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泵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6例泵衰竭与139例不伴泵衰竭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I并发泵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梗死病史与心肌多部位梗死是AMI并发泵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318、2.968),而成功溶栓及早期介入治疗则是保护因素(OR分别为0.067、0.163)。结论:对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多部位梗死的AMI患者应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其泵衰竭的发生;早期积极的心肌再灌注治疗可有效预防AMI患者发生泵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24例发生颅内出血,占17. 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预防颅内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 (ICH)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h内接受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选取溶栓前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作为 ICH的可能危险因素 ,分析与 ICH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继发 ICH(18.3% ) ,其中 6例为出血性梗死 (7.3% ) ,9例为脑实质血肿(11.0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 (SICH) 7例 ,死亡 4例。统计学分析表明继发 ICH者有较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ESS) ,ESS评分 <6 0分、溶栓前头颅 CT可见早期缺血改变 (EIC)及存在心房纤颤的患者有更高的出血率。结论 :溶栓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早期缺血改变和心房纤颤是 IC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军 《临床医学》2012,32(1):68-6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 再通率明显高于普通溶栓组,病死率及并发症相对降低.结论 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再通率高、病死率及并发症少,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实现梗死心肌的血液再灌注 ,能有效地降低 AMI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其预后。然而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众多的研究普遍关注溶栓治疗后早期 ST段变化 ,而极少注意到 T波的改变。通过对我院 1994~ 1998年 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42例的临床分析 ,旨在探讨 AMI静脉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对冠状动脉再通及预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5 9.6± 8.3)岁。溶栓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依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  相似文献   

6.
宋吉法  杨锡华  宫宝霖 《临床荟萃》2004,19(11):640-640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由于突然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和梗死,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其中合并高血糖是影响AMI溶栓再通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3年4月开展溶栓治疗AMI以来,资料齐全、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60例AMI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AMI患者合并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溶栓疗法是现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标准治疗,其静脉溶栓方法简单易行,国产尿激酶(UK)价格便宜,目前在各大医院已广泛应用.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98例,其中对54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的诱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15例心脏破裂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心脏破裂均发生于急性透壁性AMI后7天内,大多数为前壁AMI;心脏破裂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 (P < 0.01),多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溶栓与否对心脏破裂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AMI 6小时后溶栓心脏破裂的发生率高于6小时内(P < 0.05).结论 减少心脏破裂发生的关键是对心脏破裂高危人群AMI后各种危险因素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陈俊霞  任千民  邱菊香 《临床荟萃》2008,23(20):1480-1480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离散度(QTd)增大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后者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d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其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AMI患者152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金珉 《临床医学》2002,22(10):22-23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DM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DM合并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MI患者69例。DM组(DM—AMI)19例,均为2型DM,病史2~30年,平时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单纯饮食治疗。非DM组(NDM-AMI)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参考方案”溶栓适应证,除外禁忌证。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