我们对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在治疗过程中记录引流前后的心包腔压力、血流动力学及尿量的变化,同时测定心包积液与血浆的心钠素浓度,旨在探讨心包穿刺放液引起的心包腔内压、心房压变化与心房扩张对心钠素释放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6例大量心包积液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2(32~64)岁。结核性心包炎3例,肺癌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全部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心包…  相似文献   

14.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6、18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1 8(IL -1 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明确其在胸腔积液免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 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2 0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 5例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IL -6、IL -1 8的水平。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L -6、IL- 1 8水平分别为(468.1±1 4 2 .4)和(759.3±2 85 .1 )pg/ml显著高于恶性组(2 2 0 .8±50 .7)和(2 73 .7±93 .7)pg/ml及漏出液组(36 .4±4 .8)和(40 .6±5 .4)pg/ml。结论 IL- 6、IL -1 8在结核性、肿瘤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作为临床上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在结核和肿瘤性胸膜病变局部的免疫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腔及心包腔置管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自发性气胸患者,使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或心包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结合病因作相应药物治疗。结果 48例患者置管引流效果良好,联合药物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使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或心包腔置管引流,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UK)的方法 ,治疗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 18例 ,疗效较好。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8例均为住院患者 ,已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且经胸片或肺 CT确诊为合并肺结核。年龄在 19~ 35岁 ,平均 2 7岁 ;男 12例 ,女 6例 ;除 1例病程达 9周外 ,余平均 1~ 6周。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 (HRZE)时 ,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每周 2~ 3次 ,在超声定位下进行胸腔抽液后 ,往胸腔内注入 2 %利多卡因 5 ml[1 ] ,然后注入 UK10万U(用生理盐水 4 0 ml稀释 )。嘱患者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中干扰素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的浓度及腺苷脱氨酶同工酶 (ADA2 )的活性三者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等医院的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 14 1例、恶性胸腔积液 4 9例。应用酶速率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腺苷脱氨酶 (ADA)、ADA2 的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IFN γ和IL 12的浓度。比较两组胸腔积液中ADA和ADA2 活性 ,以及IFN γ和IL 12浓度之间的区别。结果  (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ADA2 活性分别为 (5 1 6± 10 9)U/L和 (4 7 9± 6 9)U/L ,恶性胸腔积液组ADA、ADA2 活性分别为 (2 0 4± 4 4 )U/L、(13 2± 3 2 )U/L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ADA、ADA2 活性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 γ和IL 12浓度分别为 (112 1± 4 5 8)ng/L及 (10 4 3± 32 3)ng/L ,恶性胸腔积液组IFN γ和IL 12浓度分别为 (2 4 8± 5 9)ng/L和 (6 1 8±10 8)ng/L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IFN γ和IL 12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 (P <0 0 1,0 0 5 ) ;(2 )ROC曲线分析结果 ,IFN γ以 6 1 7ng/L为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包腔尿激酶程序灌洗法对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心包粘连缩窄的作用。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住院患者16例,男女各8例,年龄22~65岁。①采用心包穿刺套管针行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并经导管行心包积液闭式连续引流,直至积液不再流出;②用无菌生理盐水150ml经导管缓慢滴入心包腔,夹管保留1~2h后再将灌洗液完全排出;③用尿激酶10万IU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经导管滴入心包腔内,夹管保留2h后再将其全部排出;④待引流管内不再有液体流出,并经超声和胸片证实积液消失或仅剩少量,即可拔出引流导管。结果心包腔尿激酶程序灌洗法有利于心包积液的彻底引流和减少纤维素在心包内沉积,每例患者心包积液引流量为750~1200ml,尿激酶心包腔灌洗2~5次,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或显著缓解,复查超声和胸片显示心包积液完全消失10例,少量积液6例,但其积液包裹和心包粘连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患者对尿激酶心包腔灌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无出血和继发感染发生。结论心包腔尿激酶程序灌洗法具有防治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心包粘连和缩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到大量心包积液48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4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时间5~42(10.7±4.7)d,平均引流量为280~1750(590±160)ml。结论 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穿刺自动引流装置在心包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临床医师不断探索 ,寻找一种简便、安全的心包穿刺引流方法 ,用于心包积液的诊治。笔者自 1 994年 6月以来 ,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穿刺自动引流装置行心包穿刺引流 42例 ,76例次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经超声检查确诊的心包积液患者 42例 ,其中男 31例 ,女 1 1例 ;年龄 1 6~ 85(48± 7.8)岁 ;肿瘤性 1 7例 ,结核性 2 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4例。病程1周~ 1年。超声波探测心包积液液性暗区 2 .0~3.0 cm2 3例 ,>3.0 cm1 9例。1 .2   方法采用自制的多功能穿刺自动引流装置 (见图1 )。首先穿刺定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