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新 《新中医》2005,37(5):84-84
代赭石质重性寒,味苦,入肝、心包经,具有降逆止血、平肝潜阳之功效。临证对因气、血、痰、火等病理因素而引起升降失调的病证皆可辨证运用此药,疗效甚佳,现将应用体会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神农本草经》列于玉石部下品,认为其"味苦寒。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一名须丸。生山谷"。《管子》云:"山上有赭,其下有铁。铁朱之名或缘此,不独因其形色也。"仲景用代赭石者虽仅有旋覆代赭汤及滑石代赭汤2方,其配伍组成,对后世启发很大,至现代仍值得师法。1配伍旋覆花,降逆经典药对代赭石配伍旋覆花的药对,见于旋覆代赭汤方,源  相似文献   

3.
代建忠  崔敏 《河南中医》2005,25(3):74-75
药证,是中医用药的指征和依据,也称药物主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单元。仲景首先使用了以药名证的提法,如“桂枝汤证”、“柴胡证”,一旦相应证出现,用是药必具宏效。药证是构成方证的基础,方证是放大了的药证,二者本质上一致。仲景用药源自《神农本草经》较多,笔者在此推测仲景所本之方源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医家均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探讨旋覆花、代赭石的主治证及功效,以此二药组方用于临床主治反胃噎食,咳嗽痰喘,气逆不降者,靡不神效,很有临床研究价值。在用方化裁中,旋覆花、代赭石每每配对使用,且在剂量上很有考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芎性、味、归经及功效的分析,以临床常用药对为例,探析川芎与当归、芍药、石膏、防风、乌药、羌活等不同的药物配伍时产生不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功。”笔者在临证中亦常用代赭石,疗效甚佳,现介绍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磁石临证配伍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石临证配伍举隅楼敏华(浙江中医学院310009)磁石为具磁性的铁矿石,性味辛寒,具有补血养阴,重镇安神,平肝潜阳,益肾纳气等疗效,据诸家本草记载及医学文献报道,可用于治疗心悸、癫痫、咳喘、眩晕等症。笔者在临床上视患者的病因和证型,分别加减配伍,每多...  相似文献   

7.
李云飞 《四川中医》2005,23(5):32-33
中药配伍得当能取得极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三则医案说明临证配伍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乌药味辛性温,虽是一味极为平常的行气散寒止痛药,但通过适当配伍,用治某些杂症、顽疾,每可获俘鼓之效,兹举例介绍如下。1配蒲公英治胃炎我们治疗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血期例外)、胃窦炎等一类胃病,常用乌药配蒲公英,收效满意。其中尤以浅表性胃炎疗效更著。并以此两味为主,自拟了“乌英胃炎汤”(乌药、蒲公英、炒白芍、制香附、佛手、柴胡、权壳、甘草等)。凡症见院闷腹胀、疼痛暧气者,不论何种胃炎,均可加减应用。唯加减时乌药与蒲公英不可少,只是用量可有增减。一般用量乌药为10~12g,蒲公英为15~25g…  相似文献   

9.
10.
活血祛淤剂具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的作用,可治疗蓄血、血淤病证,常选用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泽兰、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牛膝等药物。由于血淤的病因有寒热虚实之别、患病有新久轻重之殊,故病证有肿痛缓急之异。临证常配伍其他相应药物共同组方,以适应病情之需要。一、与行气药物配伍血淤病证多因离经之血淤滞于  相似文献   

11.
<正> 麻黄为解表要药,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三火功效,通过适当配伍可广泛用于临床,且疗效卓著,现举隅如下。麻黄配葶苈子提壶揭盖治悬饮雷某,女,47岁。咳喘,胸满闷刺痛半年。曾在某省医院确诊为肺癌、右胸腔积液。3~5天抽胸水1次,屡抽屡盈。1985年2月12日就诊。患者形瘦神疲,右胸背膨隆胀满刺  相似文献   

12.
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03)。其质重性寒,味苦,入肝、心包经,具有降逆止血、平肝潜阳之功效。笔者跟随林起铨教授临床多年,结合自身临症体会,临床上对因气、血、痰、火等病理因素引起升降失调的病证皆辨证配伍加用代赭石,特别对颅内病变导致的头痛、眩晕、呕吐等病症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蔡丽慧 《陕西中医》1997,18(6):275-275
<正> 温胆汤清胆和胃,药性平和,以本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往往得心应手,屡获捷效。今就笔者临证所得,辑录4则,与同道共榷。 1 合失笑治胸痹心痛 刘某,男,50岁,干部。1987年10月诊。患者近半年来常有阵发性左胸膺刺痛,持续约数分钟缓解,痛连左肩背,伴胸闷憋气,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罹病以来,多次查心  相似文献   

14.
柴胡芍药配伍临证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分别探讨了桂枝与麻黄、白芍、附子、甘草、瓜萎与薤白、当归、黄芪、白术、茯苓、龙骨与牡蛎的配伍应用及作用,为了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志远生于1920年,幼年受家庭熏陶,读经书,学医术,对经、史、子,集多有涉猎,悬壶鲁北,享誉一方。1956年入山东中医研修班,1957年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受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此后以教学为主,兼及临床,历任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以身示教,教书育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弟子8名。主持编写《医林人物故事》、《医史人物评传》等,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40年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上常采用半夏配伍它药运用,收到桴鼓之效。现举几例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随师学习 ,诊一例患流感 (湿温 )初愈患者 ,其热病症状皆除 ,惟见纳呆神疲 ,精神不振 ,怠惰嗜卧 ,耳窍偶感沉窒 ,目中不了了等症。笔者主张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化裁 ,以补中益气养阴。然先生曰 :不可 ,中阳呆钝 ,恐甘壅滞气 ,可用轻清芳化 ,迨阳气一振 ,即自和而愈。遂处方 :桑叶6g ,杭菊 6 g ,薄荷叶 6 g ,佩兰叶 3g ,鲜荷叶边 6g ,菖蒲 6 g ,青茶叶少许。 3剂 ,开水浸泡代茶饮。随访不逾 3日诸种不适消失几尽。此证系湿温初愈 ,病虽解而阳气受困失展 ,先生以寥寥数味风药为主 ,振其阳气而收功。此方妙在风药的配伍 ,笔者查阅文献 ,见…  相似文献   

20.
刘锁超 《新中医》2002,34(8):68-68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风袭、气壅、痰阻、血瘀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关键,而肺、脾、肾三脏亏虚特别是肾阳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应以祛风、理气、祛痰、化瘀、补虚为主要治则,现将笔者的临证心得略谈如下。1突发祛风哮喘的突发性、阵发性、反复性颇符合风证“善行而数变”的特点。“风为百病之长”,风易合邪为害,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除风寒、风热外,亦有夹暑、夹燥、夹火,甚至有风温夹寒、寒束热郁等;内风则主要与肝风有关。其病机为风邪引动伏痰而诱发。治疗上不外乎外风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