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群Wistar大鼠中发现一起类似小鼠脱脚病的疾病暴发.发病率高达44.5%,病死率为11.3%。在病鼠皮肤、卵巢和子宫细胞中,以及接种病料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ECM)上皮细胞中检发现大量A型包涵体。病料可诱导大、小鼠患病,可致CECM形成痘斑,使培养的IBRS_2细胞系发生CPE。用含毒IBRS_2细胞培养上清或CECM痘斑组织匀浆回归同系健康大鼠和小鼠,均可复制本病。SPA协同凝集试验证明,所分离病毒的抗原性与致病因子的相同.电镜下病毒粒子形态与痘病毒相似,有囊膜,直径250~350nm。  相似文献   

2.
1986年6月我所自上海购入4周龄Wistar系大鼠400只,经词养观察后,随机分组进行类可可脂慢性毒理学实验。不久,鼠群中散发呼吸道病症,3个月后个别病鼠并发丘疹性等皮肤损害,10余天后以皮肤病变为主要表观的疫惰迅速蔓延,遍布两个观察室,导致全群废用,实验被迫中断。为查明原因,以防后患,我们协作进行了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学、病原诊断学的研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发病经过本群wistar系大鼠系自上海一次购进,经10天  相似文献   

3.
Wistar系大鼠痘样皮肤病损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大鼠痘”的12种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其病变特征与小鼠痘基本相同。病变最显著者为皮肤,并发生尾部断脱。在皮肤、卵巢、子宫的变性坏死细胞胞浆中,有大量嗜酸性包含体。作者认为,由于“大鼠痘”已在苏联和我国出现,世界各国应该正视本病的存在。在使用大鼠作实验时,要注意鼠痘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作者单位SD系大鼠群中发生的三次似有传染性但不引致死亡的病症,分别波及41只、66只和18只不同室、不同笼的大鼠,暂定名为“鼠痘样肢尾病变”。临床表现为:后肢踝关节肿胀、尾部溃烂以至断脱等。尸检见肝、脾肿大充血。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培养、肝脾皮肤组织悬液接种、鸡胚感染试验、组织切片光镜检查和病毒学血清检测(HI法检测鼠痘,ELISA法检测仙台病毒和肝炎病毒)皆无特异所见(只有一次在皮肤  相似文献   

5.
王宏  王正 《医学文选》1995,16(5):435-436
本文对45株非OI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及霍乱肠毒素测定。分为7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VB0_2和VBO_(13),VBO_2,是导致本地非OI群霍乱弧菌性腹泻的主要菌型,产肠毒素菌株较多(68.18%),VBO_(1)是外环境中优势血清型,产肠毒素菌株少(29.41%)。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非OI群霍乱弧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2012-201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结果,为准确掌握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和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葫芦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和流感病毒检出情况。结果:2012-2015年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者921 93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29 622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3.21%,各年度ILI%的极值分布不同。共检测咽拭子标本2295份,各年度检出阳性率在8.08%~33.58%间,各年度均有H3型病毒检出。结论:应针对0~14岁儿童加强流感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密切注意流感病毒型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9.
马宏敏  王锦玲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2,23(19):1754-1756
目的:观察大鼠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系CA-77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增殖、降钙素(C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合成表达等情况,探讨CA-77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分别采用DMEM,RPMI1640和DMEM/Ham'sF12(1:1)含血清培养液及无血清培养液进行CA-77细胞培养,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CT及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A-77细胞在DMEM,RPMI1640和DMEM/Ham'Sf12(1:1)含血清培养液和无血清培养液中均可保持其良好的生物特性。结论:CA-77可以在常用培养液中培养,并可在无血清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在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群.方法 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分选出人胆囊癌SP细胞、非SP细胞.培养3~5周后再次进行FACS,用以检测SP细胞的分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BCG2蛋白在SP细胞的表达.结果 SP细胞群在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占(0.64±0.08)%,分离出的SP细胞在培养3~5周后会产生SP细胞和非SP细胞,而非SP细胞则不具备此特性;并且ABCG2在胆囊癌SP细胞群中呈现出高表达状态[(89.56±3.86)%],在非SP细胞中几乎不表达[(1.32±0.49)%],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中存在着很少量的干细胞样SP细胞群,并且高表达ABCG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 -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和200.0 mg•L-1)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处理,相应浓度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及IGF-1含量。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组比较,12.5~200.0 mg•L-1 AGEs组FN含量明显升高(P<0.01),100.0~200.0 mg•L-1 AGEs组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25.0~100.0 mg•L-1 AGEs组IG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200.0 mg•L-1 AGEs组IGF-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积聚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与IGF-1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