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磺脲类药物或马来酸罗格列酮(RGZ)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优点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喹酮组(甲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乙组),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G、BMI、HbA1c、Ins、Bp、血脂等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患者的PG、BMI、HbA1c、Bp及LDL-C下降(P〈0.05),但乙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1),HOMA-IR降低(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降压、减重,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二甲双胍联用RGZ可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50名初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治疗组,22例)与二甲双胍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每天空腹口服罗格列酮4 mg,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晚餐后口服二甲双胍850 mg,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下降更明显(P<0.05);而二甲双胍组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罗格列酮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提示其有更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R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经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通过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的测定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情况。结果经归纳统计,两组药物在血糖控制方面均显效,实验组的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较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降糖控糖作用持久,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干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晓东 《山东医药》2008,48(48):89-90
将46例初发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各23例,分别予罗格列酮4 mg/d、二甲双胍750 mg/d,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素-1(ET-1)均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均〈0.01);罗格列酮组NO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明显升高(P〈0.05)。认为罗格列酮可改善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其机制可能为调节NO和ET-1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新诊断T2DM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二者联合治疗。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和联合治疗明显降低新发T2DM的FPG、HbA1c、HOMA-IR,明显升高脂联素,使体重较治疗前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测量其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内脂素与BMI、WHR、血糖、血脂、HOMA-IR的关系.结果 T2DM组肥胖者(A1组)与非肥胖者(A2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1组高于A2组(P<0.05);内脂素水平与BMI、WHR、HbA1c、HOMA-IR、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升高,并与肥胖相关;内脂素可能参与T2DM和肥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经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HOMA-IR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HOMAIR也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57%,远较对照组的17.86%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经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通过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的测定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情况。结果经归纳统计,两组药物在血糖控制方面均显效,实验组的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较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降糖控糖作用持久,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干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继续使用合适剂量的磺脲类、二甲双胍、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组60例在使用原剂量药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用三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C)、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蛋白质(HDL)、低密度蛋白质(LDL)、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1c、FINS、TG、LDL均有明显下降,HDL、ISI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CHD)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68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服罗格列酮,一组加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基线期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均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C(HDL-C).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下降,罗格列酮降低FINS和IRI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结论两种胰岛素增敏剂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罗格列酮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清内脂素、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TG、TC、LDL-C、H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内脂素、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UAER的增加,血清内脂素、CRP水平逐渐升高(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CRP均与糖尿病病程、收缩压、HbA1 c、FPG、TG、TC、LDL-C、BUN、Scr、UAER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内脂素=0.943、0.699、0.511、0.371、0.362、0.398、0.485、0.623、0.832、0.890;rCRP=0.777、0.701、0.416、0.327、0.307、0.449、0.611、0.817、0.893,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617、-0.546,P均〈0.01),且两者互呈正相关(r=0.940,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CRP水平随着DN的发展而逐渐升高,两者可能参与了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初入院和治疗16周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情况,分析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05年—2010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实验组患者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持续治疗之后,各项血糖指标比治疗之前均有所下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而且也可以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19届世界糖尿病大会报道了糖尿病终点进展试验(ADOPT)的结果。该研究评估了未经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磺脲类单一药物治疗的长期血糖控制。经过平均4年的治疗,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及格列本脲组发生单药失效率分别为15%、21%和34%。与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相比,罗格列酮能延缓单药失效的进展(P〈0.001),更能使糖化血红蛋白Alc水平维持在〈7%,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罗格列酮可引起体重增加、水肿。与格列本脲比较,罗格列酮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多(P〈0.05),但独立评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结果相近。ADOPT研究结果为罗格列酮延缓进行性高血糖优于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GB)、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以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GB、2hPG、HbA1c值较对照组在用药后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结果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单用二甲双胍,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肥胖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探讨apelin与体脂、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的相关性。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2例正常糖调节(NGR)者按体重指数(BMI)≥25kg/m^2或〈25kg/m^2又各自分为超重/肥胖与正常体重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apelin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和腰臀比,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校正年龄及性别后,2型糖尿病组血清apelin水平高于NGR组[(317.9±99.6vs279.0±66.8)ng/L,P〈0.01],2型糖尿病组和NGR组中的超重/肥胖者均高于非肥胖者[(354.0±114.4vs274.1±53.0)ng/L,(299.2±74.5vs252.8±48.9)ng/L,均P〈0.05],且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组明显高于NGR肥胖组(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清apelin与BMI、ln(HOMA-IR)、FP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353,r=0.355,r=0.224,r=0.241,均P〈0.01),与腰围、收缩压呈正相关(r=0.263,r=0.18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MI、ln(HOMA—IR)和TC是血清apel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apelin水平在肥胖和初发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升高,且与BMI、HOMA-IR及脂代谢相关,推测apelin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探讨治疗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BG、HbA1c和Homa IR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2 h PBG、HbA1c和Homa I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瘦素和脂联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瘦素均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血清瘦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调节T2DM患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水平者血清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比较糖耐量减低(IGT)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IL-6、hs-CRP的变化。方法选择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 70例、2型糖尿病(T2DM)组45例,同时将IGT患者分2组,分别予二甲双胍、安慰剂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及干预治疗前后IL-6、hs-CRP水平。结果 NGT组、IGT组、T2DM组血清IL-6、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1);IL-6、hs-CRP水平与OGTT 2h PG、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呈正相关(P均〈0.01)。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IL-6、hs-CRP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血清IL-6、hs-CRP水平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逐渐升高。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随着糖脂代谢的改善,血清IL-6、hs-CRP水平也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初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格列美脲组)。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的FIN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T2DM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