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关键, CPR造成的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水肿,是引起脑疝导致死亡的主因。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脑组织经历了缺血和再灌注两个阶段的损伤。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广谱的水解酶抑制剂,对CPR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欲探讨UTI对大鼠复苏早期(1 h)脑组织含水量及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70-571
心脏停搏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1]。持续不间断的胸外按压则是CPR的中心环节。传统的CPR因急救人员的技术、体力和除颤、等因素可影响接压的效果。美国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器是一种以高压氧为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肾上腺素治疗)19例,治疗组(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26例。评估垂体后叶素对心肺复苏治疗的成功率,统计自主循环恢复率,平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6、24h生存率及出院率。同时监测垂体后叶素对循环、心脏、肾脏的影响,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后30min多巴胺剂量、复苏成功后6h尿量及复苏成功后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6h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生存率及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压比较无差异,而多巴胺剂量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6h尿量高于对照组;ST段下移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治疗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患者自主心律恢复率,缩短恢复自主心律时间,提高平均动脉压,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及肾脏灌注压,对心脏、肾脏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王齐荣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57-157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在心肺复苏开始时两组患者分别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川芎嗪静脉滴注.10 d后检测SOD、MDA、TXB2水平,并根据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中SOD水平、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DA 、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能有效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应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病情,总结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复苏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了自主循环功能,其中有21例患者同时恢复了自主呼吸功能,有42例患者心肺复苏后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经过心肺复苏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中护理应主要监测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为医生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病情评估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45例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T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除采用常规的支持治疗外加用乌司他丁,C组采用常规的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即时、复苏后1、3、7 d分别进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同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多脏器损害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即刻、1 d两组的(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苏后3、7 d的(GCS)差异明显(P<0.05).T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均较C组明显的减少或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有利于心肺复苏患者的脑复苏,缩短存活患者的住院时间、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降低心肺复苏患者病死率,有助于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或某一器官,经历数分钟乃至数小时缺血、缺氧,又重新获得氧合血液灌注后,反而发生的一系列非缺血、缺氧性损害。也称“缺血可灌注综合症”。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再灌注损伤,如心肺脑复苏后、休克恢复后、心肌梗塞恢复灌注后、体外循环恢复心肌再灌注后以及附器移植等,都曾有过一段缺血、缺氧的过程,一旦恢复再灌注,反而加重了组织细胞的损伤及脏器功能的衰竭。这些损伤并不是发生在缺血、缺氧期,而是发生在循环改善后,过去认为这种损伤是由于组织供氧不足所致,现在认识到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与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柯友洋 《首都医药》2007,14(10):33-34
目的总结分析1996年以来心肺脑复苏病人35例,探索复苏下血液循环时间对救治成功的影响。方法对35例心跳骤停经心肺脑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并能维持的患者,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并对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心肺脑成功复苏患者中,24例完全康复出院,8例因脑部原发性疾病尚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心肺脑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复苏时间、基础疾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给药途径及用药间隔、复苏后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式成人转运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进而完善院外转运过程中的心肺复苏操作规范。方法设计新式成人转运心肺复苏操作规范(TCPR),筛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我院120接诊的6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T-CPR组和常规组,恢复自主循环后监测两组患者eTnI、CK、CK-MB在入院各时间段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cTnI、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T-CPR组在30min内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h到24h血清cTnI、CK、CK-MB明显低于常规组。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T-CPR组的自主循环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运中心肺复苏术(TCPR)可以有效降低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患者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对心肌的损伤,更利于自主循环的维持。有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心肺复苏后患者白介素-6(IL-6)的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心肺复苏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于心肺复苏时、心肺复苏后1、2、4、8h进行取血,对照组与心肺复苏组取血时点-致,检测IL-6含量。结果IL-6在心肺复苏后逐渐升高,从复苏后2h开始血清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6含量的升高是复苏后机体众多细胞因子反应体系中的-部分,参与了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肌酶cTnI、CK、CK-MB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搏骤停的患者30例,经心肺复苏达到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每组15例,监测两组患者心肌酶cTnI、CK、CK-MB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入院各时间段的变化。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常温治疗组心肌酶cTnI、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同时出现低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等,而亚低温组在30min内与常温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h到72h亚低温组血清cTnI、CK、CK-MB明显低于常温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亚低温组的血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患者血清的心肌酶cTnI、CK、CK-MB,减少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对心肌的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氨茶碱肾上腺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了:了解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氨茶碱的疗效。方法:29例心跳停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15例,联合使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氨茶碱(治疗组)14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3.3%,64.3%,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氨茶碱比单独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汤旭 《贵州医药》2011,35(12):1129-1133
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临床工作中最为紧急的危重症,死亡率极高。尽管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复苏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说的成功仅仅是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恢复,一些患者仍然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高级生命支持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被认为是高级生命支持的核心。进入21世纪后,欧洲两项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亚低温能改善心肺复苏后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损伤,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亚低温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因条件所限其实施还存在一定困难,并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ERK抑制剂 PD98059对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n=6)、模型(CA)组(n=15)和 PD98059(PD) 组(n=15)。Sham组只单纯行手术操作;CA组和 PD组经食道交流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VF)建立大鼠 CA/CPR模型, 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PD组立即静脉注射 PD98059(0.3 mg/kg),CA组立即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复苏后 24 h存活情况,采集血清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I,同时取心肌组织进行 HE染色、ATP含量测定,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 检测磷酸化 ERK(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复苏后 24 h,各组存活情况为 Sham组 6只、CA组 6只、PD组 13只。与 Sham组比较,CA和 PD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水平升高;PD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水平较 CA组下降(P<0.05)。PD 组 ATP含量较 CA组明显升高(P<0.05),心肌病理损伤程度也较 CA组明显减轻。与 Sham组比较,CA和 PD组大鼠 心肌组织 p-ERK的表达水平升高;PD组 p-ERK表达水平较 CA组下降(P<0.05)。结论 ERK抑制剂 PD98059治疗 能够改善心肺复苏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茶碱组(n=20)心肺复苏时给予氨茶碱和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对照组(n=20)心肺复苏时单用肾上腺素治疗,其它复苏用药两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及存活出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氨茶碱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存活率提高(P〈0.01),A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氨茶碱联用肾上腺素明显促进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恢复,并能维持其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自体温血配制控制性再灌注液,进行控制性再灌注的初步应用效果:自动复跳率高(94%),术后并发症少,循环功能恢复迅速、稳定。作者对应用控制性再灌注方法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猝死后行心肺复苏的同时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运送至本院急诊或病房的72例猝死患者,总结静脉溶栓治疗对猝死后心肺复苏的影响和护理经验。结果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存活出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严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的同时经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猝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CPR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面罩与插管联合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需行急诊抢救的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利用随机数表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分别给予面罩、插管、面罩联合插管干预。对比3组抢救后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SaO_2),并统计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存活及心肺复苏情况。结果 C组抢救后平均动脉压、SaO_2分别较A组和B组显著升高(P<0.05),且B组抢救后数据水平也较远高于A组对应数据(P<0.05);C组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存活及心肺复苏构成比均远高于A组和B组(P<0.05),且B组也远高于A组(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面罩联合插管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效果,对自主循环恢复作用积极。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梗死区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发生退行性左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传统药物、搭桥手术、导管介入治疗等血运重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肌缺血的症状,使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然而恢复血流灌注后出现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表现为致死性再灌注损伤、心肌顿抑、心律失常和能量代谢的改变,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1],即MI/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使用萨勃心肺复苏仪和徒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萨勃机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别使用萨勃和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比较两者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使用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的心肺复苏技术。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工心脏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是一种可替代人工心肺复苏的先进仪器,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