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以提供右胸导联心电图异常的指标。方法:三导同步描记正常成人常规十二导联及右胸V_3R~V_5R心电图,统计QRS波形态、Q波时限及电压、ST段偏移、T波形态等,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成人右胸导联心电图QRS波以rS型为主,形态多样,部分QS呈账型;V_3R~V_5RQ波发生较少,V_3RQ波罕见,V_4RQ波多≤0.03S、电压多≤0.1mv,V_5RQ波多≤0.04S、电压多≤0.2mv;右胸导联ST段多在等电位线,少数有ST偏移,V_3R抬高多≤0.1mv,V_3R抬高多≤0.05mv,V_5RST抬高少见,右胸导联T波大多倒置,少数表现为直立、平坦、双向。结沦:若V_3R出现Q波、ST抬高>0.1mv;V_4RQ波>0.035、电压>0.1mv,ST抬高>0.05mv;V_5RQ波>0.04S、电压>0.2mv,出现ST抬高均应视为异常。右胸导联出现QS波可能为正常现象,右胸导联ST压低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重,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近年来对UAP的治疗十分重视.我们对41例UAP患者进行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00年9月~2001年8月住院的UAP病人8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治疗组)和普通肝素治疗组(对照组). 1.2入选标准(1)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初发劳力型和恶化型及自发型.入选前24h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心绞痛发作,发作时间大于3min(2)心绞痛发作时伴有下列ECG异常之一:a、相邻两个条联ST段缺血性下降≥0.1mv;T波低平或倒置;b、ST抬高肢导>0.1mv,胸条>0.3mv,无坏死Q波.  相似文献   

3.
心绞痛时T波变化十分重要 ,本文总结了本院几例急性心梗的T波变化情况 ,提示了严重的急性心梗先兆变化 ,这需要前后心电图的对比才能看出。1 临床资料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通常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但近年来一些作者发现 :少数冠心病患者胸痛时原异常的倒置T波转直立 ,这种现象称为T波假性正常化[1] 。故临床医生要特别重视 ,这是心肌缺血加重的表现 ,甚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现报告 4例见附表 :附表 心绞痛患者原倒置T波转直立发展到急性心梗的情况表病例性别年龄 心血管病史和既往心电图原倒置T波转直立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1月28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常规心电图发现异常:T波高耸或由倒置转为直立12例(42.9%),ST段抬高5例(17.8%),U波倒置4例(14.3%),伴发室性心律失常8例(28.6%),房室传导阻滞2例(7.1%);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T波高耸或由倒置转为直立16例(57.1%),ST段抬高23例(82.1%),U波倒置6例(21.4%),伴发室性心律失常19例(67.9%),房室传导阻滞3例(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动态心电图在发现异常波形及诊断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对于提高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素群  王小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84-2685
患者,女,4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加重2周入院。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反复心悸、胸闷。情绪激动或劳累都可出现。休息后可缓解,程度不重。到当地医院就诊,做心电图提示V。~V6T波倒置0.2~0.5mv,初步诊断为冠心病,间断服用丹参片治疗,自觉服药及休息后症状能缓解,未再做进一步的诊疗。1周前患者情绪激动后又出现心悸、胸闷,程度较以前重,服用丹参片及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来住院。体温37.1℃,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心律齐,无杂音,双肺、腹部未查见异常,血常规正常,心电图V1-V6T波仍倒置(与2年前心电图相比无变化)。入院后按冠心病给予丹参针、果糖、硝酸甘油等营养心肌、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治疗半月,患者症状仍不见好转。住院期间做腹部B超提示胆囊底结石0.8em。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冠脉病变,考虑胆心综合征,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1周复查心电图Vl1~V4T波倒置0.1~0.3mv,V5W6T波直立0.2~0.3mv,心悸、胸闷症状减轻。术后随访半年,未再诉心悸、胸闷,半年后复查心电图V1~V6T波均直立。  相似文献   

6.
观察漏斗胸患儿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3-9岁(平均5.3岁).于手术治疗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手术矫治2年后复查心电图.现对手术前后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患儿手术前心电图改变:6例V_1导联QRS波呈Qr、QS、qR、qr形,其中4例合并T波改变(3例V_1-V_4导联T波倒置,1例V_1一V_5导联T波倒置),4例伴心电轴右偏( 110°、 114°、 130°、 160°).8例IRBBB中4例合并T波改变(1例V_1-V_5导联倒置,3例V_1-V_4导联例置),2例合并心电轴偏移( 112°、-30°).1例RBBB.1例ST段改变.4例T波改变.1例心电轴偏移.  相似文献   

7.
注射肾上腺素所致的酷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文献报道较少,我们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薛×,男性,25岁.平素健康.患者于1978年9月6日下午预防注射副霍乱疫苗1c.c后发生头晕,当即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不久发生剧烈的头痛及心前区疼痛而来院急诊。入院时体检:BP210/100mmHg.脉规则75次/分.脸色苍白。心脏未闻杂音.心电图检查:V_1V_2V_3呈QS型并ST抬高;Ⅱ、Ⅲ、aVF、V_4~V_6之ST段明显呈水平压低;T波倒置或双向.立即给予舌下含服消心痛一片。后每小时作心电图一次。1小时后心前导联V_2V_3逐渐由QS型变为rs型,ST压低的导联亦渐回升,V_5V_6的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心前区疼痛消失.2小时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血压130/80mmHg。观察二天后出院.出院后作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血脂正常。随访数月,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6岁,冠心病史近10年。近年屡有心绞痛发作。1984年5月31日下午2时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5分钟急诊,当时描记心电图正常范围。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缓解,5时30分再发心绞痛,描心电图于V_3、V_5导联可见倒置T 波及直立u 波,给予常规处理。6月1日晨1:30分心绞痛再次发作,描记心电图无梗塞波形,但V_4、V_5导联T 波直立,u 波倒置。6小时后第四次心绞痛发作,当时测BP140/80,面色苍白大汗,唇微绀、心率125次、律齐、心音低钝,可闻S_4,描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肢导低电压、急性广泛  相似文献   

9.
<正>2000-06~2004-02笔者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随机分为刺五加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9~76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5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心绞痛发作(5±1)次/周;混合性心绞痛9例;心电图呈水平下移0.05~0.1mv10例(37%),ST段呈水平下移超过0.1mv7例(26%),ST段呈水平下移且T波倒置10例(37%)。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7~79  相似文献   

10.
吴浩  陆景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37-1737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1)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SⅠ >0.1mv10例,SⅠ QⅢ TⅢ 型6例,QⅢ TⅢ 型5例 ,T倒置12例,Tv1~2 倒置9例,Tv1~3 倒置8例,Tv1~4 倒置11例 ,Tv1~5 倒置3例,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SV1~V5R 挫折粗钝7例 ;(2)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S1 变浅 ,QRS电轴左移 ,Q 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5例 ,加深6例 ,Tv1~2 倒置加深或直立倒置7例 ,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2例,Sv1~5 挫折、粗钝消失8例 ;(3)出院前变化 :R Ⅱ 增加、R Ⅲ 减少、TⅢ 变直立10例、Tv2 直立7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 ,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 ,不典型或所谓"大致正常"的轻微改变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有效溶栓治疗后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右室负荷减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6-03~2000-03应用小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发作时ST段下移0.1mv或T波倒置)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9例患者。将79例患者分…  相似文献   

12.
例1,男,50岁。主诉心前区持续性疼痛24小时于1989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两年来有劳累性呼吸困难史,但无心绞痛史。入院体检:T 37.8℃,P 93次/分,R 22次/分,BP 14/10kPa。甲状腺无肿大。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双肺呼吸音尚清晰。腹(-)。神经系(-)。入院急诊心电图:P波Ⅱ、Ⅲ、avF正负双向,Ⅱ、Ⅲ、avF、V_(1~3)P-R段呈水平压低0.1mv,QRS波Ⅰ、avL呈QrS、Qr型,Q时限>0.04″,振幅>R/4,V_(1~5)呈QS型,V_6呈qrs型,ST_(v1-6)呈弓背向上抬高0.1~0.6mv,T_(v3-6)终末倒置。血清酶GOT 125单位,LDH 680单位。诊断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梗,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7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嗜睡2天就诊。体检:BP20/11kPa,T37.8℃,P80次/分。既往史:末测过血压,否认心脏病史。患者头部CT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收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院第2天查ECG示:ST_(Ⅱ、Ⅲ、aVF)斜形下移,T_1低平,T_(Ⅰ、Ⅱ、aVF、V_3、V_5)负正双向。入院第31天患者诉心慌,查ECG示T波aVR直立,V_1正负双向,T波Ⅱ、Ⅲ、aVF倒置,T波倒置深度为0.3~0.5mV,(?)倒置深度为0.9~2.0mV。初步诊断为无Q波心肌梗塞,给予扩冠、极比液及钙拮抗剂,少量抗凝治疗,病情逐渐平稳,转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男,28岁。因心悸、胸闷痛、气短,门诊心电图示:Ⅱ、Ⅲ、avF 的 ST 段抬高,疑为“心绞痛、“心梗”?于1991年12月13日入院。查体:血压12/8kpa、脉搏60次/分、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常规化验:SG-OT 及其它生化检查均正常。X 线、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发现。多次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Ⅱ、Ⅲ、avF、V_2—V_5ST 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弓背向下),幅度0.05—0.25mv,V_2—V_4T 波两支对称高耸(见图1)。用消心痛、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酣静滴等治疗无效。床傍下蹲30次后立即作心电图(见图2),ST 段抬高的导联(Ⅱ、Ⅲ、aVF、V_2—V_6),回到等电线。T 波无明显变化。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8岁。因持续性胸闷、胸骨后隐痛8h,于2002年8月7日16∶00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无药物过敏史,嗜酒。查体:BP105/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HR102次·min-1,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7-9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Ⅱ、Ⅲ、avF导联的ST段弓背上抬0.3~0.4mv,后者上抬0.1~0.2mv,T波直立;V1-4导联呈Rs型,ST段下移0.2~0.5mv,T波直立,心肌酶谱示:CPK1299U·L-1,LDH-L340U·L-1,AST188U·L-1。入院诊断: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急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  相似文献   

16.
王文光  白雪 《黑龙江医药》2001,14(6):490-491
直立性 T 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 T 波变异,是指采取直立体位时发生的一过性 T 波改变,多见于Ⅱ、Ⅲ、OUF 导联。其特点:(1)卧位时 T 波倒置,站立与深吸气时可使T波倒置加深,(2)站立时 T 波倒置,卧位与深吸气时可使 T 波变为直立。本文通过对1999年1月~2001年5月我院心电室住院、门诊及健康人群共计120人,分成三个组.冠心病组,下壁 T 波改变组,正常对照组,卧位与直立体位心电图 T 波变化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生理性,病理性因素与直立性 T 波改变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女患,68岁,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一个月后,出现频发性心绞痛,主诉;心悸、憋闷,活动受限。心电图(附后);Ⅰ、Ⅱ、avF导联 Q 波异常,T Ⅰ、Ⅱ、avF、V_(3-5)对称性倒置,T V_(3-4)随呼吸运动里规律性改变,即吸气时浅倒,呼气时倒置并逐渐加深且伴 ST 段星下斜型压低,该心电图是在非心绞痛发作时,仰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描记的。讨论:心电图的 T 波改变,原因多而复杂,并有功能性、病理性之别和继发性、原发性之分。心肌的复极作用与心肌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功能性 T 波改变主要见于精神因素,过度换气,体位改变,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心动过速、过缓及心律  相似文献   

18.
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9~71岁,平均53岁;心绞痛类型分别为初发型心绞痛8例,卧位型心绞痛8例,稳定型心绞痛4例,中间综合征3例,恶化型心绞痛2例,梗死后心绞痛1例;以上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均以《内科学》第4版为准.其中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伴T波低平12例,ST段压低伴T波倒置10例,ST段抬高2例,T波低平2例.……  相似文献   

19.
例 1,男 ,5 1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2a ,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 5d ,加重 3h于 2 0 0 3年 3月 14日 8:30入院。体格检查 :R :4 8次 /min ,BP :8/ 5kPa ,神志恍惚 ,呼吸稍促 ,双肺无 口罗音 ,心界叩诊不大 ,心音低钝 ,心率 4 8次 /min ,律齐 ,无杂音及附加音 ,四肢末梢湿冷 ,皮肤呈花斑样改变 ,脉细弱 ,发病 3h内无尿。胸透 :双肺野清晰。心电图示 :P波消失 ,Ⅱ、Ⅲ、avF波群呈室上型 ,心室率 4 8次 /min ,Ⅱ、Ⅲ、avF呈QR型 ,ST段抬高 0 .2mv~ 0 .3mv ,T波直立 ,Ⅰ、avL的ST段呈下斜型下移。V4R ~V5R 呈QS型 ,ST段抬高达 0 .1mv…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1岁,因左上肢麻木半月,语言不清1天,以“脑血栓形成”于1994年10月2日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入院后第3天静滴脑活素,当液体输入200毫升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胸闷、呼吸短促等输液反应症状。T39℃,P92次/分,BP 12/8kPa。迅速急救。约15分钟后寒战消失,但患者仍烦躁不安,自述心前区疼痛,紧缩感,大汗淋漓,急查心电图V_1~V_4呈QS型,其时限>0.04秒。V_5呈qR型,q>1/4R<0.04秒。ST:V_1~V_4呈弓背形上抬0.3~0.5mv,V_5呈上斜形上抬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