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稳定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微管改善脊髓损伤(SCI)中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建立糖氧剥夺(OGD)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α-微管蛋白(α-tubulin)表达;建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n=36),采用免疫荧...  相似文献   

2.
3.
复方丹参液对内毒素引起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对内毒素引起细胞黏附分子CD11a、CD61和ICAM-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深入探讨复方丹参液预防细胞黏附的作用机理.方法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用0.5g复方丹参颗粒水溶液灌胃2次/d,小剂量组每天用0.3mg灌胃2次/d,喂药10 d,正常组和对照组不给药.各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内毒索1 mg/kg,注入后2、4 h分别进行CD11a、CD61、ICAM-1的测定,正常组不给内毒素.结果大鼠注入内毒索2 h后,血小板CD61表达明显比正常组高.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复方丹参液小剂量用药组血小板CD61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近.复方丹参液对CD11a和ICAM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丹参液可通过减少血小板黏附蛋白CD61的表达,减轻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的黏度,改变红细胞的变形性,达到改善或促进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注射液对心脏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室温条件下,本文用小白鼠麻醉,人工呼吸、开胸并用简易的在体心脏微循环直接观察法,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心脏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提示:正常小白鼠左心室前壁,靠近室间隔处的心肌表层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流速为0.32~0.56mm/sec。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后5分钟内即见红细胞流速增快,平均速度从0.45±0.07mm/sec,增加到0.5±0.06mm/sec,P<0.01。注射后10分钟达高峰,平均流速增加到0.53±0.07mm/sec,P<0.001。给药后20分钟,红细胞流速增快仍非常明显,持续30分钟左右。与此同时,微血管口径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观察内毒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组织蛋白酶G和过氧化氢对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51Cr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经51Cr标记后,内毒素和H2O2可使内皮细胞释放51Cr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不明显。内毒素和H2O2增加内皮细胞内之51Cr的释放,表明内皮细胞受到了损伤。  相似文献   

6.
丹参对微循环障碍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研究对甲襞微循环有影响的病种 ,经丹参治疗后的临床变化。方法选择对甲襞微循环有影响的疾病如 ,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共11个病种42例病人。用丹参液经静脉点滴治疗 ,在此前后各测定微循环的各项指标 ,并予以分析对比。结果经丹参一个疗程治疗后 ,甲襞微循环竟无一例发现白色血栓 ,积分值为0 ;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积分值由治疗前的1.047±0.0713下降为0.7428±0.044(P<0.001) ;红细胞的解聚现象亦比较明显 ,积分值由0.4486±0.0673下降为0.3016±0.0560(P<0.05) ;其他各项指标管径粗细的修整 ,浅平乳头的波纹化 ,乳头下静脉丛及血管运动性的减少 ,其积分值都有所降低。结论能引起甲襞微循环障碍的多种疾病 ,经丹参静滴一个疗程后 ,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由治疗前的4.0474±0.2591下降为2.9876±0.1664 ,差异非常显著 (P<0.001) ,说明丹参对治疗临床很多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川芎嗪、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 闭合式颅骨开窗法应用JI-200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观察静脉注射上述药物在生理状态及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两药均可增加正常状态下和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结论 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改善正常状态下和微循环障碍时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内皮大空泡形成对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缺血再灌后内皮细胞出现明显改变,缺血再灌后30min~1h细静脉、集合毛细血管内除有白细胞、血小板的粘附以及红细胞聚集、血管内皮水肿外,还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形成圆丘形的空泡。空泡从血管内壁内壁突入管腔,空泡直径10~30μm,多发生在直径20~70μm的细动脉,静脉内也可出现,但不如动脉多。在同一根血管内可同时出现几个空泡,大的空泡几乎堵塞血管腔。严重者几个空泡出现在同一管腔的周围,造成管腔的堵塞,使血细胞不能顺利通过。结果表明血管内皮大空泡的形成将阻碍血液的流动,加重微循环的障碍和血管周围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对脑出血病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丹参注射液对脑出血病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脑出血病人 4 6例 ,随机分二组 ,治疗组于发病 3天后给丹参注射液 ,对照组不给 ,其他治疗相同 ,治疗前及治疗 15天后检测二组的甲襞微循环。结果 :治疗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综合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各项积分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治疗可改善脑出血病人的微循环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微循环障碍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丹参对微循环障碍疾病的作用机理,发现丹参具有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减轻红细胞聚集及消除白色微小血栓的作用.这种结果表明,丹参可能对临床很多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6 0例 ,按 2∶1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0例 )与对照组 ( 2 0例 ) ,观察入院时 3天内、治疗30天与治疗 6 0天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主要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袢顶径、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spvx、Vspvm) ,同时计算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 (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 30天、6 0天与对照组相比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袢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同时具有显著的改善肝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皮质微循环变化及丹参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皮质微循环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丹参干预组(C组),每组分3、7、10 d三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应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观测各组相应时相肾皮质微血管管径和密度变化及微血管周围的渗出情况.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各时相肾皮质微血管收缩,7、10 d组微血管数量减少,并随时间延长血管收缩、数量减少更加明显(P<0.05),B组7、10 d微血管周围出现渗出.C组与B组比较7、10 d肾皮质微血管扩张,数量增加(P<0.05),C组7、10 d微血管周围渗出减轻.结论 梗阻性黄疸可引起大鼠肾皮质微循环障碍,丹参注射液可改善肾皮质微循环.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人微循环缺血区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球结膜微循环缺血区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住院的Ⅱ期高血压病人,20例正常人均进行球结膜微循环、血浆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血浆内皮素(ET)、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结果高血压病人微循环缺血区占53.3%,正常人无一例出现,差异非常显著。高血压病人的EDRF明显降低,而ET和CEC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病人球结膜微循环缺血区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等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朱广谨,陈祥银,严仪昭,张莹,段岩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此外与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联系。本实验观察PKC激活剂佛波醇酯(P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 ,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与对照组 (20例 ) ,观察入院时3d内、治疗30d与治疗60d甲襞微循环部分指标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 ,观察指标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 ,襻顶直径 ,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Vspvx、Vspvm) ,同时计算出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0d、60d与对照组相比 :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襻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同时具有显著的改善肝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液对内毒素引起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血小板粘附分子CD6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表达的变化 ,观察复方丹参液预防细胞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及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用0.5g/2ml复方丹参液灌胃2次/d ,复方丹参液小剂量组每天用0.3mg/2ml灌胃2次/d ,喂药10d。正常组和对照组不给药。各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内毒素1mg/kg,注入后2和4h分别由心脏取血 ,进行CD11a、CD61、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ICAM -1免疫组化的测定 ,正常组不给内毒素。结果大鼠注入内毒素后2h ,血小板CD61表达(142.3±23.2)明显比正常组(126.2±19.6)高。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小剂量用药组血小板CD61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注入内毒素4h后对照组CD61表达比正常组低 ,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小剂量组CD61表达与正常组相近。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显示 :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全血粘度和全血屈服应力均比对照组低 ,红细胞变形指数比对照组高。结论复方丹参液可通过减少血小板粘附蛋白CD61的表达 ,减轻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降低血液的粘度 ,改变红细胞的变形性 ,达到改善或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对白细胞CD11a和内皮ICAM -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异常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20ml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卫日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120例,其中脑动脉硬化患者55例、脑梗塞25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变化。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体外血栓形成及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改善明显。结论脉络宁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脉络宁是值得推广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在大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模型上,丹参提取物F 0.1ml/200g/min iv5分钟可明显降低胃粘膜伊文斯兰含量(P<0.01)和被单星蓝染色的面积(P<0.01)及胃粘膜损伤程度(P<0.01)。用TS-200组织光谱分析仪测定大鼠胃粘膜表层血液量和Hb氧饱和度,表明丹参提取物F可维持大鼠胃粘膜在60%乙醇(容积比)后血液量和Hb氧饱和度基本不变。结果提示:丹参提取物F有抗大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作  相似文献   

20.
丹参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系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广泛而可逆的支气管痉挛发作,引起阻塞和微循环障碍。我们对哮喘患者进行了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并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丹参进行了防治,临床得到满意疗效。治疗前,我们对43例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25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进行复查都有明显改善。该两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应用丹参防治哮喘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