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肝内外胆管所引起的胆道损害疾病,俗称为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性分布,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广东、广西和黑龙江[1]。本文对确诊该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141-142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采用B型超声对经病理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对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东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方法,分片调查人群及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检查了9个县1个市9016人次,感染率为6.96%~66.85%,平均31.5%;检查了15种416尾鱼,发现9种255尾鱼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囊蚴,鱼感染率为61.3%,野生小鱼感染度最高,达100%;保虫宿主除猫、狗、猪等动物外,长毛兔也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结论:黑龙江省东部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重流行区,应积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松花江下游沿岸部分城镇和乡村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本地区流行广泛,感染率为20.77%—49.39%,平均感染率为30.54%。成年男性感染明显高于女性和儿童。由于沿江居民多有食小生鱼的习惯,因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IL-2R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L-2含量明显减少,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sIL-2R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7.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较大,我国分布广泛。随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吃“杀生鱼”的人增多,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有上升趋势。为给临床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资料,现将我教研室积累的182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174例,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吡喹酮总剂量为150mg/kg,2天疗程。丙硫咪唑分三组总剂量为70mg/kg,100mg/kg,140mg/kg,7天疗程,其治愈率分别97.1%,63.2%,78.5%,93.1%。丙硫咪唑最佳有效量尚须进一步探讨。实践中得知,吡喹酮为治疗华支睾吸虫病首选药物,丙硫咪唑更适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肠道线虫感染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率,加强临床护理,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63例华支睾吸虫病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55例华支睾吸虫病表面抗原阴性患者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对比,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乏力、腹胀、肝脾肿大、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支睾吸虫抗体检测阳性与粪检虫卵阳性符合率甲组95%,乙组达93%,B超检查肝内胆管扩张呈"等号"样改变,甲组有32例占51%,乙组28例占47%,肝内胆管扩张"等号"样改变不是华支睾吸虫病B超特征性改变。结论:华支睾吸虫机体检测阳性是主要的筛查手段,粪检虫卵阳性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2的活性以及CD4^-,CD8^-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中IL-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4^-1含量显著减少,CD8^-的含量增多,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反应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自1974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徐州地区农村、徐州市郊及苏南等地进行了本病流行情况的调查。发现华支睾吸虫病我省以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为无症状型,肝大、肝硬化型及发育障碍型等。由于儿童正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本病的重度感染及病程较久往往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形成侏儒。根据我院261例儿童华支睾吸虫病住院病例分析,其中109例(41.76%)以身材矮小、生长停滞为主诉。测量身高的221例患儿中经统计学分析,在正常范围内的仅70人(31.67%),低二个标准差者54人(24.43%),低三个标准差者97人(43.8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IL-6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功能发生紊乱,IL-6和IFN-γ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陈萍萍 《抗感染药学》2019,16(2):250-253
目的:比较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病例特征及其对不同驱虫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734例次病历资料,分析其病例特征即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住院情况,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驱虫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虫卵转阴率差异。结果:734例次华支睾吸虫病住院患者的确诊病历涉及647例(以40~69岁中老年人为主),其中男性占72.49%(469/647)高于女性为27.51%(178/647);有39.78%患者采用驱虫药物阿苯达唑片或吡喹酮片治疗,驱虫药物的用药合理率为80.14%,用药后粪检虫卵复检率为27.05%。结论:对华支睾吸虫感染,首先应从预防开始对其加深华支睾吸虫病的认识,临床药师应为临床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从而确保华支睾吸虫病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和 C_3的含量。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 I gG、I gM 和 I gE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 gA 的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改变;而 C_3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后,I gG、I gM 和 I gE 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呈同步增高的趋势;补体和抗体协同参与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此过程中消耗补体,使 C_3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和白细胞介素4(1L-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sVCAM-1和1L-4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痛患者sVCAM-1和1L-4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VCAM-1和1L-4通过多种免疫调控作用,参与了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人们通过进食感染了吸虫病的生鱼、虾类食物而引起的肝胆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华支睾吸虫病15647例,现将资料完整的284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快速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所致急腹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门、急诊科有完整病史记录的、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并与临床证实或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0例急腹症患者中由华支睾吸虫病所致急腹症的为61例,比例为40.7%,确诊率96.7%,其他病因所致的急腹症为80例,比例53.3%,未见阳性超声诊断的为9例,比例6%。结论在非外伤性急腹症筛查中,超声诊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确定华支睾吸虫病所致急腹症的特点,对临床及时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误诊的10例华支睾吸虫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诊断华支睾吸虫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3~78岁。曾到过流行地区,有明确进食生鱼片史2例,鱼片火锅史3例,服含灵芝类中成药、灵芝茶史9例。入院时诊断:慢性支气管炎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扩张1例、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频移成像技术(THI)在华支睾吸虫所致肝胆声像改变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普通二维成像和THI成像。观察华支睾吸虫病所造成的肝脏,胆囊,肝总管,左右肝管,肝内小胆管的损害,管腔内虫卵以及虫卵为中心结石的数量。结果:普通二维成像对华支睾吸虫的诊断符合率80.6%,THI为100%。华支睾吸虫所造成肝脏,胆囊,肝总管,左右肝管,肝内小胆管损害,胆道系统  相似文献   

20.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的肝、胆道寄生虫病之一,梧桐河农场由于同学聚会食用杀生鱼而暴发流行华支睾吸虫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与流行病学调查①该场人口1万余人,分28个居民区,常年可以吃到新鲜的鱼和人们有吃杀生鱼的习惯。1992年7月同学在一起聚会的晚餐中食用60余斤生鱼。发病人数45人,男30人,女15人,年龄8—5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