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谦  王嵘  张东  张岩  赵元立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3,35(2):113-116
目的 分析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和脑出血类型,探讨脑出血原因.方法 同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0例(37例次)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占同期收治烟雾病患者的19,6%(30/153).男7例,女23例,男:女=1∶3.3;年龄12~55岁,平均(35.0±11.4)岁.成人烟雾病脑出血发病比例高于儿童及青春期患者(22.6% vs.10.5%).单纯脑室内出血(15例次)和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12例次)是烟雾病脑出血最常见的两种类型(73%).8例(26.7%)合并动脉瘤.出血侧半球和非出血侧半球Suzuki 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9,P=0.913).30例60侧半球中,32侧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发生出血半球20侧(62.5%),非出血半球12侧(37.5%);28侧无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发生出血半球10侧(35.7%),非出血半球18侧(64.3%),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的半球出血比例显著升高(x2=4.286,P=0.038).结论 出血型烟雾病多见于成人和女性患者,单纯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出血破人脑室是烟雾病脑出血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动脉瘤破裂和脉络膜前动脉扩张破裂可能是烟雾病脑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出血型Moyamoya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5年来收治的82例出血型烟雾病(Moyamoy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出血型Moyamoya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全部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Moyamoya病。根据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将其分为3组。A组:10例(12%),脑血管造影显示合并有动脉瘤。B组:38例(46%),CT显示为脑内出血(ICH),脑血管造影无动脉瘤。C组:34例(42%),CT显示为脑室出血(IVH),无动脉瘤或ICH。手术治疗49例患者,保守治疗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恢复情况做随访调查。结果共随访64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者42例,保守治疗者22例。疗效优良者46例,良好者9例,1例恢复差,8例死亡。有1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在初次出血后0.3~8年间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8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初次出血,死亡率为2.4%,6例患者死于再出血,死亡率为60%。结论出血是Moyamoya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再出血是出血型Moyamoya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预后主要取决于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有无再次出血及治疗时机等。  相似文献   

3.
脑室内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我科自1994年至1995年收治了28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双恻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本组病人均经CT扫描和脑脊液检验证实。其中单纯脑室出血7例,伴脑实质内血肿者21例。脑室内积血仅限于一侧侧脑室内者8例,2个以上脑室内者20例;其中第三脑室积血者3例;第三、四脑室均积血者10例。脑实质内血肿的部位;丘脑基底节区血肿16例(外侧型3例,内侧型4例,混合型9例,脑叶…  相似文献   

4.
曾冬明  王小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77-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86%);其中12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合并脑实质内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3例(7%),2例合并HIE;室管膜下出血2例(4%);脑实质出血2例,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IPH)和HIE;硬膜下出血3例(7%),均合并头皮下血肿。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出准确的诊断,能精确显示出血部位、程度及分型,这些改变与病因、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何桂霞  张静等 《中原医刊》2002,29(10):62-62
自发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差 ,病死率高。我院共收治自发性脑内出血 48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43~ 80岁 ,平均 68 6岁。自发性脑内出血根据病史、体征、结合头颅CT确诊。基底节区出血 2 0例 (7例破入脑室 )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9例 ,原发性脑室出血 5例 ,脑干出血 8例 ,小脑出血 6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大小 ,脑出血量大于 5 0ml者 2 3例。其中呕血 2 1例 ,胃管内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及潜血试验阳性者 10例 ,便血 14例 ,便血并呕血者 5例。 48例中 36例…  相似文献   

6.
石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45-2445
烟雾病为一组少见的脑血管病,病因尚未明确,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影像学不易确诊,故容易造成误诊。自1994年来将本院12例曾多次误诊的病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有男5例,女7例,年龄19岁40岁。临床症状仅表现为短暂性头晕、肢体乏力者4例,5例表现不同程度的头痛,部分伴有呕吐,有意识丧失者3例,时间长短不一,数分钟到数天,最长者为45 d,呈植物状态,伴肢体功能障碍者2例,失语2例,抽搐、大小便失禁,精神障碍。1.2辅助检查颅脑CT:脑基底节区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叶内出血2例。出血在CT上一般表现为高…  相似文献   

7.
脑室内出血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且死亡率高。我院于1997年-2001年5月间通过手术治疗全脑室系统积血铸型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32~85岁,平均57岁。继发性脑室内出血27例,原发灶出血量约10-60ml(按多田式公式计算),其中基底节出血19例,丘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3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年人不同类型烟雾病的CT影像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烟雾病[缺血型烟雾病(缺血型组)18例,出血型烟雾病(出血型组)30例]患者的CT(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影像资料,采用Suzuki血管分级法对2组进行CTA分级(Ⅰ—Ⅵ级)。结果 CT平扫显示缺血型组表现脑皮层、分水岭及基底节区脑回样、斑片状低密度影;出血型组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室内及脑沟裂池内斑片状、铸形及脑沟样高密度影。缺血型组早期、中期、晚期烟雾病和脑皮层、分水岭、基底节区、脑室内、蛛网膜下腔脑卒中部位所占比例与出血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PI为正常、低、高及CTA分级为Ⅰ—Ⅵ级所占比例与出血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人烟雾病以出血型为主,且脑卒中部位以脑室及基底节区为主;成人缺血型烟雾病CTP以低灌注为主,成人出血型烟雾病CTP以灌注正常为主;成人烟雾病CTA血管分级以Ⅱ级、Ⅲ级和Ⅳ级为主。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颅内出血可进入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在脑实质内(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进入脑室(脑室出血)或进入硬膜下腔(硬膜下血肿).临床上、CT上甚至病理上区别较困难,因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可以破裂分布到脑表面或进入脑室,囊状动脉瘤也可以破裂引起出血进入脑内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成年出血性烟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与长期随访结果的分析,探讨影响自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2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CT、血管造影资料及随访1~12年(平均6.2年)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再次出血。烟雾病随访预后好的有54例。预后差的18例中血管损害级别严重的分别占37.0%、72.2%,起病时意识改变严重的分别占20.4%、55.6%,合并动脉瘤分别占9.3%、27.8%,χ2检验,P<0.05。再出血病人中为脑实质出血占88.9%,合并动脉瘤有44.4%,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烟雾病初次出血后意识改变严重、脑实质内出血、合并有动脉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烟雾病病人再次出血意味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室出血CT与临床特点(附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02-2002-01间高血压脑室内出血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29-84岁。24例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所有病人入院时均行头颅CT扫描,根据CT的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双侧脑室和(或)第3脑室和第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9例,死亡率100%;脑室无扩大,局限或全脑室内出血30例,死亡1例,死亡率3.33%。有脑室扩大14例,死亡1例,死亡率7.14%。结论:双侧脑室和(或)第3脑室和第4脑室铸型血肿伴脑室形态的改变预后最差,不主张手术;对脑室扩大但有液平或血肿中有充盈缺损,应尽量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预后较好;对脑室无扩大可在保守治疗下动态观察意识变化,如有脑室扩大则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2.
于华山  龚辉  张海玲 《黑龙江医学》2003,27(10):769-769
脑室内出血急骤 ,发展迅速 ,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 ,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我院脑外科采用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外引流的方法 ,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 ,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脊液循环 ,尽早恢复脑神经功能 ,明显改善了脑室内出血的预后 ,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本文现就 36例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病人 ,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年龄 8~ 70岁 ,平均 39岁。其中 ,高血压脑出血 30例 ,外伤性出血 2例 ,动脉瘤 1例 ,脑动静脉畸形 1例 ,烟雾病 1例 ,原因不明 1例。出血量 2 0~ 10 0mL。2 护理措施2 .1 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脑内出血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出血破入脑室1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单侧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能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PIVH)的诊断、病因、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PIVH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证实为PIVH。8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因为脑动静脉畸形者5例(20%),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者1例(4%)。高血压者(48%),病因不明者2例(8%)。6例全脑室出血者2例死亡。结论头颅CT可以确诊PIVH,脑血管造影对明确病因很有帮助。PIVH的病死率与出血量之间无直接联系,与再出血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张雪斌  周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53-1354
目的 :评价 CT在小儿颅内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 6 9例经临床确诊患儿的临床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0例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 9例 ,脑血管畸形 7例 ,脑动脉瘤 3例 ,烟雾病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10例 ,颅脑外伤 8例。出血部位 :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6例 ,脑室内出血 6例 ,脑实质出血 4例 ,硬膜下出血 11例 ,混合性出血 13例。结论 :CT是诊断小儿颅内出血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颅内出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脑叶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叶自质的出血,在脑内出血中并不少见。自从CT扫描应用后,脑叶出血的诊断定位更准确。现将我院1985~1988年6月收治的脑叶出血27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17例,男:女=1:1.7。年龄8~74岁,平均年龄40.3岁。<40岁14例(51.8%),发病时诱因:体力活动14例,情绪激动11例,睡眠时2例,27例均经CT扫描确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最短半年,最长30年,平均15年。无高血压病史15例,不详2例。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CT表现与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血肿量、脑移位程度及闭塞型脑室内出血与预后明显相关。随着血肿量增加重残病死率亦增加,>50ml组与≤50ml组差异显著(P<0.01);脑移位>10mm组病死率明显高于≤10mm组(P<0.01);闭塞型脑室内出血者与非闭塞型者相比,重残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侵入脑室系统血肿的物理状态是影响生命预后的决定因素;环池—四叠体池消失是提示预后不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和治疗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6例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均发生1-3种并发症,发生率100%。肺部感染12例次,上消化道出血10例次,术后再出血2例次,脑干梗塞2例次,颅内感染2例次。结论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并发症,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在成人烟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成人烟雾病病人,分析其临床资料,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治疗期间新发脑血管事件以及随访90 d的预后。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预后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共纳入13例成人烟雾病病人,其中缺血型8例,出血型5例,缺血型中4例累及双侧大脑半球,4例累及一侧半球,5例此次发病接受了颅内血运重建手术,4例术后出现新发脑梗死。出血型中3例单纯脑室出血,2例脑内出血破入脑室,全部病人接受血肿清除和(或)脑室穿刺术。HBOT前所有病人神经功能均严重受损,HBOT次数最少5次,最多40次,HBOT后12例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1例,2例治疗期间出现新发脑梗死,90 d预后良好10例(mRS≤3分)。结论 HBOT有效减轻成人烟雾病术后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90 d预后,治疗期间不明显增加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与临床诊断。方法:对108例HIE患儿进行CT检查,分析其临床与CT表现。结果:108例新生儿检查中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脑实质内出血13例,硬膜下血肿l0例,脑室内出血1例,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3例。结论:CT扫描有助于明确HIE的脑损伤情况,对于预后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