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主要分析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愈合状况,并进行跟踪随访,了解术后患者是否有复发或者并发症的现象。结果38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只有一例发现有骨质疏松情况,有髋内翻倾向,经过4-15个月的随访没有骨折畸形或其他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97.3%,无效率为2.7%。结论经过临床效果分析,可以发现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骨折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2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经随访15个月,跟踪观察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观察组3.0±0.4个月和对照组患者3.3±0.7个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法患者愈合时间较短,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排除多因素相互影响下,使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蔡长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82-2383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1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按MerledAubigne-postrl评分:优97例,良13例,中7例。优良率94.0%。结论:采用股外侧切口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特别适用老年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临床常见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如治疗不当,常导致病人长期卧床甚至病死.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高.近年来,更多医生主张早期内固定治疗.目前,常见的内固定治疗方法主要有动力髋螺钉(DHS)、Gamma 钉、PFN、PFNA等,但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科2008年6月~2010年1月使用锁定解剖接骨板治疗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板对其进行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第2d开始行CPM机功能锻炼及屈伸踝关节的主动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55例骨折骨性愈合,占91.67%,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34例,良16例,可4例,差6例,优良率90.00%。所有患者均无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活动,术后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此类病人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15月,骨折均顺利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仁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58-159
目的探讨运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50~81岁,平均67.3岁。参照改良Evans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标准分类:稳定型2例,不稳定型17例。结果19例患者中18例得到随访。随访7~10个月(平均8.5个月),19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5周。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Sande标准:优14例,良3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2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加有限暴露髋动力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该法治疗,18例患者随访6~42个月,平均18.9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94.4%(优13例,良4例,可1例)。均获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安全性高,适合于高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6.1±2.4)m i n,术中出血量为平均(299.4±24.6)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9.5±21.3)d;均无钢板松动、髋内翻、断板、脱钉、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3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手术后2周、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粗隆间骨折能够形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操作简单,患者骨折愈合快,无不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鹏 《中外医疗》2010,30(17):34-34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4%,其发病年龄和发病率都有增加趋势[1],因长时间的骨牵引等治疗所致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逐渐被积极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所取代。本科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经过6~24个月随访,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PFNA及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7.6%,与对照组恢复优良率9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板相比,PFNA功能恢复更为显著,创伤小,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新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17例,按Evans分型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7个月,手术平均用时70分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无髋内翻、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符合股骨近端骨折固定生物力学要求,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王志晖  杨林  丁国强  章士元  薛朝润 《四川医学》2012,33(12):2105-210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骨折AO分型将患者分为A1型、A2型和A3型3组。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1型和A2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3型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粗隆间骨折30例,粗隆下骨折16例.术中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6个月(3~14月),骨折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结论 高龄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解剖锁定钢板起到内固定支架作用,其固定方式使内置物与骨折端形成了“角稳定复合体结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使骨折稳定强度加大,提高骨折愈合机会,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活动,降低卧床并症.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近端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康  陈家顺 《当代医学》2010,16(22):83-83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处侧切口股骨近端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髋节功能按Merled Aubigne—postel评分:优36例,良1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采用股处侧切口股骨近端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特别适用老年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对症和康复支持治疗;同时期选取相似的22例同种类型骨折,行普通解剖钢板固定,术后对症和康复治疗同实验组.结果25例患者治疗后优21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个月;对照组22例患者治疗后优12例,良6例,差4例;随访时间同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8月,平均7个月.结论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是一种弹性的内固定支架,由于钢板外形根据股骨近端解剖形态设计满足了颈干角需要,使用股骨头颈部锁定螺钉可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并且维持一定的前倾角,术中还可以使用拉力螺钉提供即时稳定性和坚强性,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治疗,同传统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外侧切口,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骨折微创技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19例。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1例。结论: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后期无复位丢失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较适用于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固定要求高的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根据内固定物分为ALP组(n=43)和PFNA组(n=46),ALP组患者给予ALP治疗,PFNA组患者给予PFNA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LP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ALP组(P<0.05)。PFNA组和ALP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96%(40/46)、67.44%(29/43),PFN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ALP组(χ~2=4.858,P<0.05)。PFNA组和AL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3/46)、20.93%(9/43),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P组(χ~2=3.955,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确切疗效,与ALP相比,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髌韧带断裂应用减张张力带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先行髌韧带修补,再用钢丝将髌骨中部与胫骨结节形成减张张力带修复.结果 17例患者术后早期行屈膝练习,8-12周取出减张张力带,继续行屈膝锻炼,术后6个月可恢复到伤前强度.结论 髌韧带断裂应用减张张力带修复后可早期接受锻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