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现状,探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2所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调查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结果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年发生率为18.84%;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意外伤害次数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排在前三位的意外伤害类型依次是跌倒/碰伤(12.02%),扭伤(5.43%),交通事故(1.55%);母亲文化程度及家长是否受过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是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保护因素,儿童性格特点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健康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武汉市某幼儿园463名3~6岁学龄前儿童1年间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45%;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伤害的人均治疗费用453.43元,以自费为主。结论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致残率、致死率。方法对2006年3月~2013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共537例,根据年龄分组,0~3岁为婴幼儿组,3~6岁为学龄前儿童,6~12岁为学龄儿童组,12~14岁为少儿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 10)中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结果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高峰年龄为3~6岁,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为中毒、跌落伤、交通事故。其中交通事故是主要的致残原因,异物窒息和溺水是主要的致死原因。结论全社会应重视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的预防,做好儿童和家长的宣教工作,采取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并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性格特点进行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宁市2~6岁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08年10月—2009年9月期间南宁市六县六城区2~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意外伤害调查。 【结果】 南宁市2~6岁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类型居前三位分别是跌倒/坠落(34.9%)、交通事故(27.7%)、碰撞/挤压(12.9%);受伤部位以头颈最多见(45.4%);伤害发生以夏季高发,发生地点排前三位是:家里(36.7%)、路上(34.3%),幼儿园(12.7%);大多数(90.4%)可治愈,少部分(5.8%)致残,伤害治疗以自费为主。 【结论】 南宁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武汉市某幼儿园463名3~6岁学龄前儿童1年间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45%;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伤害的人均治疗费用453.43元,以自费为主.结论 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6.
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在近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宁市6县6城区24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跌倒、交通事故、碰撞/挤压;近1年内有39.3%的儿童发生伤害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13.7%的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和指导,家长对于伤害预防知识存在不同需求。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率较高,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3~6岁流动儿童进行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学龄前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率为34.97%,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发生率为9.30%,男女比例为1.14∶1。跌落是伤害主要原因,家庭是发生伤害的重要场所,发生伤害时多数儿童在娱乐活动或行走,父母在身边看护。流动儿童伤害受儿童班级、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结论流动儿童意外伤害发生较普遍,应针对流动儿童伤害特点尽早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父母的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家庭环境的干预,防止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2004年幼儿园儿童意外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意外伤害发生。【方法】根据2004年卫生部统一的调查表与调查方法对杭州市4个县市和7个区11所幼儿园437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χ2和χ2趋势检验分析。【结果】杭州市幼儿园意外伤害年发生率达7.32%,各年龄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男童发生率为7.28%,女童7.36%;城市发生率6.75%。农村发生率8.11%,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3岁组入托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10.63%,散居儿童为3.90%,入托儿童明显高于散居儿童(P<0.05)。意外伤害分类构成前三位依次为:外伤、烫伤、动物咬伤。意外伤害发生地构成前三位依次为:家中、户外、幼儿园内。【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且主要在园外发生,做好幼儿及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殷  吴劲  宁远林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76-177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最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拉萨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儿童意外伤害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拉萨市城关区1所公立、2所私立幼儿园61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拉萨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33%;意外伤害发生类型前三位:摔伤、扭伤、脱臼等(45.97%),动物咬伤(18.55%),烧烫伤(10.89%);意外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为:家(58.37%),校外活动场所(19.59%),公路(10.61%)。χ2检验表明,不同民族、性别、父亲、母亲文化程度、居住楼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民族、性别及居住楼层为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论 拉萨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尤其以汉族、男童、居住3层以上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应给予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淄博市城区3~6岁儿童胫骨骨强度水平,建立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超声骨强度声速值(speed of sound,SOS)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淄博市城区幼儿园参加体格检查的3~6岁儿童,根据月龄将7 920名儿童分为12组。采用定量超声仪测定儿童左侧胫骨中段SOS值,同时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SOS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且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9,P<0.01),各年龄组男女童之间、各年龄组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SO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SOS值与年龄相关,且具有性别差异,肥胖儿童SOS值较低,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儿童SOS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淄博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现状,推动淄博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制定相应的儿童体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704名3~6岁儿童进行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并对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及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淄博市3~6岁男女童体质测试指标的年龄差异均非常显著。淄博市3~6岁男童的身高、坐高、体重与女童无显著差异,而胸围则明显大于女童,4、5岁男性儿童的上臂、肩胛部皮脂厚度则小于同龄女童;身体素质方面,男童的上下肢力量、速度和灵敏性优于女童,而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则弱于女童。淄博3~6岁儿童的特点是体型高壮、皮下脂肪较多,心脏功能较弱,力量、速度、灵敏性较好而平衡能力较弱,柔韧及协调性一般。淄博市儿童的生活方式中,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减少高热量、低营养食物的摄入。结论 淄博市3~6岁儿童体质测试指标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均显著,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是增强儿童体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1~14岁儿童伤害主要死因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公开发表的2003-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全国1~14岁儿童总标化伤害死亡率在13.97/105~23.24/105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溺水身亡和车祸是儿童主要伤害死亡原因,占儿童历年伤害死亡的70%以上;农村儿童总伤害死亡率约为城市儿童的1.7倍,并且车祸死亡率在农村呈上升趋势;1~4岁儿童总伤害标化死亡率和溺水身亡率明显高于5~9岁以及10~14岁儿童;男性儿童总伤害标化死亡率是女性儿童的1.8倍,溺水身亡率是女性儿童的2.0倍。结论 中国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逐年下降,溺水身亡和车祸是主要死亡原因,农村儿童车祸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1~4岁儿童高于5~9岁和10~14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4岁以下农村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当地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菏泽市东明县乡镇4所中小学及2所幼儿园的儿童475名为调查对象进行自拟问卷调查, 数据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475名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40%。碰撞(20.53%)、跌落(18.95%)、中毒(13.68%)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类型的前三位。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25.3%)和休闲活动场所(23.7%), 发生部位以上肢和头面部为主, 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中致残占3.1%。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性格以及是否留守儿童是农村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伤害组家长的意外伤害认知低于非伤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2, P<0.05)。结论 菏泽市农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 伤害类型以跌落、碰撞为主;影响儿童意外伤害的因素以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对伤害的认知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分析苏州市当前经济和社会模式下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模式。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州6区4县抽取25110名0~14岁儿童,对纳入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9.64%,其中男童、年龄3~6岁儿童、独生子女、由祖/外祖父母教养、家庭年收入更高、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更高。结论意外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其发生与家庭环境、父母认知和儿童的行为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市3~6岁儿童的伤害现状,分析相关因素与儿童伤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重庆市5个区县1 773名儿童的受伤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1 773名儿童,伤害发生率为28.54%。男、女童、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跌倒/坠落发生率最高(57.31%),其次是刀或锐器刺、绞、割、戳(9.68%)。因意外而受伤的儿童占56.45%;64.50%的受伤场所是家中;头面部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受伤后,45.56%的儿童进行了门诊处理;受伤严重程度中没有明显伤害占46.57%;儿童失能表现和伤害结局中,无影响分别占90.54%和77.68%;单因素分析显示父亲外地打工、家中子女数量、父亲、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照顾儿童时间都是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3~6岁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父亲在防范儿童伤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学龄前儿童的伤害特点,进行家庭预防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宝鸡地区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宝鸡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预防接种的3 58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学龄前儿童的母乳喂养情况,测量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了解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风险的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2.5%和9.8%,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母乳喂养≥12个月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是未经母乳喂养的学龄前儿童的0.58倍。结论 较长时间的母乳喂养是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应提倡长时间的母乳喂养,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5~6岁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低体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低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家长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家庭行为、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其中无人陪同吃早饭(OR=2.543,95%CI:1.251~5.169)、爱挑食(OR=1.096,95%CI:1.096~2.800)、边吃边玩(OR=1.257,95%CI:1.257~3.199)为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吃饭咀嚼充分(OR=0.183,95%CI:0.049~0.680)、园外活动类型动静结合(OR=0.800,95%CI:0.649~0.986)为低体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5~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不良进食行为占主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行为有助于改善学龄前儿童低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3~6岁外来民工子女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3~6岁外来民工子女蛲虫感染情况,为蛲虫防治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择以外来民工子女为主要入托生源的幼儿园6所,抽查417例年龄为3~6岁的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采集的标本送杭州师范大学寄生虫实验室统一检测。结果:417例外来民工子女蛲虫总感染率为6.17%,男童感染率为7.51%,女童感染率为5.88%,男、女童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来民工子女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2007年文献报道的杭州市学龄前儿童蛲虫的感染率(4.35%),两者感染率经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3~6岁外来民工子女蛲虫感染率为6.17%,高于杭州市普通居民子女的感染率,要注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卫生保健和宣教,同时要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评价南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龋病发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和贫血率,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情况、提高儿童体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城区6所幼儿园共761名2~7岁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龋齿数、乙肝表面抗体、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保健情况。结果 南宁市城区儿童身高体重整体较国家标准偏低,且身高体重等级比例以中上等和中下等居多;龋齿发生率达31.93%,人均龋齿数为4.71颗,男童患龋率高于女童,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逐渐增加,并在5~6岁年龄段达到高峰(50.62%);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68.78%, <3岁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5.65%,3~4岁组为69.9%,4~5岁组为68.26%,5~6岁组为72.7%,6~7岁组为58.06%;总贫血率为6.22%,<3岁组贫血率5.88%,3~4岁组为9.41%,4~5岁组为4.13%,5~6岁组为6.71%,6~7岁组为3.17%。结论 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水平整体落后,保健意识还待加强,提倡学龄前儿童均衡膳食、加强龋病防治和疫苗接种的宣教,从而提高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的体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